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麗 唐山市路南區職業技術學校
籃球運動能夠對人體的身體素質和機能進行有效的考驗,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屬于青少年,其熱愛這項體育運動的程度更高一些,中職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會和其他學生進行對抗,這也是該項運動的一個主要特點,所以,在籃球教學訓練中經常會發生學生踝關節損傷的情況,由于在人身體部位中踝關節屬于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學生踝關節一旦發生損傷,將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降低了教學效果[1]。為了提高中職籃球教學效果,應在教學中最大程度的避免學生發生踝關節損傷,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現對中職籃球教學訓練中踝關節的損傷及預防研究進展進行如下綜述。
人體踝關節的組成部分包括距骨、腓骨和脛骨,內踝處于脛骨遠端里側突起呈下方的組織,而外踝則處于腓骨遠端比較突出的位置上。和內踝相比,外踝不但長而且比較窄,在外踝和內踝組成的踝穴處嵌著距骨。韌帶將脛骨和腓骨聯系起來。人體在站立的情況下,踝關節起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但是其具有較差的穩定性。這也是中職籃球教學訓練中學生發生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2]。
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會出現較多的跳躍和變換方向等動作,動作靈活多變其比較突然,在其中踝關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頻繁出現踝關節損傷的情況,特別是學生處于跳躍但還沒有平穩著陸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一情況,另外在起跳后有可能踩到其他物體身上,由于踝關節部位不穩定,導致其出現損傷的情況。除此之外,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其身體還未發育完善,和專業的運動員相比,其踝關節韌帶的力量比較薄弱。踝關節韌帶包括內踝和外踝韌帶以及脛骨和腓骨之間的韌帶,而這幾處韌帶損傷也是踝關節損傷的主要類型,但是較為常見的類型是外踝韌帶損傷,其中癥狀較輕的是挫傷或者扭傷,但是情況嚴重的話就可能出現骨折的情況。中職學生踝關節損傷主要以扭傷為主[3]。
1.未做好心理準備
做好心理準備是完成一個動作的基礎,倘若學生在執行動作之前未做好心理準備,就有可能出現損傷的情況。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由于迫切的想搶到籃球,在沒有任何準確的情況下就執行某些搶球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另外,部分學生在一些正式比賽前為了爭取名次會比較焦慮,這種負向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其在運動中受傷的風險[4]。
2.缺少充分的準備活動
熱身準備活動在任何一項體育項目中都非常必要,常見的準備活動包括身體相關部位的拉伸和慢跑等,學生通過這些準備活動能夠活躍其身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這樣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就會適應那些對抗型的動作,有效避免發生損傷。倘若中職籃球教師未重視正式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充足的準備活動,學生在激烈的對抗運動中就很容易出現踝關節損傷等情況,主要是因為未經過準備活動的韌帶和肌肉處于僵硬的狀態,突然的對抗會增加其發生損傷的風險。
3.不恰當的緩沖
起跳搶球是籃球運動中經常出現的動作,而這一動作也是經常導致學生出現踝關節損傷的一個典型動作。尤其是在著陸階段,由于不恰當的緩沖就會導致膝和踝等關節損傷,剛性、鏈接性、彈性是落地緩沖的三個主要動作。剛性就是在著落的過程中,學生身體相關關節處于僵直的狀態,尤其是腿部肌肉會進行壓縮,出現受傷的風險非常高。鏈接性就是人體在跳躍未著落之前和過程中,其關節處于屈曲的狀態。彈性就是人體在跳躍的整個過程中身體關節肌肉緊張程度恰當,類似于彈簧。倘若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落地緩沖不恰當,就會出現受傷的情況,但是很多中職的教師和學生并未重視這一點,最終導致踝關節出現損傷的情況,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產生嚴重影響[5]。
4.疲勞的運動
超負荷的籃球運動就會使學生出現運動疲勞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較為常見,很多的中職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都存在。運動疲勞就是所開展的運動超出學生自身能夠承受的勞動強度,在很大程度上減退了學生的生理機能。這種疲勞分為神經和肌肉兩種。要想對學生是否出現這一情況可以通過其外部的一些表現。倘若學生已經出現運動疲勞的情況,但還是進行激烈的運動訓練,其出現受傷的可能性就會進一步增加。另外,疲勞運動的情況下學生籃球動作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還繼續執行存在較高難度的動作,就會增加踝關節損傷的風險。
1.不適宜的氣溫條件
外界的溫度會影響到籃球運動,尤其是在較冷的惡劣天氣條件下,由于未充分進行準備活動,其關節和肌肉處于僵硬的狀態,出現受傷的可能性非常高。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就會增加人體的循環溫度,進而促進其能力的代謝,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降低其運動能力,損傷風險進一步增加。
2.不標準的籃球場地
籃球場地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籃球運動,倘若籃球場地不符合相關標準,尤其是在平整度和粗糙度方面,其間接影響學生踝關節的用力平衡情況,在粗糙和不平整的籃球場地,踝關節的用力失衡,增加其受傷的可能性。另外,籃球場地的采光情況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會對學生判斷球的位置產生影響,倘若光線干擾到學生的視線,錯過搶球的最佳時機,學生就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動作,難免出現受傷的情況[6]。
3.發生意外
由于籃球運動本身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學生之間會有較多的身體接觸,而且還要進行頻繁的起跳,在很多運動動作中,學生都存在重心不穩定的情況,倘若身體一旦處于不平衡的狀態,或是落在不平整的場地上,由于動作應變不及時就會導致踝關節受傷。
4.較差的自我保護意識
籃球運動中很多動作執行較為突然,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下,由于自身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最終導致踝關節的損傷。
中職體育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應重視預防學生發生踝關節損傷,教會學生正確緩沖落地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得以不斷增強,這樣學生在日常的籃球運動中出現受傷的可能性也會相應減少。
中職籃球運動訓練中學生出現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充分和正確的準備活動。基于此,要想最大程度的規避這一問題,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準備活動,保證學生在正式訓練之前得到充分的活動,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帶領學生做好各項熱身準備運動。教師要科學合理的控制準備活動的強度,避免超負荷的準備運動影響后續的正式訓練,要想準確判斷學生準備運動是否適宜,可以根據學生的出汗情況。除此之外,教師所開展的準備活動應根據每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開展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7]。
籃球運動給學生的體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較差的體能會影響到其籃球動作的執行情況。基于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體能的訓練,在此基礎上應教會學生科學合理分配體能的方法。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就能夠在籃球訓練運動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體能進行合理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減少由于疲勞運動導致踝關節損傷的可能性。
落地緩沖在籃球運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落地緩沖技巧能夠顯著降低緩沖導致的踝關節損傷概率。教師應教會學生在跳躍落地前保證著地的是前腳掌,腳掌要用力,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震傷腳踝。同時,在落地的瞬間應保證膝關節處于彎曲的狀態,腰部處于彎曲和收緊的狀態。
正是因為籃球運動中涉及很多的對抗,所以身體平衡能力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即使身體重心失去平衡,也能夠對身體進行很好的保護,從而使自身出現受傷的風險降低。基于此,中職體育教師在日常的籃球教學活動中,應重點培訓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訓練其動作的協調性和韌帶的柔韌性。
總而言之,踝關節損傷在籃球運動中經常會遇到,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這一問題對學生產生的困擾,中職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身體體能科學分配的方法,并教會其正確落地換充分的技巧,重視訓練學生身體的平衡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學生在籃球運動訓練中發生踝關節損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