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芬 周丹敏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江西南昌 330038
2020年中國休閑度假大會以“休閑:美好生活新選擇”為研究主題,旨在深入探索我國休閑度假行業發展的新路徑、新動能、新機遇、新思路。由此可知,休閑度假已成為未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旅游業雖然遭到了巨大的威脅和沖擊,但是這也給以休閑度假為主要代表的旅游新業態、新服務產品的橫向跨越性發展及其創新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與此同時,休閑度假旅游這一類型產品作為一種頻率高、密度低的旅游消費模式,正在逐漸成為后疫情時代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點,也將會使其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旅游業發生轉型的“關鍵點”和“領路人”。中國旅游協會十分重視推動休閑度假旅游多元化發展,未來也將重心轉移到擴大休閑度假旅游消費市場、完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提高休閑度假旅游服務,并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推動更多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的城市持續而健康地發展[1]。
銅鼓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如何有效利用其現有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從而促進疫情之后銅鼓縣旅游業的復蘇并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成為銅鼓縣旅游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
關于“休閑度假旅游”的概念,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定義。國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Dolnicar將休閑度假旅游定義為旅游者在節假日外出放松、休息、娛樂的一種休閑方式[2];國內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2017 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旅游業基礎術語》將旅游產品定義為:通過利用、開發旅游資源提供給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3]。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結合現有的關于休閑度假旅游和旅游產品的概念,本文將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定義為:人們利用閑暇時間,以休息減壓、放松身心為目的,在旅游目的地所接觸到的一切旅游景觀、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綜合體。
關于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李慶雷分析了中西方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不同之處,具體提出了未來中國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發的策略,如重視開發文化度假產品,提升度假產品的文化創意含量等[4]。孫坤通過對安徽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對策,如整合各種現有資源,打造新的產品類型;根據旅游者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增強產品綜合競爭力等[5]。
銅鼓縣地處贛西北邊陲,總面積1550多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南方山區,其森林覆蓋率位居全省第一,達到88%,比較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天柱峰、銅鼓石、七重門和一線天等。銅鼓不僅是革命圣地,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中心地區,孕育了拍埠萬壽宮、毛灣新屋、秋收起義紀念館等重要的紅色歷史文化旅游景區,還是名副其實的客家縣,客家人口約占到了全縣總人口的70%以上,客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總的來說,銅鼓縣的地理條件優越,人文風俗也獨具特色,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得天獨厚。
近幾年,銅鼓縣旅游發展穩步,據銅鼓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統計,銅鼓縣全年共計接待游客85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高達41億元。新建鄉村旅游示范點25個,戶外拓展基地6個,新增省4A級鄉村旅游點2個,3A級2個。目前,銅鼓縣已成功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由此可見,銅鼓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旅游景區建設也有了明顯進展。
