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財貿學校
會計科目是會計知識體系中的基礎,關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核算工作的準確,本文以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為背景,探索對中專生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會計工作有特殊的程序,包括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確認是從企業發生的事項當中挑揀哪些應該由會計管理,計量是將歸會計管的事項用貨幣標價,確定價值。記錄是通過專門的媒介、采用系統的方法將事項記錄下來。報告是將記錄的事項歸類匯總,編制報表。雖然確認過濾掉不屬于會計核算范疇的事項,計量對經濟活動粗略的分類,但如果我們只是把這些交易或者事項依次記錄,對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無法準確地掌握會計信息。比如資產有存款、有房產,不分類記錄,看不出存款和房產的具體情況,也無法預見交易或事項帶來的影響。所以記錄時需要特殊的符號,將企業的交易事項詳細分類,這個符號就是會計科目。會計核算中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就類似于公安機關戶籍管理,會計要素劃分了省份,會計科目具體到社區,社區有幾個家庭,家庭有幾個成員,成員的基本情況,都通過會計科目反映出來。會計科目使用出現錯誤,就好比戶籍管理將張三的兒子記到了李四家,王五戶頭人口變動記到陳六家,社會關系一片混亂。會計科目對于會計核算至關重要。
《小企業會計準則》附錄列示,會計科目共五大類66個科目,有些科目,還可以開設明細科目,會計核算,確定會計科目后,還需開設會計賬戶,會計賬戶除了有名稱,還有格式和結構,要準確的記住會計科目的名稱,并且掌握對應賬戶的格式和結構,并非易事,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淺見,向大家介紹我在教學中總結的方法。
第一、靠常識,咬文字
會計來源于生活,與息息相關生活。任何企業,都可能有存款和欠款,通過常識我們知道,存款是資產,欠款是負債,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應該歸投資者所有,是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會帶來利潤或導致虧損,是損益。這樣靠常識就能歸類的科目如庫存現金、庫存商品是資產,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是負債。
有些科目,我們咬文嚼字,能夠判斷出它的性質,進而確定賬戶結構。如:“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交”“應付”,即應該要上交或支付的款項,是負債。再如:“預收賬款”“預付賬款”,我們在咬文字的時候,不能咬“收”和“付”,而是要咬住“預”字。何為“預”?“預”,即提前,“預收賬款”,就是提前收了的款,提前收款肯定不能白收,總有一天得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一般需要拿貨物去償還,是負債。反之,預付賬款就是提前支付的款項,總有一天能夠得到貨物的補償,是資產。
第二、找靠山,看對方
有些會計科目,我們記住它的分類,再記住賬戶結構,就能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但有的會計科目,記住它的分類和賬戶結構,絲毫不起作用。比如“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財產損溢”是資產類賬戶,用于核算企業在財產清查過程中各種財產盤盈盤虧和毀損的價值,資產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記住這些,對于資產盤盈、盤虧的業務,我們還是無從下手,這時候要依賴與它對應的賬戶,從對方下手。
根據復式記賬的原理,每一項交易、事項,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登記,每一個科目,都至少有一個對方科目,都能找到“靠山”,我們可以從靠山入手,找到屬于它的方向和位置。
例如:庫存現金長款100元?,F金長款,就是現金多出來,現金多出來可以理解為現金增加,現金,我們再熟悉不過,用“庫存現金”核算,是資產,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此時現金增加,“庫存現金”計入會計分錄的借方,對方,也就是貸方,自然就只能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待處理財產損溢”,“待”字是核心,“待處理”即等待處理,接下來,得去查找長款的原因,將其“處理”掉,“待處理財產損溢”之前在貸方,處理時只有出現在借方,余額才能為零,“待處理”才算處理完,這樣才符合會計當中財產損溢必須在年末結賬前處理完畢,處理后“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無余額的規定。這類賬戶,拿自己熟悉的賬戶做靠山,可以輕松找準位置。
