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新佳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在競技健美操、有氧舞蹈、街舞、爵士舞乃至花樣滑冰、花樣游泳等難美項群中,音樂是各項目的靈魂,音樂包含節奏、旋律、主題與內涵等諸多要素。在諸多要素當中,對于教學點訓練最常用到,最容易感受到,也是最容易被教練員和隊員忽略的要素便是節奏。利用節奏變化增強運動員動作完成與適應能力,在教學訓練實踐領域已經廣泛采用,但尚未進行科學系統的理論研究。事實上,在教學訓練過程中,除了要求隊員能夠按照伴奏音樂節奏快慢精準完成動作,而且,高水平教練員還能積極指導隊員積極改變動作結構,通過兩拍之內完成三個動作、一拍之內完成兩個動作等形式“變化節奏”,使動作更加能夠形成視覺沖擊,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此外,教練員還可以通過積極改變伴奏音樂節奏快慢,在26-32拍每十秒內,做最慢節、中等節奏和最快節奏的變化,有效刺激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提升節奏適應能力和反應速度,同時提升動作完成與控制能力,進而提升訓練效果。為此,我們試圖通過研究,系統有效解決運動員進入狀態緩慢、思想轉換比較被動等方面的問題,從整體上有效提升訓練效果,為有效豐富競技健美操訓練理論奠定基礎,也為有效指導競技健美操訓練實踐提供參考。
在健美操教學訓練和運動競賽過程中,教練員往往會根據運動員的訓練基礎和綜合素質確立最終比賽伴奏音樂的節奏快慢。比賽中如果節奏太快超出運動員的控制能力,隊員會表現出著急、恐慌和偷抹動作等方面的問題與不足,導致藝術分下降;如果節奏太慢,運動員做動作的張力不能完全體現出來,甚至產生壓抑情緒,裁判員也會因為審美疲勞而對節目內容做出看似過于簡單的評價,導致完成分直線下降。因此,速度適中的節奏是競技健美操運動隊不同項目取得優異成績的先決條件與重要保障。在訓練實踐中,在確立適中節奏后,通過加快和減慢節奏刺激運動員有效完成動作,根本目的也在于推動和促進運動員有效提升在適中節奏下完成成套的綜合能力。并且,以適中節奏為參照,節奏快慢本身對于不同項目的價值承載有著明顯的區分。
人類普遍的認知規律,在對新事物抱著好奇、欣賞、渴望與追求態度的同時,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恐慌與不安。對于競技健美操新動作的學習和訓練,無論是新開發的難度動作,還是新編排設計的操化動作、操化組合、過度連接或者托舉,運動員都會表現出渴望完成卻又擔心跟不上音樂等方面的顧慮。此時,如果能夠減緩音樂節奏,使運動員既體會動作跟上音樂的快感,充分領略有效完成動作的心理滿足感,將會使新動作的學習事半功倍。同時,利用這種心理獲得感和滿足感形成有效的正遷移,逐漸加快音樂節奏直至始終的比賽節奏或者更快,將直接有效地提升訓練效果,有效消除運動員逆反心理的產生。因此,我們可以斷言,慢節奏對于新動作的有效學習和新型技能的動力定型具有十分重要的輔佐和促進作用。
競技健美操比賽包含藝術、完成和難度三個維度。在先天稟賦、訓練條件、要素和基礎大致接近的現實狀態下,運動員的難度配備和組合加分基本一致,出現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音樂駕馭能力、動作完成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的差別。并且,對于音樂駕馭能力,既是藝術表現的重要考察形式,又是體現運動員套路和節目內容整體完成能力的重要指標。適度的節奏,既能充分體現教練員的創編智慧,又能充分彰顯運動員的生機與活力,使其專項能力素質得以充分發揮。因此,比賽過程中最合適的節奏,是各運動隊教練員必須予以高度關注的重要內容。合適節奏的來源,不應該以教練員的感情偏好與審美情結為主導,而應當通過對于運動員能力素質的綜合測評以及訓練潛能的充分發掘科學確立。并且,對于一支訓練有素的運動隊而言,其音樂節奏是動態加快的。在能夠完美完成難度動作和節目內容的前提下,音樂節奏越快,給裁判員和觀眾帶來的視覺沖擊就會更加廣泛,就能獲得更高的藝術分和完成分,就能取得更加優異的比賽成績。因此,對于不同隊伍教練員而言,想方設法確立適中的比賽節奏以及有效提升運動員快節奏下完美完成套路具有等同的效應。