銅鼓山水有著“三純”的特點,一是“山水清純”,二是“大氣純凈”,三是“民風淳樸”。為充分發掘銅鼓的旅游潛力,讓游客既能感受到銅鼓的山川秀美,還能體驗到其特色的人文風俗,優化旅游者的體驗感,提高游客滿意度。自2019年起,銅鼓縣把旅游與美食、風俗、藝術、生態、體育、農業、文化、教育等相結合,不斷推出“旅游+”新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其現有度假旅游產品類型。全縣目前有紅色文化、溫泉文化、長壽文化、民俗文化、森林康養等多條優質旅游線路。
銅鼓將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有機地融入旅游當中,并且通過“旅游+紅色文化”來打造紅色研學旅游的創新型產品業態。該縣先后建成了秋收起義沉浸式文化體驗中心,利用VR和沉浸式投影等現代科技手段,虛擬成像“毛澤東在銅鼓”“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故事,真實地還原了這些歷史背景,為旅游者提供了難忘的紅色文化體驗之旅。目前銅鼓縣的紅色旅游景觀主要有:秋收起義紀念館、月形灣、毛主席舊居肖家祠堂和排埠萬壽宮等。
目前銅鼓比較出名的是湯里森林溫泉度假景區,景區依托秀麗的自然景色、豐富的溫泉資源,積極開發生態溫泉養生沐浴、客家文化藝術園、五星溫泉生態酒店等旅游項目,致力于打造國家溫泉旅游度假區。該景區于2020年通過國家度假休閑旅游案例課題組重重篩選,成為全國性休閑度假旅游區示范案例。該景區和燕鳴溫泉景區曾在2017年推出“溫泉+滑雪”體驗式旅游產品,接待南昌、長沙等旅游團,旅游市場火熱。
與周邊地區相比,銅鼓的生態環境是最大的優勢,“長壽”也是其獨特的品牌。例如,湯里溫泉度假區規劃出文化藝術區域,將客家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慶進行整合,打造“精神養心”旅游產品,舉辦各種詩詞、攝影、演藝大賽活動,讓游客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中,感受人與人、人與天及人與地和諧統一的妙處。度假區配有中西餐廳、地方特色菜餐廳以及農家樂等多種類型,酒店菜系以湘贛川粵和滬菜為主,同時還為養生人群提供中醫養生食療餐飲。
銅鼓縣有著美味的客家飲食、古樸的客家民居和動聽的客家山歌,其利用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打造新型旅游產品,體現了客家人的風俗文化,深受來訪游客的喜愛。同時,銅鼓各地區還結合各自特色,逐步形成農業觀光、運動休閑等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如湯里景區創辦新國風書院,大力弘揚和傳承銅鼓傳統客家文化,成為銅鼓旅游地的招牌。
銅鼓森林覆蓋率極高,全縣1550多平方公里到處都是綠水青山,開展森林旅游十分便捷。例如:銅鼓以“森林旅游+體育”的模式開辦了七星嶺滑雪場、尖尾崍森林漂流等景區。“森林旅游+文化”的模式充分發掘了銅鼓歷史人文資源,打造了七鯉搶蝦這樣的非遺文藝表演。“森林旅游+研學”近年來也逐漸開始流行,它主要是結合紅色文化體驗、林業技術科普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舉辦研學旅游的一種綜合性教育方式。銅鼓已成功申報省級森林城市,目前正在積極創建和申報國家級森林城市[6]。
發展休閑度假旅游不可缺少的基礎之一,就是完善的休閑度假旅游基礎設施。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為游客提供住宿、膳食、療養的旅游飯店,而銅鼓當地旅游飯店數量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不能夠很好地滿足銅鼓現有游客接待數和接待質量,且不同層次旅游飯店劃分不夠明確。其次,一個地區的旅游交通決定了他的景區可進入性,銅鼓的旅游資源多處于較為偏遠的山區,交通不通暢,導致這些景區的人流量少,相應的旅游收入就會下降。因此,提高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餐飲、住宿業的檔次,增加星級餐廳、商務酒店和度假酒店的數量,提高餐飲、住宿的服務水平,才能使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檔次提高[7]。
目前銅鼓擁有各類旅游從業者數量不多,且從業人員總體文化水平、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偏低,受過正規旅游業務培訓的人員的比例則更少,尤其是紅色和綠色旅游資源規劃專業人才及管理人員緊缺,現有專業人才數量無法滿足當地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需要[8]。
銅鼓縣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是分布零星,不能形成集聚優勢,主要問題包括資源整合力度弱、亮點項目少、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較淺且忽視挖掘文化內涵等。
同行業競爭激烈,度假旅游產品雷同等現象的出現,使得該地區休閑項目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同時造成了資源浪費和低水平重復率等問題。所謂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雷同現象,從最基礎的度假旅游產品出發,即在產品種類上表現得很明顯。就森林旅游線路進行對比分析,目前我國森林旅游產品在缺乏必要的論證和總體性規劃的前提下就進行盲目的開發和探索,產品單一且缺乏特色,不能滿足現代人觀光、度假、康養、休閑等多樣化需求,無法留住游客長時間深度旅游。例如,銅鼓地區和大多數森林旅游地一樣,很少圍繞主要景觀深度開發,沒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條,特別是缺乏有特色的森林運動、森林康養、森林教育、森林研學等參與性強、別具一格的內容。
從基礎市場、重點市場兩方面來看:首先,銅鼓地區主要客源是銅鼓本地的城鎮居民和南昌、宜春、武漢等地的城鎮居民;其次,重點要放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消費水平中等偏上,銅鼓縣可針對這兩個地區的游客進行個性化度假旅游產品開發,吸引并留住這些地區的旅游者。
