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技師學院
所謂預算績效管理指的就是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為了達成一個目標而共同制動的一些計劃,并在溝通、考核以及評價上實現目標的科學循環化,這樣就能夠提高單位內部的管理和發展科學化。而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的話,預算績效管理將直接關乎著他們在生產和銷售上的效益,這樣也能保證顧客的滿意度,從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也逐漸受到重視,無論是在對個人的管理,還是組織進行管理,預算績效這一方法都能體現出極大的功效,尤其是像事業單位這種為社會服務組織的機構,更是要將其作為發展的重點。而且現如今信息化的普及對于事業單位內部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是一種機遇,改變了之前的預算績效管理方式并逐漸趨于智能化,那么如何構建一個互聯網+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這一模式已經是事業單位發展的必然趨勢。
有相關的學者指出,預算績效管理就是將組織的預算績效管理和對于員工的預算績效管理相結合的一種管理體系,可以看出的問題是,預算績效管理在不斷發展和改善的過程當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定義,就是在相關組織在確立發展戰略以后,從目標、業績的評價等法各項上來維護自身的穩定運行,然后以此來形成的一種體系。在事業單位當中,預算績效管理的發展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各國學者對其看法上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最早在公領域上提出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這一制度的是美國,而后西方的一些國家便開始引進,這在公共管理領域當中便逐漸普及開來,從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而在新時代下的中國已經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我國政府當中各部門工作方向也有所不同,這其中事業單位從工作的差異當中可分為傳統型和非傳統性三種,前者就是依靠著政府撥款的,而后者就是實現自我收入的一種。另外,也有靠著政府撥款和自我收入的混合型。很多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優勝劣汰的方式,以考核來決定入選人員,所以預算績效考核在此其中找有著十分重要的衡量效果。但是從目前信息化普及的角度上來看的話,在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當中還是存在很多局限性,比方說不了解人員的具體信息或者是他們的工作履歷,這樣對日后的工作和單位發展都極為不利。
在事業單位當中,預算績效考核能夠對員工的晉升、升職以及調職和離職等問題上提供有力的依據,而且對于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進行科學的策略,這樣就能讓事業單位和員工之間構建起一座橋梁。
事業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需要從他們的專業知識掌握、工作能力、責任意識以及核心素養這幾個方面進行審核判斷,然后才會決定是否錄用。在傳統的招聘機制當中,要想了解到這些信息的話,就需要事業單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去調查,并結合信息建立網絡數據庫,這樣在判定是否任用時就會更加快速和高效,尤其是在對員工進行晉升或者是調離等問題上,都可以從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當中把他們日常的工作情況、學歷、工作經驗等信息快速的調出,整體上來說就是可以為人員的任用提供有力依據。
在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根據工作經驗和日常的表現能夠獲得升職。所以,事業單位在招聘到他們工作再到日常的表現以及家庭等因素都要全方位的了解,以往在對員工進行升職的時候,都要結合他們崗位工作的信息,從全方位來對其進行評估,這樣才能為升降提供基礎。因此,預算績效管理這一工作則正好能夠滿足這一工作。自從信息化技術融入事業單位以后,從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當中就能夠體現出其有效性,就比方說,在有些人員需要進行職務升降時,他們的各方面信息都是評估的標準,但是在一些先進的設備支持下,員工在入職的時候就會經過審核,他們的各方面信息記錄在檔案中,在員工工作的時候,無論是犯過什么過錯還是有什么貢獻,都會在電子檔案當中顯示,這樣一來的話,對于員工的職務升降就有更加標準的建議,從而知道哪一個崗位需要什么人或者是他們是否有能力參與考核等等[1]。
事業單位要想穩定運行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那么就必須要有一批優秀的員工支持。因此,我國基本上所有的事業單位當中都十分重視都員工的培訓,但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員工培訓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物力以及人力,這樣對于單位自身也是很大的開銷。但是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可以完善傳統培訓當中對于投入成本大、耗時和人力角度等問題,如此就能實現在線培訓這一方式,也就是讓員工在電子計算機當中進行自動化的預算績效審核,并且能夠建立在線的模擬培訓,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節省培訓上的開支,而且通過互聯網也能快速地進行預算績效審核管理。
