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平
(重慶市江津區柏林小學校 重慶 江津 402260)
1.1 分層教學的意義。據官方概念理解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這里提到的“區別對待”我們要強調一下,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壞差別對待,沒有任何貶低或者歧視的意思,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不一樣,因此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那么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教學,精確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求處在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恰當的教學對待,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都得以激發。這對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教學進度的順利推進是極為有利的。
1.2 讀寫結合的教學優勢。身為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規律是“聽說讀寫”,作為最后的兩步,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在讀的過程就是在和作者交流,學習作者的行文方式、語言技巧,那么在寫的過程中就會行云流水,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教育精華所在。對于語文老師來說,讀寫結合教學并行推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1 設計教學導入。并非每位老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老師都深諳這樣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要注意將讀寫結合涉及到課堂教學導入部分,細化教學分層步驟,提起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1]這里我們要糾正一個課堂導入教學的誤區,很多老師習慣按照學習內容的難易梯度進行課堂導入教學,看似進行了教學分層,將知識分解,降低難度,照顧到學習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而且采用微課或者其他有趣的教學手段,課堂氛圍還算融洽,但是沒有真正起到幫助作用。因為學習水平相對落后的學生很可能沒有跟上老師的思路,導致知識盲點積累得越來越多,學生漸漸的失去了學習語文的信心,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我們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生的學與練結合的環節,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暴露自己的問題,老師才能及時發現并給予指導,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升,真正參與到課堂導入活動中來,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2.2 鼓勵學生互動。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經常練習運用,互動式教學一直是各位老師所青睞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不但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且還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2]同樣的分層教學也可以引入互動學習,讓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一同進步,與此同時也要介入讀寫結合的環節,及時驗收課堂互動學習的成果,提升分層教學效果,同時把握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
比如說,學生們都喜歡的四大名著,教材中也有選段《景陽岡》,首先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朗讀課文,組內成員按照學習水平和能力均衡分配,確保每個組都能獨立展開活動,然后在角色扮演結束后組織學生立刻展開讀后感的寫作,以組的形式驗收互動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就會照顧到相對落后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這樣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語文知識,同時培養了集體精神,建立了深厚的同學情誼。
2.3 課外分層輔導。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龐大的閱讀積累,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適當地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廣袤的文學星空。但是在進行知識拓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分層,還是要注意“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讓學生都能獲得自己對應水平的知識拓展,而不是盲目地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
就像上面所說的《景陽岡》,學生對于《水滸傳》這些故事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老師在教學完畢之后,學生仍然回味無窮,那么我們就讓學生將興趣帶到課后,自行閱讀名著故事,然后規定回到課堂上給同學們分享,這里可能有些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是很高,可以讓這部分學生讀一些童話或者寓言故事,雖然不像四大名著那么經典,但是同樣可以獲得教育意義。
在小學語文的分層教學模式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起到了極佳的輔助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發揮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充分實現讀和寫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