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東 蔡 峰
廣東科技學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加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步伐,東莞地區有著較為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涉及到傳統戲劇、曲藝、手工、音樂、民俗活動等多種類型,而且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在東莞本地都很知名,但是對于外地人來說卻并不十分了解,比如茶山公仔、萬江龍舟節、道滘放河蓮花、石龍醒獅頭、莫家拳等非遺文化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就當前來看,最為現實有效的非遺資源保護方式就是讓非遺保護工作與當地的文化經濟發展工作相結合,創建全新的非遺文化產業,而在非遺傳承人培養方面,則需要深度落實從校園中培養傳承人的方式,讓非遺進校園,與當代校園文化形成融合。
莫家拳是在東莞橋頭鎮莫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民間拳法,該拳法原本只在莫家本族人內進行傳承,在鼎盛時期,莫家拳被列入到廣東五大名拳之一,第一個打破莫家拳只傳本族人規則的是莫家拳第三代傳人莫亮,其在清末時期看到了晚清政府的腐敗,而廣東地區幾乎變為外國人的殖民地,在家國即將不保的危難狀態下,莫亮希望莫家拳可以走出東莞,發揮以武強國的作用,于是他將莫家拳傳給了在習武方面頗有造詣的林蔭堂,而林蔭堂成為了莫家拳從東莞傳入廣州的第一人,也正是因為林蔭堂學習掌握了莫家拳的全套拳法、棍法等,其在廣州將莫家拳發揚光大,就現在來看,莫家拳林氏傳人在廣州將莫家拳不斷改進融合創新,廣州莫家拳已經比東莞莫家拳更具實力。東莞是莫家拳的興起地,莫家拳也是東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東莞,莫家拳的傳承逐漸蕭瑟,即便是列入非遺目錄也沒有能夠讓其再現曾經的輝煌,而且東莞莫家拳一脈相承下來的正宗傳人十分稀少,現如今雖然橋頭鎮也有一些練習莫家拳的人,但大多都是表演性質的,并不真正具備莫家拳的武學內涵。
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針對東莞本地非遺項目來開展的,東莞本地非遺項目類型豐富,有助于推動東莞城市文化發展及旅游建設。從2018年開始,東莞強調走“灣區非遺合作”的文化融合之路,致力于開拓“高品質”的非遺保護路徑,這對于東莞市整體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影響。從近兩年東莞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有紋有路、有為有位、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可見,東莞在本市開拓完善非遺保護工作方面探索到了全新的發展方式,并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有效成果。非遺保護以及文化傳承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升東莞城市形象,轉變東莞城市品牌定位。從尋找東莞非遺傳承人到組織非遺文化進校園,從建立市非遺工作站到創建東莞非遺墟市泛灣區城際聯盟,東莞市相關部門在非遺保護和傳承方面開拓了很多有效手段,這些手段也讓東莞成為了我國城市非遺保護工作方面亮眼的新星。接下來,東莞非遺保護將重點著眼于發展非遺傳承人、建設莞香文化博物館、莞香非遺保護園等,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文化保護及傳承的工作中來。
作為東莞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還有傳承人的情況下,加強對莫家拳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顯得十分緊迫。將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莫家拳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目的就是實現本地非遺項目的有效宣傳,構建受非遺文化熏陶的校園文化,提高當代青少年對非遺保護的認識,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視野,同時也豐富新時期的校園文化,完成素質教育的要求。
雖然莫家拳已經在廣州發揚光大,甚至在名聲上蓋過了東莞莫家拳,但是東莞莫家拳畢竟是莫家拳的興起源頭,其仍然保有傳統莫家拳的招式以及精神,而且東莞橋頭舞麒麟也正是應用了莫家拳功夫的民俗表演,所以,對于東莞本地莫家拳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迫在眉睫。現如今,非遺文化進校園并不僅僅是在東莞開展,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采取這種“進校園”的方式來讓國家新一代的青少年了解非遺項目和非遺文化,從宏觀角度來看,青少年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極大,而且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所謂“少年強,則國強”,融合校園文化帶動莫家拳等東莞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是具有可行性的。
