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彪
(山西大同大學 山西大同 037000)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高校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且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時代,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大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這就需要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科學化、規范化和效能化,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落實“核心素質觀”,進一步深化科學開展運動訓練的重要性,并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著眼于解決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運動訓練面臨的突出問題,采取更富有成效的方法和策略,大力推動運動訓練改革與創新,努力使運動訓練取得更好的成效。
運動訓練是指為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其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開展運動訓練來說,一定要進行科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運動訓練取得更好的成效。
只有科學開展運動訓練,才能使運動訓練機制更加完善。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運動訓練主體,即教練員和訓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兩個主體”的作用都需要得到有效發揮,而傳統的運動訓練則更體現教練員的意志,學生的作用發揮相對比較薄弱。因而,只有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運動訓練機制,才能使運動訓練取得更好的成效。如一些高校教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進行了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而且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運動訓練的有效開展,同時也能夠使運動訓練的整體水平得到加強。
只有科學開展運動訓練,才能使運動訓練體系得到優化。運動訓練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過程,不能具有隨意性。在科學開展運動訓練方面,需要對運動訓練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如有的高校教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運行體系建設,不斷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還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狠下功夫,在運動訓練內容設計、時間安排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整合,而隨著運動訓練經驗的不斷豐富,一些教練員則進行了總結,并將好的經驗進行了推廣,對不足之處則進行了改進。
只有科學開展運動訓練,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素質。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隨著運動訓練理念的不斷變化,傳統的方式模式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過去“單一目標”的訓練模式難以為繼,應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1]。
從當前我國高校運動訓練的整體運行情況來看,由于高校對競技體育普遍重視,因而也對運動訓練進行了科學安排,特別是很多教練員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力推動運動訓練向縱深開展,使運動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高校是否重視這項工作。當前,很多高校對運動訓練給予了較高的重視,特別是一些高校運動隊建設相對較好,而且在一些比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對運動訓練的重視,如有的高校不斷加大對運動訓練的投入力度,而且還要在師資力量建設方面進行優化和完善,引進和培育了一批優秀的教練員,他們在運動訓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有的高校則更加重視對運動訓練的整體安排,而且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也給予了較多的保障,如場地、環境、激勵、約束等,都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個別高校盡管也重視運動訓練,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
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當前,很多高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運動訓練方式方法創新,使運動訓練的效能化水平在不斷提升。有的高校為了能夠使運動訓練得到加強,對教練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也更加重視運用現代技術開展運動訓練,因此多媒體技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可穿戴技術”也應用于某些高校運動訓練中,并且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運動訓練的各類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找出存在的制約因素,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運動訓練方案。有的教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充分發揮“親其師、信其道”的作用,與學生“打成一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運動訓練的深入開展。
深入分析運動訓練的整體情況,由于絕大多數高校對運動訓練都給予了較高的重視,而且在運動訓練方式方法方面也進行了融合創新,這也使運動訓練的效果在持續提高[3]。如有的高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核心力量訓練,建立相應的核心力量訓練機制,加強調查研究,找出薄弱環節,并制訂更具有科學性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案,同時也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核心力量訓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等,較好地提高了運動訓練的效果。再如,有的教練員在開展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制訂了靈敏度訓練、彈跳訓練、力量訓練、速度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等專項訓練計劃,而且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特色化和針對性訓練,每一名學生的籃球能力和素質都得到顯著提升,進而使整體籃球運動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并在籃球比賽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深入分析我國高校運動訓練的發展情況,盡管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使運動訓練的效果進一步提升,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運動訓練的有效性,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具體說,我國運動訓練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從當前高校運動訓練存在的問題來看,比較突出的就是缺乏以人為本,即沒有從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入手進行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直接導致運動訓練有效性不強。有的教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與研究,無法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具有“同一性”,分類指導意識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運動訓練的效果。運動訓練思想缺乏以人為本,還表現為個別教練員不注重人性化訓練,如不注重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沒有很好地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等,同樣會制約運動訓練的有效開展。
