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新燁
(南京工業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36)
在現實就業壓力和形勢下,畢業生自主創業意識逐漸覺醒,自主創業的嘗試越來越多,掀起了大學生創新鍛煉的熱潮,也使得創業教育指導備受關注。高校必須關注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現實要求,創新教學思路和模式,優化教育實踐載體支持,讓高校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而體育資源作為高校的寶貴教育資源之一,可以轉變為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助推力量和載體條件,提升教育實效。因此,以體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帶動大學生創新教育、實踐鍛煉的研究具有現實必要性。
在當前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引導下,高校十分關注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應鼓勵學生嘗試新發展項目,且積極推行校企合作,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工作崗位。據教育部統計,自2017年來以來,全國已有91%的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或者選修課,且2019年各大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數量較之2018年增加了18%[1],各大高校用于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資金高達25億元,吸引了眾多項目投資,包括海外投資項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方面,2019年較之2018年數量增加了22%,場地面積增加了35%左右,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覆蓋總人數達到了800萬。國家也加大了對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關注與支持[2],特別是十三五規劃中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大課題與項目。在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中,更多的高校也開始探索其有效開展的路徑,實踐教育也逐漸走出理論知識傳授的局限,而體育專業學生創業教育探索中,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得到了相應的關注,成為大學生創新發展、實習鍛煉的重要支持,在融合發展中取得了理想教育預期。在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中,高校體育資源在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中的價值更加凸顯,成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形式,帶動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以高校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升大學生創業鍛煉實效的研究勢在必行。
高校體育教學對應不同程度的體能訓練,學生在接受體能訓練挑戰的同時也獲得耐力、抗挫力等方面的訓練,進而強化其體育精神的培育,使得其更好地面對新項目中的各種挑戰。而學生團隊體育訓練,也能在明確分工、協調配合中樹立集體意識,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完美配合。體育教學是學生拼搏進取、團結協作、愈戰愈勇等精神品格培育的主陣地,凝聚為無形的體育精神資源,成為大學生的精神指導和內在驅動力量,使得學生能直面實踐中的挑戰,挫折,使得其在實踐中迎難而上,做出成績。
當前制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體育專業學生認為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學習關聯不大,不感興趣、不重視。創業指導很大程度上側重理論講解,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單薄,無法引起學生課程學習與活動參與的興趣。而體育資源對應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3],其與創業教育結合,可以帶給學生教育學習與實習鍛煉的新鮮感,借助體育鍛煉、拓展項目等能使學生獲得直觀的訓練體驗,可以將訓練體驗成果遷移到創業教育中,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功能更全面。
高校體育資源豐富,也可以為創業教育提供保障,如人力資源優勢的發揮、以高校體育人才匯聚優勢、體育專業特色等,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特色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再如場館優勢,可以用于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場地或者提供器械支持、設備支持等。再如信息資源優勢,讓高校學生通過社交網絡檢索信息,找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契機,將創業契機與專業所學結合起來。
高校體育資源與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融合,將形成教育合力,帶動學生創新意識和良好精神品質的培養,讓高校體育教學、學生實踐鍛煉落到實處。但就當前體育資源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融入情況看,也存在一些困惑與現實制約。一方面,當前的體育資源開發不足,其在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中的價值沒有被充分認可。學生個體差異明顯,體育活動中表現積極、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難度較大、極富挑戰性的創新創業項目,而體育活動中表現不積極、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則在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中膽小謹慎,更傾向于選擇難度小的創新創業項目,雙方差距越拉越大[4]。另一方面,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單一,以理論講解為主,體育資源與其結合缺乏突破口,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參與較為被動,其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受限,很難完成體育精神向創新創業意識的遷移轉化。二者雖然有所融合,但教育方面收效甚微。
高校應著手體育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借助體育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的發揮,讓創新創業教育導向更清晰、項目更多元,教學與鍛煉結合,學科協作互動,使創業教育成為常態化的教育工作。很多體育專業學生寒暑假外出兼職的比例較高,學校可以抓住大學生的兼職需求,將其兼職熱情轉化為創新創業實踐的動力,可以指導他們加強專業學習,基于能力特色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而專業知識儲備豐富,奠定了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能力基礎,在學校人力資源、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優勢的綜合支持下,能不斷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在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中會富有激情和活力。
高校體育資源也帶來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調動起學生創業活動參與熱情,使學生參與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更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解放思想,從理論講解為主的局限中擺脫出來,充分挖掘與利用體育資源,豐富教育實踐內容和形式,給予學生創新教育參與的新鮮感。教師應以高校體育資源與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的結合,開辟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建構完成創新創業知識框架,使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如魚得水”。教師應整合體育資源,推出符合現代教學改革背景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于體育資源的靈活運用、具體體育項目的創新開展中,進行創新創業知識的講授和學生創新創業品質的培養。學校應根據體育信息資源,進行現有教學模式的動態調整。學生體育課程學習中所呈現出的學習特點也成為其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開展的信息參考[5],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特點、體育學習表現,因材施教,讓體育教學和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相得益彰。
高校體育資源豐富,特別是場地資源,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高校操場、體育館等,其利用率不高,但建設初期投入大,增加學校經濟負擔。因此,可以創新思路,做好學校體育館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及其他活動開展提供場地支持,同時減輕學校的運營管理壓力。如開展培訓班教學、對外承接賽事項目、組織校園招聘會、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6],為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載體支持,也提高高校體館育的利用率。具體來說,可以建立體育培訓俱樂部,開展瑜伽培訓、舞蹈培訓、武術培訓教育,讓體育館成為學生自主鍛煉的窗口,鼓勵學生建立體育營銷組織,開展體育營銷活動,完成創業實踐鍛煉。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而體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也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個性化關注提供支持,借助體育資源激發學生個體創新創業的潛能,在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幫助其選擇合適的運動競技項目、運動方式等,建立個體體育發展檔案并形成個體教育信息資源,為其他學科教學包括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指導與參考,使學生實習鍛煉有所側重。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充分關注也使自身找到學生個體創新創業教育指導的突破口,借助學生體育發展和學習檔案,教師信息互通,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默契,讓創業實踐活動開展更富實效。
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活動開展中避免不了創業的挑戰和挫折。學生缺乏創業經驗,加上自我意志薄弱,很容易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因受挫而沮喪。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精神品質支持,學生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會因為暫時的創業失敗而沮喪,甚至會一蹶不振,而體育教育中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可以健全人格的塑造,轉化為創新創業實踐中的能動力量,指引學生更好地面對挫折與挑戰[7]。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體育精神資源,營造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以體育活動中所承載的體育精神,引領學生創新進取、勇于拼搏,讓良好的體育品質轉變為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心理品質、綜合素養,讓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更富價值。
體育資源對大學生創業實踐學習與鍛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前提是高校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以高校體育資源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推動創新教育、創業實踐的落地,是教育變革的使命和人才創新培養的必然路徑。鑒于當前各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熱潮背后資源支持不足、專業協同不佳的現狀,應發揮體育資源優勢,有效指導體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在體育教學中,將專業特色、人才資源優勢等與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指結合起來,構建專業的教育體系,搭建新型的創業實踐平臺,才能發揮高校體育資源的價值,帶動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實現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