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歡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尚德小學 甘肅蘭州 730046)
在傳統體育訓練模式下,被視之為改善青少年群體身心健康現狀的訓練項目無非是三大球、田徑、跳繩等,以上運動項目在各類人群中認知及普及程度較高,且其健身及健心價值也得到了權威專家的肯定。但對于當前我國的大部分青少年學生來說,以上訓練項目及其訓練開展形式過于循規蹈矩,若無新鮮元素融入,僅靠現有體育訓練已無法滿足其學習及參與需求。基于此,筆者認為,將在健身及健心方面與傳統訓練項目具有同等價值且之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更具趣味性與吸引力的新興體育項目納入體育訓練范疇,是改善學生體育訓練參與態度的有效手段。軟式棒壘球作為新興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其不僅具有常規體育項目的健身與健心價值,還可在訓練過程中針對性地培養與提升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自主思考能力等。
自青少年學生6歲接觸軟式棒壘球開始,筆者就致力于培養其對該項目的興趣及相關訓練的參與積極性。青少年學生剛接觸該項運動時,將訓練課時設置為每周1次,隨著其年齡的不斷增長及基礎的日漸牢固,周訓練次數也隨之上調。與此同時,教練員可定期以競賽模式組織開展相關訓練,此舉不僅能夠使學生對該項運動的規則及技術的實踐應用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還能有效激發青少年學生群體對于該運動項目的學習及參與興趣[1-3]。據觀察,在競賽訓練模式定期開展之后,青少年學生對相關訓練的參與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部分青少年能夠自主完成相關練習,還會自覺增加訓練負荷并對訓練方式進行具有個人特色的自主創新。在開展該項運動的訓練前,訓練設計應遵循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建議教練在完成簡單的規則與技戰術講解之后,以實踐比賽形式開展訓練,在實踐訓練過程中采取吹停形式為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及傳授新技能,使之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與技能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
通過軟式棒壘球的科學系統訓練,青少年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得到提升[4-5],能夠在以下范疇得以體現。首先,青少年學生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水平提升;其次,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團隊與合作意識提升;最后,學生的運動能力及整體體質水平提升。例如,青少年學生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水平的提升可體現在該運動項目相關禮儀規則的設置與學習中。該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指出,在相關比賽正式開始之前,參賽雙方需根據要求向裁判員問好,并與對手行握手禮;此外,在正式進入比賽時間之后,在做擊球動作前,參賽者應向裁判員脫帽鞠躬致意,在相關賽事結束之后,參賽雙方應在列隊完成之后,向比賽所用場地、賽事裁判員及陪伴自己訓練并參賽的教練員致謝[5]。基于對以上規則的認知與了解,可以明確清楚禮儀教育是該項目訓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而青少年學生待人接物的禮儀水平也可通過參與相關訓練而得以有效提升。而該項運動屬于團體體育運動范疇,無論是在日常訓練過程當中還是在相關賽事的參與過程當中,團隊當中的每位隊員在該團隊中均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若在比賽過程當中,有一名隊員的狀態不佳或者出現失誤,就極有可能會影響該團隊的最終比賽結果。教練員可在日常訓練過程當中,不斷強化并提升青少年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外,該運動項目集跑、跳、投等技術動作于一體,日常科學、系統的訓練,可使青少年群體的整體體質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教練員選擇28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干預,并將實驗周期設置為20周,在該實驗周期內,除日常訓練之外教練員還為這28名學員提供專業的拓展訓練,而其他學員則按日常訓練方案參與訓練。在為期20周的干預實驗結束之后,就28名實驗對象與其他學員的學習成果進行對比之后可明顯看出,參與拓展訓練的28名學員在該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掌握與實踐應用方面更為優秀。軟式棒壘球運動當中的運動技能,是指學員在自身實際學情的基礎之上,在訓練內容、訓練開展形式、自身科學訓練及其他相關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終所掌握的技術技能。而學員技戰術掌握情況的判斷依據則主要是相關技術動作的動作方位、路線及幅度是否準確,相關動作及套路之間是否能夠靈活切換并保持連貫。通過長期的訓練實踐,筆者將學員對相關技術動作及套路的學習與掌握細劃為以下三個重要階段:一,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認知期;二,基礎動作與套路的熟悉期;三,相關技術動作與套路的熟練掌握與不斷完善期。