對于有效開展運動訓練來說,一定要采取科學化的方法,但一些高校教練員在這方面還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運動訓練方法缺乏系統融合的問題相對比較突出。有的教練員在開展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不注重將核心力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進行有效結合,如不注重對核心力量訓練的時間進行科學安排,盡管對核心力量訓練進行了安排,但導致學生過于疲勞[4]。有的教練員則不注重運用生活化訓練廣泛開展運動訓練,如缺乏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通過生活中的體育鍛煉開展訓練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由于運動訓練方法缺乏系統融合,必然會導致運動訓練的效果不佳。
要想使運動訓練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要發揮教練員的作用之外,也需要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但目前個別高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還存在運動訓練模式缺乏主體互動的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不夠到位。有的教練員不注重發揮“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作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互動相對較少,在開展運動訓練方面更多的是命令式訓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運動訓練模式缺乏主體互動,也表現為教練員不注重將互動式訓練、探究式訓練、小組合作式訓練進行有效結合,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未得到充分調動。
一些高校教練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創新,特別是在創新運動訓練載體方面相對比較薄弱。有的教練員不注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運動訓練當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相對較少,運用多媒體PPT、“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沒有納入到運動訓練體系當中;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運動訓練改革和創新也不夠到位,如不注重運用數據挖掘技術研究和分析學生的訓練效果等[5]。有的教師則不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而且在強化運動訓練載體多元化方面也沒有進行科學設計,如運動訓練與競技比賽的有效結合相對較少,“賽訓結合”相對較少。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使高校運動訓練取得更好的成效,一定要采取科學的思路、運用科學的理念,進而才能使運動訓練實現更大突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練員應當深刻認識到自身在運動訓練的定位,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不斷形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將“人性化”訓練作為運動訓練思想,著眼于推動運動訓練的特色化和針對性,大力加強對學生運動訓練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與分析論證,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采取“分類訓練”的方式,使每一名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提升。要將“分層訓練”納入到高校運動訓練當中,采取“動態化”的方式進行,對學生體育基礎、體育興趣、體育項目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與分析論證,不斷優化和完善“動態化”分層教學法機制,并采取“分類指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開展高校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強化運動訓練方法的系統性和融合性,努力使運動訓練效果更好。這就需要教練員要對運動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并將各類運動訓練方法進行融合,如在開展籃球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除了要加強技戰術訓練之外,還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與互動,使他們相互之間增進了解、增進友誼,培養他們“心心相知”的意識和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6]。要將“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運動訓練當中,如在開展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除了要開展專業化訓練之外,也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體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在生活中及體育鍛煉中進行強化。強化運動訓練方法系統融合,還要更加重視運動訓練的拓展性,如通過有效的“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能夠使高校運動訓練實現更大突破,還要大力加強“主體互動”,既要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要強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經常性互動,進而才能使高校運動訓練步入科學化軌道,使“兩個主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將“親其師、信其道”落實到運動訓練當中,教練員應當切實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互動,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運動訓練當中,對于訓練意識不強、效果不佳的學生,教練員應當加強其思想教育,并且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進行,不斷培養學生的意志。要大力推動互動訓練體系建設,將探究式訓練、互動式訓練、小組合作式訓練進行有效結合,如在開展羽毛基本步法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讓他們研究如何將“起動、回動、再起動”進行有效結合,學生之間也要開展交流與互動,指出對方的不足,共同互助解決。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對于開展高校運動訓練來說,一定要不斷創新運動訓練載體,只有這樣,才能使運動訓練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大力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更有效、更便捷地開展運動訓練創造條件。大力推動“互聯網+運動訓練”模式,將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應用于運動訓練當中,如在開展日常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為了彌補學生運動訓練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教師可以將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成多媒體PPT課件和微課,既可以作為日常運動訓練的輔助工具,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研究,通過對照檢查的方式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按照多媒體PPT課件或微課的內容進行強化訓練。推動運動訓練載體持續創新,也要將“練賽結合”作為重要的模式,如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為了檢驗運動訓練成果,可以在內部或者外部組織競技比賽,并在全面總結、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運動訓練進行優化和完善,這對于促進運動訓練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取得更好成效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高校在開展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從新形勢和新要求入手,進一步深化科學開展運動訓練的積極作用,特別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推動運動訓練可持續發展,進而使其取得更好成效。從當前高校運動訓練的整體運行情況來看,盡管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按照科學化進行研究和分析,高校運動訓練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運動訓練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對存在的問題有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著眼于促進運動訓練科學化、規范化和效能化,重點在突出運動訓練思想以人為本、強化運動訓練方法系統融合、注重運動訓練模式主體互動、推動運動訓練載體持續創新等諸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力度,推動高校運動訓練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最大限度提升運動訓練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