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晨
(新疆昌吉市第七小學 新疆 昌吉 831100)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思維意識還處于一個成長時期,如何做到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需要教師不斷思考,并在實踐中看到問題、改善問題,不斷優化教育效果。對此,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并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為主題,積極展開論述活動。
1.1 學生自主能力相對較差??v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現狀,可以發現,學生們較為突出的問題就在于自主意識較差,自學能力偏低。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前提是要促使學生們能夠獲得自主學習的意識,當學生能夠在自學中進行有效思考,才能在思考中不斷促進自己的創新思維發展。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傳遞知識,幫助學生解答相關問題,學生很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忽視對思維的培養和提升。
1.2 教師教學方式有待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習慣性地將授課重點放在對教材的講解上,對理論知識的傳輸重視度要高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重視度,因而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常常流于表面,而難以真正使自己的思維獲得增長與發展。此外,部分教師還保持著“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師生、生生互動頻率較低,無法真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從而降低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效率。[1]
2.1 著眼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自覺地去學習思考,100個人眼里就有100個哈姆雷特,不同學生對問題的看待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只有留給學生們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促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知識經驗來看待問題,才能使所得問題答案更具創新性。[2]
對此,教師可以著眼于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促使其能夠獲得充足的自學時間,并善于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有效探究,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解決其中的生字詞問題,理順文章思路,并依據學習內容,提出質疑,并結合具體材料展開合理探究。當學生能夠自己找到問題,自己解決,而不是一味地等著老師來解答,他們對于問題的思考角度會更加新穎,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也會得到增強。
2.2 拓展教育資源,提高學生認知能力。語文是一門富有情感且具有活力的課程,在教學期間,為了提高學生思維的創新度,需要教師能夠采用多種形式、設置多樣化教育活動,并不斷注入新鮮的教育資源,為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做好充足準備。只有學生們認知更加豐富,對問題的思考角度才會更寬泛,思維才不會受限。對此,教師可以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引入多元知識,促使學生能夠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完成對于問題的把握和探究,從而有效實現創新思維的提升與發展。
比如在學習《端午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傳統節日”做為主題,對學生進行知識擴充活動,或者組織學生進行相關課外閱讀,使學生能夠在進行課文學習期間,感受更多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節日文化等等。并引導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結合自己家鄉的節日,并運用演講活動、辦手抄報的形式,介紹一些有關自己家鄉的節日文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2.3 豐富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單一的教育活動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愛好特長,組織開展多樣化活動。[3]
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猜字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期間,為了使學生產生對漢字的認讀興趣,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思維,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編一編有關漢字的謎語。在學習《夜色》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使學生們拿起畫筆,結合閱讀內容,進行繪畫活動,將自己所吸收到的文字內容用生動形象的畫筆展示出來。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們開展辯論、表演等活動,豐富的活動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不斷得到提升,進而為培養創新思維奠定堅實基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獲得提升與發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設置多樣化活動,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氛圍下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