雖然現如今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事業單位當中已經全面化普及,但是在調查當中能夠發現的是大部分單位都將其運用到財務部門當中,并沒有意識到它能夠給預算績效管理帶來的價值,所以信息化預算績效管理的普及并不理想。而且預算績效管理方式單一也是事業單位當中較為常見的問題,這些都會制約事業單位的工作質量。
對于預算績效管理的定位就是它能夠幫助事業單位解決什么問題、工作的方向以及對事業單位的影響等。但還有很多的視野單位在此工作上基本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內容,在利用信息化預算績效考核管理系統的時候,并不加以重視,就形同虛設一般,這樣的話管理的范圍就十分的狹隘。就比方說,一些事業單位在年終獎勵的時候會利用預算績效管理的方式直接進行評價,這雖然能夠達到一種激勵效果,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員工的壓力問題[2]。
很多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當中對員工考評的時候和他們的職務與工作內容關聯性并不大,而且在利用信息化進行評審的時候也出現了依賴于信息化的情況,并沒有從現實工作當中實際考核。在考評指標的設立上也不合理,其中的類別與現實工作有所脫離,甚至有些單位會把員工、領導的考評認作同一種,這些都對于預算績效管理極為不利。因為基層工作人員與領導之間工作的內容與方向上是存在差異的,如果一體化的連接起來只能讓預算績效考核變得沒有真實性。
事業單位內部包括很多部門,他們雖然在工作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將所有部門連接起來才能實現一個完整的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當中,預算績效考核的方向是所有的員工和部門,這樣才能讓這一工作發揮出自身的價值。但是受到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現如今我國很多事業單位當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并不是特別樂觀,就算建立了信息化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對他們而言也并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各自干各自的,不進行溝通,這樣一來,就會使得預算績效管理程序缺乏溝通,管理相對困難。
要想讓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發揮出更好的效果,那么其中的工作就要科學合理,并且每一個環節都能銜接到位,這對于后續的工作是有著極大作用的。其實利用信息化預算績效管理就能實現這一工作目的,但事實卻是事業單位的領導并不加以重視,預算績效考核時沒有合理的利用信息化,都是讓工作人員去核實評價,然后再和相關的人員面談。而且在制定相關計劃方案時也是通過面談和下發文件,并不去合理地利用計算機技術,所以預算績效工作管理各環節銜接的不夠合理[3]。
首先,在系統考核的設置上,應當把事業單位員工的考核指標定義在個人的品質、工作能力以及他們的業績等方面,并形成月度、半年度以及全年度三個考核機制,在此其中的月度考核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要將自身的各方面表現都利用計算機傳輸到事業單位指定的數據庫當中,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將其統計。半年度的預算績效考核需要從員工個人的品質和近半年來每個月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上來進行評分。對于年度考核就需要深入地去研究,并且從整年的角度上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把月度與半年度的預算績效分數和員工的各方面表現都總結出來,生成電子報表,這樣的話在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下就能讓事業單位內的預算績效管理更為科學與高效率化。其次是系統的功能利用上,事業單位應當利用計算機當中的功能建立在線的考核、數據查詢、統計以及用戶管理等系統,對于工作人員和各部門的管理人員要分別設定權限。也就是說,管理人員能夠填寫工作人員的信息和預算績效情況,而工作人員對自己的預算績效也要如實記錄到計算機當中,這樣就能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在系統的運行上我國的大部分事業單位當中都已經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建立了全面化的信息化設備并有技術的支持,但是要想使工作更為合理,就要從系統和技術這兩個方面努力,積極吸引人才創新與完善系統基礎,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更為穩定和真實[4]。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在構建信息化預算績效管理以后,不僅能夠保證單位內部的穩定,而且也能促進事業單位在外部工作上的真實效率,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因此,就要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上積極地引進信息化技術,并不斷地創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