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海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第十二小學
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和身體機能發展,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落實素質教育就要求中小學要重視體育課程的開展,作為小學體育教師也應該積極探索怎樣來構建更加高效的體育課堂,發揮出體育學科的優勢。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非常關鍵,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缺乏,這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小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并不高,雖然很多小學生都表示非常喜歡上體育課,但是這種喜歡并不是他們真正對體育活動感興趣,而是喜歡體育課上放松的狀態,一旦教師組織體育活動以及體育訓練時,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興趣低下的情況。
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科缺乏興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采取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在學習體育項目時,基本都是按照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訓練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導致整體的體育課堂氛圍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獲得良好的體驗,最終導致學生的興趣低下。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對鮮活、有趣和新鮮的事物感興趣,相反對于一成不變的事物則可能會引起反感。教師長期采用相同的一套教學方法和手法,會導致學生出現排斥的心理[1]。
另外教師沒有做好教學內容的設計也是導致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完全按照教材來實施教學,并沒有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和體育興趣愛好來開展教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比較單調和枯燥,這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另外教師安排的體育鍛煉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導致有的學生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訓練項目,而有的學生又難以從中得到提升,這樣也會導致學生喪失體育興趣。
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從而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通過體育活動的參與來實現身體素質的機能的鍛煉。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營造的體育課堂氛圍非常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獲得良好的體驗,興趣低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可以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由于喜歡體育活動而積極參與其中,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2]。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氛圍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如果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那么學生也會表現出興趣低下,相反,如果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非常活躍、鮮活,那么就可以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來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對體育活動產生參與的欲望,并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愉悅的心情,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整體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么就缺乏學習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或者是困境容易選擇放棄,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那么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遇到學習難題和困境時,也會想辦法克服,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持續不斷的動力,最終將攻克難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果學生保持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那么就會積極投入到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訓練中,遇到困難也會勇于面對和主動解決,最終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
游戲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方法,將游戲和體育訓練有效結合,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往往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小學生非常喜歡游戲,引入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實現體育訓練,達成體育教學的目標。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合理設計體育游戲,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要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來設計針對性的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展開訓練。此外,教師設計體育游戲時還應該注意要設計操作簡單、規則易懂的游戲,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游戲的規則和內容,這樣學生的參與度就會大大提升[3]。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快速跑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快速跑的正確姿勢,并結合一定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速度,加強速度鍛煉。但是如果教師講解完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后,直接讓學生練習快速跑,學生的積極性往往不高,難以在訓練中使用最快的速度來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設計“警察抓小偷”的游戲,讓一部分的學生扮演警察,另外一部分的學生扮演小偷,小偷距離警察一定的距離,當教師吹響口哨時,說明警察發現了小偷,此時警察抓小偷的游戲開始。在游戲過程中,警察為了抓住小偷會快速跑,而小偷為了不被警察抓住也在快速跑,通過這樣的游戲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還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中,教育部門也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將信息技術靈活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促進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由于小學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導致教師并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很少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體育教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這種觀念。當遇到不好的天氣時,教師可以實施室內體育教學,在室內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理論知識的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制作微課、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微視頻等方式來呈現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給學生介紹一些健康方面的理論知識,或者是講解體育運動發展的歷史等知識,借助信息技術來讓知識的呈現更加多樣和立體,調動學生的多感官,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學習,改變以往上自習的情況[4]。
在室外體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比如在指導學生熱身的環節,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體育運動的音樂,通過有節奏感的音樂來激活學生的運動意識,調動學生的運動細胞,讓學生更有熱情地參與到熱身環節中,從而發揮出熱身作用。另外,在學習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對于體育項目的運動技能、技術動作等,教師也可以錄制微視頻,在講解示范完之后,指導學生訓練,同時播放微視頻,如果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忘記了動作或者是對相關的動作有疑問,就可以觀看微視頻,通過這種方式來讓體育訓練更加充滿趣味。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學習。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對一個班級所有的學生采用相同的一套教學方法和策略,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體育訓練的針對性不強,學生難以從中得到良好的體驗。比如有的學生體質比較差,對于教師安排的體育訓練內容在完成的過程中會感到非常吃力,甚至出現難以完成體育活動的情況,這個時候學生就會對體育產生排斥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學生過的體育興趣、身體素質、心肺功能等進行分析,可以結合平時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綜合分析,對學生實施分層,將學生分成身體素質良好、身體素質中等和身體素質較差的三個層次。然后在每次教學時,教師要從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差別化的體育訓練的內容和難度,從每一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來確定體育訓練的內容和目標,以此來滿足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訓練需求,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時候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減少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恐慌、害怕和排斥等情緒,以此來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5]。
體育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機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了發揮出體育學科的教育價值,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體育游戲,將體育訓練和游戲教學融合,引導學生通過玩游戲的方式來進行體育訓練,增強訓練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中,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來營造趣味化的課堂。此外,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確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提高教學內容和體育訓練內容的適應性,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