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芳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鎮大磹下小學 福建 平潭 3504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能夠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很多文章的格式以及內容都十分相像,在此基礎上開展群文閱讀,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得到提升,進而促進閱讀能力。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成長[1]。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途徑,它與以往的單元整體教學有著聯系,卻也存在著不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文章與文章的閱讀中形成良好的結構,讓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以及閱讀興趣,最大力度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學會閱讀、掌握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加大群文閱讀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就學習習慣而言,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將群文閱讀落實到小學語文閱讀中有多么的重要[2]。
2.1 確定議題,選擇恰當群文材料。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目錄中所顯示的文章,不僅內容優美,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內在的聯系十分密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深入研究語文教材,結合每一篇文章進行思考和掌握,結合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來重新整理教材內容,分析文章之中存在的差異和相同,確定一個良好的議題,這樣才能夠提高閱讀的效率,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例如,在《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文章的閱讀中,要確定好議題,選擇出恰當的群文材料,要讓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老師要合理的選擇群文材料,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會到父母的愛,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深沉的愛,讓學生懂得感恩,在閱讀中獲得成長。
2.2 掌握方法,開展分層群文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提升自我。老師要正確認識群文閱讀,它不是指將文章進行統一學習,而是要選擇存在一定相同點的文章進行閱讀,在學生認知能力的前提下進行閱讀教學。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在群文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更好的促進分層群文教學的開展。例如,選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這四篇文章,針對能力略差一點的學生可以先對課本上的課文進行閱讀了解,閱讀能力高一點的學生可以在開展整本書的閱讀,增長閱讀知識。這四篇文章所對應的是我國的四大名著,可以由此來開展閱讀名著活動,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讓學生做好讀后感,提高寫作能力。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良好的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在分層閱讀教學中,落實群文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讓語文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升[3]。
2.3 激發興趣,自主開展群文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針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完善,需要老師以興趣為出發點,開展有效的群文閱讀。老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例如,在《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這樣的課文閱讀中,要讓學生在課文教學中提高自主性。老師可以在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提高閱讀積極性。比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等等這些民間故事,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收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促進群文閱讀的開展。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推薦、互相講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認識到更多的民間故事,在興趣的推動下開展語文教學,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能夠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積極豐富,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很好的提高,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更好的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就要根據群文閱讀來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讓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