根據旅游市場發展狀況,從銅鼓縣的資源優勢及其周邊地區旅游發展現狀和趨勢出發,整合該地區度假旅游產品,重點推出三類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自然生態旅游產品、紅色文化旅游產品和民俗度假旅游產品,并對每種體系分別從產品依托、市場細分、營銷策略三個方面進行規劃設計,如表1所示。
1 健全服務體系,完善度假旅游配套設施
首先,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旅游交通服務體系。對于一些年久失修的公路要及時修繕,完善公交、地鐵、纜車等基礎旅游交通設施,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條件。
其次,規范完善旅游引導標識系統。旅游引導標識系統作為重要的旅游服務設施之一,已經在推廣旅游文化、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和完善旅游服務功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位置科學、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導標識體系已經成為旅游發展布局的重要環節。
最后,提升度假旅游服務水平。在銅鼓地區進行實地訪問調查中,有約85%的當地游客認為旅游過程中,住宿條件是影響體驗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各景區景點應當實現免費Wi-Fi、視頻監控全覆蓋,重要旅游區要實現智能導游、景區實時信息推送等功能,切實提高咨詢、游覽等智能化導游服務水平。
2 定期開展培訓,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
旅游營銷、規劃、管理、開發等專業人員是旅游行業長期需要的人才。而銅鼓縣從事旅游行業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當地居民,他們文化素質偏低,對旅游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旅游標準化的實踐操作了解和掌握得不多。需要有相關專業的培訓師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項目培訓,豐富他們的旅游相關理論水平,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旅游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當地文化和旅游局、旅游景區規劃與管理人員應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旅游知識培訓,并保證充足的培訓資金,定期、定量對各景區旅游工作者進行綜合考核,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從而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 加強法治建設,科學規劃度假旅游資源
應在充分認識、摸清楚銅鼓縣自然生態資源的實際情況后,采用科學分析的方法,依照統籌兼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制定出適合當地的保護與利用規劃措施。規劃實施要做到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整體規劃并分步實施,邊實施邊調整。組建旅游規劃設計、編制及評估專家顧問團,對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建設進行指導。
充分發揮政府在開發度假旅游產品項目上的主導作用,調動主觀能動性,加強政府在文化旅游市場中政策調節和行政執法,制定涉及旅游市場管理和培育、旅游人才引進和培養、度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融資等一系列法規政策,為休閑度假區和旅游景區的度假旅游產品開發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保障環境。
4 建立品牌文化,豐富度假旅游產品類型
首先,銅鼓縣應生產多樣化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主要體現在功能上的愉悅性、空間上的不可轉移性以及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三個方面。每個景區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內容也應當是豐富多彩的,例如:天柱峰國家級森林公園作為一個度假旅游產品,不單單是一個旅游目的地,而應打造專屬銅鼓的森林旅游品牌,請專業團隊指導開發有特色的森林運動、森林康養、森林教育、森林研學等。特別是要重視旅游形象設計,加大旅游形象策劃力度,增加辨識度,提高知名度。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銅鼓縣度假旅游發展狀況及開發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度假旅游產品開發及優化策略。根據銅鼓現有度假產品開發類型,重點推出三大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體系:自然生態旅游產品系列、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系列和民俗度假旅游產品體系。
現在和未來休閑度假旅游都是旅游業的核心,只有開發出高品質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才能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度假旅游。銅鼓縣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極具優勢,只有優化其現有度假旅游產品結構,不斷提升休閑度假旅游服務質量,才能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長壽銅鼓,康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