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維燕
(浙江省諸暨市次塢鎮中心小學 浙江 諸暨 311800)
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薄板兩大方面:一方面,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語文課本來就是一門嚴肅枯燥的科目,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大綱,空間局限于學校教室,教學器具以黑板為主,會讓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另一方面,教師觀念滯后,教學效率不高;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課桌上聽,一味死板無趣的教學。他們對于老師所教授的知識無法消化吸收,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從而影響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容易造成學生學習依賴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
2.1 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白話文轉化教學是針對古詩詞、文言文一類的古代文學作品的講解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手段,以白話文的形式作為古詩詞教學的載體,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趣味的目的。[1]將古詩詞的內容轉化翻譯成白話文之后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古詩詞的中心內容,對內容進行框架式記憶,再根據古詩詞賞析理解的規律原則進行解讀,從而使學生在古詩詞的理解記憶方面感到輕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以《憫農》這首詩為例,教師首先帶領學生熟讀古詩,給學生講述每個字詞的含義,將古詩轉化成白話文,給學生講述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出來的,要勤儉節約珍惜糧食。這種形式進行解讀可以方便學生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轉化后的內容進行發散式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進行理解記憶,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2.2 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將活動內容進行擴展延伸。教師應該設法創造課本教材詩詞中描繪的特色鏡像,營造詩詞中的意境,給學生創造出更好的古詩詞學習的氛圍。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本內容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生動鮮明、充滿活力的模擬情境,從而表現出課本內容中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如臨其境的一種教學活動。[2]情景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等特點,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效率。
以《小池》這首詩為例,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夏美景時,可以為學生們展示這些景物描寫相關的圖片或是影像視頻,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的感受這些奇妙幽美的景色,更好的體會詩人對謝謝美景的喜愛與贊賞。
2.3 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小組合作是將幾名同學組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根據個人能力的不同進行明確的學習任務劃分,在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以提高每個成員的學習水平為基本,達成整個合作小組的學習成果。在古詩詞教學中借助小組合作的手段,幫助學生塑造自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思考、發現問題、組織和表達自己成果的能力,通過向其他同學展示個人學習成果的同時,還能鞏固強化自己的學習內容,同時汲取其他成員的優點。[3]
以《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為例,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熟讀古詩后在小組內說出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簡單理解古詩內容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這首詩在描寫廬山瀑布壯觀雄偉的景象時運用了哪些手法,是怎么描寫的。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展還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由此,教師們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推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走出困境,通過豐富授課手段提升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興趣;借助多重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內容上的了解把握,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古詩詞教學面臨的困境定會得到有效的解決,課堂教學效率也能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