樊 馳
三門峽市體育運動學校,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基本技術與戰術訓練、綜合素質訓練、身體素質訓練、實戰訓練等為跆拳道訓練教學主要內容。其中基本技術與戰術訓練主要包括反擊技術、防守技術、戰術方法、進攻技術等等;綜合素質訓練主要包括綜合動作臨場運用、學生心理素質自我調節、臨場觀察分析能力訓練等;身體素質訓練主要包括柔韌素質訓練、靈敏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耐力素質訓練等;實戰訓練主要是利用模擬競賽,或者直接參與競賽的形式,訓練學生在實際應戰時技巧運用能力。[1]
跆拳道訓練教學是以腿法為主的項目,講究攻擊速度,不注重華麗動作或者表情動作夸張演繹。在跆拳道訓練教學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運用腿部、腳部等下半身同時發力向對手展開攻擊。只有在快速、靈活運用腿、腳,才可以制服對手,獲得勝利。[2]
跆拳道訓練中的每一項內容均需要進行多次、反復訓練,特別是腿法。跆拳道腿法需要學生訓練近百次或者千次才可以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這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個較大的挑戰。多數學生在訓練間隙經常會出現煩躁、厭惡情緒,甚至抗拒繼續訓練,最終導致整個訓練教學中斷。
功能性訓練在我國研究推廣時間為2011年,由于推廣研究時間較短,在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跆拳道功能性訓練與教學方法體系。功能性訓練在我國跆拳道訓練與教學中也無法展現良好的效果,最終抑制了學生專項能力提升。
在現階段跆拳道訓練教學中,多數教練過分注重實戰訓練,不注重為學生傳授跆拳道理論知識,導致多數學生無法真正了解跆拳道技巧、動作要領發展情況,也無法正確認識跆拳道訓練內涵及精神,最終出現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發展受阻情況。[3]
維持學生在跆拳道訓練中的興趣,是跆拳道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而游戲教學是一種利用基本身體練習手段,貫徹陶冶性情、增強體質、愉悅身心原則的跆拳道教學方法,其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身體,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進而培養其敢于拼搏、勇于奮進的堅強意志品質。[4]因此,為了充分發揮游戲教學法在學生心理、生理層面的積極作用,教練可以從準備階段、專項訓練階段、素質練習階段三個階段入手,有針對性的安排游戲任務。首先,在跆拳道訓練準備階段,為克服學生初期身體惰性,提高其大腦皮層興奮度,教練可以摒棄以往簡單的跑步、徒手操韌帶拉伸方式,而是引入“打屁股”游戲項目。要求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練隨機選擇一名隊員,拋給他一個腳靶,隨后該名隊員可以利用腳靶追打右手邊臨近隊員屁股,臨近隊員可以快速躲閃,并沿逆時針繞圈跑回到原位置。在其回到原位置后擊打人員需要停止追打并繼續繞圈慢走,選擇其他隊員并利用腳靶擊打。通過“打屁股”教學游戲的引入,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活躍其大腦皮層,并在一定程度上訓練其快速反應能力。其次,考慮到跆拳道運動是一項對抗性較高的“腿的藝術”,在專項訓練過程中,腿法訓練效果對跆拳道訓練教學整體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學生熟練掌握腿法技術訓練后,教練可以在枯燥腿法反復訓練中引入對抗游戲,以達到良好的腿法動作鞏固效果。以步法訓練為例,教練可以引入“摸肩”游戲,要求學生面對面排列,利用規定的步法,在30s內利用手摸對面學生的肩膀,摸到次數最多者即為勝利者。通過上述專項對抗游戲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步法靈活性、快速反應能力,而且可以降低過于激烈對抗競賽導致的意外傷害風險。最后,跆拳道項目對學生爆發力、力量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均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為適當緩解身體素質訓練困難度,教練可以引入游戲教學法。如在腿部力量訓練過程中,教練可以要求學生自由排列若干個人數相當的橫排,每一個橫排學生需要手拉手進行深蹲起訓練。在規定時間內預先做完規定數量的為勝利組。由于“手拉手深蹲起”游戲中整個橫排學生需要保證動作節奏一致性,不僅可以訓練其腿部力量,而且可以培養其團體協作精神。