東莞市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比較多,但是有些與廣東其他地區的非遺項目存在重合性,比如粵劇、木偶劇等,在廣東其他地區也有這些項目,只是東莞地區有自己的粵劇、木偶劇劇目等。而莫家拳這種發源于東莞又能夠長期在東莞傳承下來的非遺項目,必然會得到東莞市非遺保護工作組以及相關文化主管部門的重視。當前,東莞地區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莫家拳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現如今,莫家拳正處于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其需要進一步落實莫家拳傳人的培養,但是在青少年根本不了解莫家拳的情況下,何談培養傳承人呢?所以,融合校園文化,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莫家拳,才能夠從中尋找真正對莫家拳感興趣的、有天資的傳承人。
校園文化中有相應的體育活動以及文化活動,而東莞莫家拳恰恰是傳統體育項目和傳統文化精神的結合,像東莞莫家拳的傳人莫亮就是一位拳師,為莫家拳的傳承貢獻了畢生精力,他的學生林蔭堂將磨甲器繼續傳承,后來傳給林仲偉,而這位林仲偉曾任廣東省第一中學的體育主任,他就在學校教授過莫家拳。可見,從淵源上來看,莫家拳作為一項傳統武術項目進入校園是可行的,從校園文化的開展來看,將東莞莫家拳融合其中并不會影響校園教學及活動開展的正常秩序,反而可以讓校園體育課教學、校園活動開展更為豐富多樣化。
莫家拳是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個項目,莫家拳是由東莞橋頭莫家人所創的一種傳統武術拳法,同時也包括棍法,在晚清以及民國時期是莫家拳發展最快的時期,而之所以莫家拳能夠突破姓氏家族限制發揚光大,也正是因為莫家拳的文化內涵。莫家拳文化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武術救國、振興中華”,當林蔭堂帶著莫家拳進入廣州之后,也正因為人們對于武術的熱愛而導致莫家拳成為了當時的熱門。在校園文化中傳承和發展莫家拳,就必須先讓學生了解莫家拳、深入體會莫家拳的思想,因為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會莫家拳,在莫家拳的保護傳承工作中,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莫家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所以,非遺保護工作部門以及教育部門可以形成合作,為傳承推廣莫家拳來提供相應的莫家拳教材以及莫家拳文化宣傳資料,這樣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教師可以用這些材料來進行教學,也可以發放給學生讓其在課余時間自學。
東莞非遺項目莫家拳在當前已經受到東莞政府部門的重視,在橋頭莫家選出了莫家拳的正式傳人,但是即便是在橋頭莫家,學習并精于莫家拳的人幾乎沒有,當地人所會的莫家拳大多是只學習了莫家拳的拳法套路,達到了形似,但是想要掌握莫家拳的精髓,必須要下苦功。在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中,莫家拳成為了一種表演項目,而不了解莫家拳的游客也難以分辨表演者的表演是真正的莫家拳,還是“花拳繡腿”。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政府對莫家拳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支持也讓莫家拳找到了全新的傳承模式,那就是在校園中尋找真正喜愛莫家拳的青少年,本身莫家拳就已經打破了姓氏傳承的芥蒂,那么選拔真正適合學習莫家拳的青少年也成為了保護和傳承莫家拳的最有效方式。基于校園文化的融合來看,可以在東莞地區的學校設置莫家拳選修課程,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修,學校還可以設置“雙向選修”規則,如果選修的學生超出預期的話,還可以由教授莫家拳的老師來選拔學生,讓更優質的苗子留下來學習。
學校可以在設置莫家拳選修課的基礎上開設莫家拳校園社團,不管是中小學,還是高等院校,都可以設置莫家拳社團,讓莫家拳社團成為莫家拳在校園中傳承的載體,莫家拳校園社團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們從小就學習莫家拳,尤其是像莫家拳這類傳統武術項目,從小打基礎的效果會更好,真正喜愛并樂于學習莫家拳的青少年在任何學校學習都可以加入到莫家拳社團中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可以保證莫家拳一脈相承的傳承效果。在學校開設莫家拳選修課程的情況并不完全固定,因為現如今非遺文化項目非常多,中小學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開設何種非遺選修課,所以,可能只有幾所學校會選擇開設莫家拳選修課,這就影響了莫家拳在東莞全地區的宣傳推廣效果,莫家拳校園社團的設置可以彌補選修課開設不足的問題。