在開展軟式棒壘球的訓練過程中,教練特別重視對學員兩方面的技能進行訓練:肩上傳球與揮棒擊球。這兩項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輕松掌握,而是需要學員付出大量的時間就相關動作進行反復訓練,并最終達到熟練掌握與能靈活應用于實踐的良好狀態。
在日常訓練及拓展訓練過程中,以上兩個重要技術動作的教授要求及方式與日常訓練略有不同,日常訓練與拓展訓練中以上技術動作的不同之處如下。
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開展肩上傳接球動作教授時,教練員應確保學生身體在訓練過程中不受意外損傷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與運動習慣出發,通過不斷練習,掌握相關技術動作,并要求學生在進行傳接球時具有一定的準確度。而在拓展訓練過程中,學員大多已經對該技術動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與掌握,基于此,在拓展訓練階段教練員應提高學生就相關技術動作的訓練要求(如學生在拓展訓練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教練員的要求),更為標準、更為穩定地完成該技術動作的能力,并就該技術動作展開反復的訓練,直至動作掌握并定型。
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開展揮棒擊球訓練時,教練員同樣要在學員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與運動習慣出發,通過不斷練習,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術動作,并要求學生在進行揮棒擊球時具有一定的準確度。而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教師也應適當提高對學員的學習要求,使之對相關技術動作的掌握與應用更為標準、熟練。
青少年群體的人際交往能力可對其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狀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據筆者與多名青少年學員的交流可見,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群體中,不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占比高達60%左右,若對該問題不加以重視,其弊端則很可能導致學生在面臨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時暴露嚴重問題[6]。基于對該問題及其影響的深刻認知,可通過體驗式及競賽式軟式棒壘球訓練實現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具體方案設計如下。
多采用體驗式及競賽形式組織并完成日常訓練,使每名學員均有機會參與到實際競賽過程中。當然,青少年學生群體之間尚存在較為顯著的個體差異,教練員在做相關體驗活動或競賽的方案設計時,應將不同層次水平的學員進行科學的分組,以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完成體驗活動及相關競賽的參與,避免學生在活動及競賽參與過程中因與對手之間實力差距懸殊而使學生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或形成自卑心理。學員們在參與相關體驗活動及競賽的過程中,各有各的任務,在活動及競賽參與過程中不僅要完成自身原定任務,還應根據活動與競賽的實際情況,與同組隊員之間協同合作,并學會相互鼓勵與學習,此舉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對相關技戰術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還能通過組內成員的合作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體驗式訓練及競賽式訓練的組織與開展,還能有效融洽親子關系,該作用是常被基層教練員、青少年學生及其家長所忽略的。在筆者所在學校組織開展的一次軟式棒壘球校內聯賽上,受邀觀賽的學生家長看到自己家孩子在賽場上的表現之后,無不大受感動且很快就被熱烈的比賽氛圍所影響,有的家長忍不住用身邊的物品代替球在手上來回地傳幾下,等自己家孩子在賽場上下來之后,家長們則毫不吝嗇地對孩子豎起了大拇指。班內一名文化課成績并不突出但卻極具運動天賦的學生在本次聯賽結束之后悄悄地告訴筆者,在平時監督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對其學習成績并不滿意,因而時常會對其進行批評與否定,而這是他第一次得到家長的表揚與夸獎,心里十分高興。針對該學員的實際情況,筆者與其父母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希望家長在監督孩子進行文化課學習的同時,也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優勢與閃光點,多給予其正面的鼓勵與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為其之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較之其他體育運動,軟式棒壘球之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更為新鮮、更具吸引力,基層教練員應將該優勢作為提升訓練效果的有效切入點,并將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納入訓練目標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