跆拳道功能性訓練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完善,可以在發揮跆拳道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手段,預防學生在訓練中受傷,促使出現意外傷害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正常運動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其踐行“更高、更快、更強”的自我突破式發展提供保障。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跆拳道競賽,為避免動作技術變形、或者失誤對競賽成績的影響,教練應從核心訓練、力量訓練等方面,構建針對性的跆拳道功能性訓練方法體系。一方面,由于騰空擊打、單腳支撐擊打是跆拳道訓練主要技術特點,學生靈活性、穩定能力、控制能力對擊打速度、擊打準確度具有直接的影響,而身體中間核心部位力量傳遞、控制是核心穩定、核心力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教練可以將跆拳道訓練教學中多數動作看做一個完整的動力鏈結構,如對于騰空擊打動作而言,可以將其看做一個涵蓋支撐腿、軀干、腿部關節、腳踝、擊打腿、腳面等部位的運動鏈。此時,為了保證擊打準確及擊打力度,就需要在常規訓練中著重培養學生身體核心區控制身體平衡、傳遞力量的能力。同時為避免學生遇到場地柔軟度不適應導致的身體重心偏移問題,教練應依據動態變化思維,對學生訓練時場地進行動態調整,以逐步提高其根據場地柔軟度調整身體核心區平衡控制能力,獲得良好的核心區域訓練效果。另一方面,對于跆拳道訓練教學而言,功能性力量訓練主要是在傳統基礎力量性訓練的基礎上,銜接專項力量傳導,獲得最大功率。其中傳統基礎力量性訓練主要是在學生穩定狀態性,引導其進行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最大力量訓練;而功能性力量則是在運動鏈明確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在保證核心穩定的前提下開展力量素質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在功能性力量訓練時,教練應從不同視角出發,利用多層面動態式訓練方式,將訓練與實戰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力量訓練協調性、系統性、適應性。
在當前跆拳道訓練教學中,只有理論講解、學生聽講、動作示范、互動練習有機整合,才可以保證跆拳道訓練的教學效果。因此,教練可以依據“優而精”“多練多思”理念,在跆拳道訓練教學中貫穿精講與多練原則,提高跆拳道教學質量。首先,教練應在跆拳道教學前,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設計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如在講解與示范橫踢跆拳道技術要領時,教練應依據教學進程進行練習,保證整個訓練過程在課程精細講解的指導下,如:橫踢動作方法應用時要求學生擺好實戰姿勢,在右腳發力蹬地的同時,在短時間內將重心轉移到前方左腳。隨后將左拳、右圈隨時放置在胸前,左腳前腳掌發力碾地內旋180°,左膝關節內扣,同時髖關節跟隨身體向左腳掌方向旋轉。最后右腳膝關節做橫踢前準備姿勢,并向上抬至水平,促使小腿在短時間內向左前方橫踢擊打目標。其次,精講多練需要與跆拳道訓練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相聯系。精講從本質上而言是挑選教學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保證跆拳道訓練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精講多練原則實施過程中,應注重選擇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解,構建邏輯清晰的跆拳道訓練教學體系。同時根據前期講解內容,引導學生開展重難點訓練,促使學生掌握相關內容,保證跆拳道訓練的教學質量。最后,考慮到跆拳道訓練教學具有較強的互動性,為保證精講質量,教師應嚴格根據學生基礎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由于不同學生對相同講解內容理解程度具有較大差異。教師需要根據每一位學生掌握情況,在全體精講、集中講解的基礎上,選擇部分精講的方式,恰當運用圖文和多媒體視頻及常見錯誤姿勢案例,進行針對性講解。并根據對應學生在跆拳道實戰訓練中表現情況,結合自身專業經驗,適當調整學生在后續訓練中次數、難易程度,以便達到良好的跆拳道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