在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過程中,不經意的節奏加快,能夠給運動員帶來新鮮刺激的感覺變化,形成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心理滿足感。隨著現代網絡和傳媒技術的增強,手機自帶播放功能能夠提供1-3倍的區間播放速度,教練員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區間內任意一個速度進行播放,刺激和提升運動員快速有效完成套路的能力。誠然,在快節奏下運動員完成動作會表現出種種不足,如控制不到位、抹去一些動作等問題,但是利用快節奏對運動員進行訓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升運動員的思維敏捷能力,只要運動員在積極轉換思維,隨時對錯誤動作做出修正與調整,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運動員思維轉換與適應能力的進步。在實踐過程中,不可能無限制地提升音樂節奏運動員都能完美完成動作,超出運動員訓練基礎和綜合能力素質范圍的音樂節奏,就只能作為有效提升運動員思維轉換和適應能力的輔助訓練手段,并且這種訓練手段不能長時間或者多頻次采用,過多采用容易導致運動員自信心下降、附加動作產生和抹動作習慣的形成等負面效應的產生。
在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過程中,我們將運動隊最終參加比賽和音樂節奏或者最適合運動隊完成套路的節奏稱之為中間節奏,以中間節奏為核心,可以通過由快到慢或者由慢到快的方式轉換節奏,促進不同訓練效果的實現與目標的達成。
在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實踐中,所有快慢變化,必須以中間節奏為參照,中間節奏是運動員參加比賽和表演的最終節奏,節奏變換刺激運動員的最終目的是使其在中間節奏完美完成動作的能力更加顯著。在某種程度上,教練員確定節奏的能力,決定了其執教的整體能力與隊伍的整體水平。因此,在教學訓練實踐中,教練員應當通過交流、學習等方式有效提升自己的節奏把控能力,拓展業務水平,完善專業結構,以節奏為媒介,對隊伍、對套路編排具有較強的統籌和規劃能力,能夠使隊員信服,潛移默化地增強訓練效果。
在人類認知領域,慢節奏似乎與“容易、簡單”等名詞畫等號。然而,在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實踐中并非如此。音樂節奏越慢,意味著動作切入點、起跳角度、動作軌跡、路線與方向的變化等均一覽無余地在裁判和觀眾面前呈現,因此,通過減慢音樂節奏,能夠有效增強隊員對于這些要素的專注度,進而有效提升隊員在套路完成過程中的自我暗示、調節與控制能力。此外,經歷了快節奏,節奏突然轉慢,在這個過程中,隊員能否有效控制動作速率,與節奏相適應,相一致,本身也是對隊員節奏感整體能力和心理穩定能力的有效檢測,對于訓練過程本身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過程中,對于節奏快慢而言,快是相對的,慢是絕對的,只要對審美構不成刺激,壓抑運動員的能力素質,就可以理解為音樂節奏太慢,沒有激情,沒有活力。而對于節奏加快,是逐漸適應的過程。并且,各運動隊由于訓練水平與能力不一致,對于快節奏的鑒定與適應也不盡相同,能力越強,適應快節奏的意愿也愈發強烈。就人類自身而言,對于不同的事務,乃至生活習慣,日常的飲食起居,均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惰性或自制力下降,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敦促其不斷前行。同樣,對于健美操教學訓練而言,隊員對于項目的內容和走向存在莫名的不確定性、不可知性,音樂節奏稍微加快,他們便會表現出巨大的新奇與恐慌,由于人性的弱點與怯弱,喪失了教練的引領,運動員對于快節奏的挑戰與適應便仿佛是剛學會游泳的小孩對于深水區的憧憬與不安一般,既渴望,又自我懷疑,最終往往以停滯不前而告終。因此,對于快節奏的輔助作用,更加需要教練員的引領與鼓勵,充分號召隊員,發動隊員,讓他們相信自己,即使在實踐中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運動員的不足與缺點暴露得越來越多,也不應過分指責與訓斥隊員,因為節奏的加快始終只是方法與手段,不是目的,更加不是評價標準。
競技健美操是現代競技體育最為歡快最為活躍的跳動音符。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水平的提升,對于豐富現代體育訓練內容與方法體系,尤其是難美項群的訓練理論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與促進作用。節奏又是競技健美操的靈魂,是競技健美操教學訓練最重要的考察量度。因此,對于運動員節奏能力的提升,以及通過節奏變化增強教練員的業務水平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與競賽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對于此課題的研究,需要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從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而后通過細致有效的理論探索,促進該領域認知與實踐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