第三、定位置,看狀態
還有一些科目,看上去沒什么區別,似乎核算的都是同一種東西,讓人傻傻分不清楚,比如:“在途物資”和“原材料”,都和材料有關,“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都和固定資產有關,其實仔細比對,“在途物資”賬戶用于核算企業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貨款已經支付,尚未到達或者尚未驗收入庫的材料的采購成本,“原材料”賬戶用于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雖然都是材料,都采用實際成本,但是,一個在倉庫之外,叫作“在途物資”,一個在倉庫之內,叫作“原材料”,這一類,定位置,門里門外,千差萬別。
“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我喜歡用蓋房子的例子來比喻。蓋房子,需要沙石水泥,需要人工建造,當房子以沙石的狀態存在時,“工程物資”,當沙石開始堆砌,但房子還不能使用時,叫作“在建工程”,所有工序完成可以使用時,房子叫作“固定資產”,三個狀態下的房子,三個科目,層層推進,最后呈現出來才是“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要看狀態,以能否達到使用標準為分水嶺,尚未完工,不可使用,即為“在建工程”,達到可使用狀態,就可作為“固定資產”。
第四、摸脾氣,查底細
如果把會計科目表比作一群人,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脾氣。這些人物可分成三類:老實人、倔脾氣、小淘氣。
老實人,是那些中規中矩的會計科目,是資產。就扮演資產的角色,遵守資產賬戶的記賬結構,絕大多數人是老實人,絕大多數的會計科目,也是本分的科目,比如固定資產、短期借款等。
可總有些科目,天生倔脾氣,這份倔強,表現在明明是資產,偏偏不遵守資產的游戲規則,甚至和資產對著干。比如“累計折舊”,該賬戶是資產類,按常理,資產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期末余額一般在借方,可是遇到這樣的案例:計提生產車間本月發生的折舊,按常規方法去推理,計提折舊,折舊增加,累計折舊計入借方,制造費用計入貸方,得出的會計分錄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是借記“制造費用”,貸記“累計折舊”。累計折舊的“倔”就體現出來了,明明是資產增加,偏偏要計入貸方,為什么這么“倔”,我們得去摸摸累計折舊的底線?!袄塾嬚叟f”,是資產類賬戶,但它屬于“固定資產”的備抵賬戶,累計折舊是為了調節固定資產的凈額而存在的,累計折舊增加,意味著固定資產在使用時發生磨損耗費,價值減少,所以累計折舊增加應記入貸方。類似的有:“壞賬準備”是應收款項的備抵賬戶,“累計攤銷”是無形資產的備抵賬戶。備抵賬戶的特殊身份,導致“累計折舊”“壞賬準備”“累計攤銷”在會計科目表中,倔強地存在著。
小淘氣主要就是“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預付賬款”,“小淘氣”不像“倔脾氣”這樣偏執,但它們同樣不安分,體現在隨著交易的變化,余額方向發生變化,性質也隨之變化,資產可變成負債,負債也可變成資產。
例如:“應收賬款”,一般情況下是資產,借方登記應該向購貨方收取的款項,貸方登記已經收回的款項,期末余額一般在借方,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賬款。某次交易中,銷售方應該收回的貨款為2000元,記借方,收取購貨方貨款時,收到2500元,記貸方,此時,“應收賬款”出現貸方余額500元,反映企業多收到的款項,“應收賬款”由銷售方的資產變成了負債,性質與“預收賬款”類似。相反,購貨方的“應付賬款”本是貸方2000元,由于支付了借方2500元,購貨方的“應付賬款”出現借方余額500元,變成了購貨方的資產,性質類似于“預付賬款”。
再如:“預收賬款”,一般情況下是負債,借方登記向購貨方發出商品實現銷售收入時的貨款,貸方登記按合同規定向購貨方預收的貨款,余額一般在貸方,反映企業預收但尚未銷售貨物的款項。某次交易中,銷售方提前收到10000元購貨款,記“預收賬款”貸方,向對方銷售貨物時,實際銷售收入為12000元,記“預收賬款”借方,此時,“預收賬款”出現借方余額2000元,表現銷售方應該向購貨方補收的款項,“預收賬款”變成了企業的資產。相反,購貨方提前支付了10000元貨款,記“預付賬款”借方,收到的貨物價值12000元,記“預付賬款”貸方,此時,“預付賬款”出現貸方余額2000元,表示購貨方需要補付給銷售方的貨款,預付賬款就變成了企業的負債。
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及預付賬款會隨著交易的發生在資產和負債兩者中轉換,這類賬戶,既然“淘氣”,我們應該順藤摸瓜,捋順交易雙方的關系,才能給這幾個喜歡跳來跳去的小淘氣一個準確的位置。
會計這門學科,有一定專業性,單靠死記硬背,無法應對實際工作中千變萬化的交易,在教學過程中,我一再強調學生不能讀死書,任何的事物,都有自身的規律,包括會計科目的記憶,只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希望我的方法,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