為了在校園文化中融合東莞非遺莫家拳項目,還可以由非遺保護協會牽頭在校園中舉辦莫家拳校園活動,通過校園活動的開展,不僅學生可以參加活動,而且學生的家長也可以前來觀看。另外,如果校園舉辦一些開放式的活動的話,還可以由非遺保護協會或者是教育部門來協調相應的公共場地,比如城市廣場、商場空間等,可以發揮校園活動在莫家拳宣傳方面的最大作用,而且有效帶動了東莞城市非遺宣傳工作的開展,讓非遺宣傳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莫家拳校園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學校可以每年都舉辦莫家拳表演活動,來展示學校開設莫家拳選修課的成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內開設一些莫家拳的文化交流活動,這種交流活動可以邀請廣州莫家拳的傳人以及相關的莫家拳協會來參加,從而相互學習,推動東莞莫家拳的傳承發展。
莫家拳是東莞本地十分寶貴的傳統武術資源,從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莫家拳這種拳法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其體系套路已經比較完善,理應繼續傳承下去。現代社會中,人們崇尚科技、崇尚知識,崇尚武學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在現代教育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錯誤地理解了和平年代下青少年的培養目標,除了德育、智育、美育之外,體育本就應該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而莫家拳可以融入到校園體育的教學項目中,通過傳統武學訓練體系來幫助青少年增強身體素質。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走出“宅”的模式,莫家拳非遺傳承過程中還可以與學校共建校外訓練基地,該訓練基地就可以形成完善的莫家拳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周末或者寒暑假課余時間前來進行系統學習,從而提升非遺項目莫家拳的文化影響力。
在校園文化與非遺項目莫家拳的融合中,還可以推動高等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莫家拳是一項傳統武術項目,但是莫家拳在傳承發展方面遇到了瓶頸,其并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形成持續的傳承推動力。如果能夠讓莫家拳成為一項具有商業價值的非遺項目,那么莫家拳的傳承也就有了更多的資金支撐。從當前高等院校中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來看,組織學生以莫家拳為核心來構建創新創業項目未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在高等院校中可以邀請莫家拳的傳人前來指導,其可以做出莫家拳武館的顧問以及師傅,由學生組織完成莫家拳創業項目的建設,這樣莫家拳就可以像跆拳道一樣在社會上開展教學,并宣揚我國傳統武術的精神,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莫家拳,而不是都去學習跆拳道、泰拳這些市面上流行的拳法。
廣州莫家拳之所以能夠發揚光大,而且名聲蓋過東莞莫家拳,更重要的是廣州莫家拳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博采眾家所長,像林蔭堂本身就懂得很多傳統武術形式,而他在學會了莫家拳之后,在廣州能夠和各派武林高手切磋學習,將自己所學到的一些莫家拳中的短板進行改良,讓莫家拳的技術套路變得更加完善。而且林蔭堂將莫家拳傳給自己的兒子林仲偉之后,林仲偉本人又對莫家拳進行了融合改良,在其中融合了龍形拳、姚家拳、精武門彈腿、太極拳等傳統武術功夫,但是東莞莫家拳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凋敝,所以東莞莫家拳的套路比較傳統,所以在與校園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應該也是莫家拳博采重家所長的一個全新過程,在校園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傳承人。
綜上所述,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莫家拳是一類融合了人文精神和武學文化的經典傳統武術項目,從廣東精武精神的傳承來看,習武是強身健體、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傳統的健身方式并不與現代社會沖突。而且莫家拳中蘊含著保家衛國、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蘊含著堅毅不屈、扶助弱小的高尚品格,也蘊含著推廣武學不吝一家的博大氣度。在東莞市莫家拳的非遺保護及傳承工作中,讓莫家拳的傳承和校園文化相融合可以拓展其文化及武學宣傳效果,也可以幫助其培養更多年輕的傳承人,將東莞莫家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