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娥
教育信息化2.0下武術文化融入體育教學的創新模式轉變研究*
段煉娥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美育工作部,湖北 武漢 430070)
武術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項兼具社會功能與文化內涵的運動項目。將武術文化融入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哲理思維與技擊、娛樂等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基于教育信息化2.0發展視域下,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更具創新性,能夠更好地展現武術文化精髓,優化體育教學效果。文章在教育信息化視域下,對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相融合的創新模式進行簡要分析,提出幾種有效的創新教學路徑。
教育信息化2.0;武術文化;體育教學;創新模式轉變
基于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新鮮的體育學習體驗,更能使優秀的武術文化與精神內涵得以發展與傳承[1]。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對教學的模式、策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豐富的教學形式、全新的教學體驗,使師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轉變了理念認知與行為實踐,同時,教與學的模式、形式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有效增強了體育武術的發展動力。
教育信息化2.0的不斷推進,加速了數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全面、深化融合,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不僅優化了教學技術,更改變了體育教學的技術素養培育理念[2],使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過程中,更是逐步貫穿于體育學習的整體系統中,加強信息化素養和技術的深度合作,實現體育教學環境、模式、策略、應用以及評價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化發展,增強學生對信息社會的良好適應性,實現體育教育的智慧化轉變。
體育教學基于信息化2.0發展視域下,對于教學資源的利用理念也呈現出巨大轉變,受益于互聯網等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體育教學不僅注重將知識以數字化、立體化的方式進行呈現與輸出,更加注重探究體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3]。通過體育教學的創新實踐,旨在使學生掌握體育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能實現體育知識體系的合理構建,實現學生的智慧式學習與發展。
基于教育信息升級發展視域下,體育教學的教學技術正以信息嵌入的模式,加速了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豐富的多媒體技術有效應用于體育教學過程中,創設了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為體育教師節省了大量的備課時間,同時,也使教學效率、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使師生能夠獲取更多的時間從事創造性實踐活動,增強了創新意識與能力,為體育教育的發展增添了創新動力。
基于教育信息化發展理念下,體育教學在教育思維與管理理念等方面也發生著重要改變。體育教學對于信息化的教育思維已經由簡單的工具利用逐漸向人工智能化進行升級[4],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受限于傳統的發現問題,有效治理的管理思維,而是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注重體育教學的現代化管理,通過分析預判教學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體育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基于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將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實現融合發展,需要保持一致的技術素養培育理念,將武術文化的特征、內涵與體育教學內容相互結合,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與專業技術的傳授,同時也使學生建立起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學習興趣。以武術文化為引,激發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能力,實現學生一專多能發展,同時也促進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武術文化是民族體育的重要體現,不僅包含了散打、摔跤以及套路等多樣化的專業體育技術,還蘊含了哲學、倫理以及醫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將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學生技能、體能的高效訓練,同時,也能在訓練過程中,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是集授技與育人于一體的綜合教學過程。在體育教學中融合武術文化,能夠以武德思想貫穿訓練過程,有效增強體育教學魅力,進一步豐富體育教學的精神內涵。
傳統的體育教學通常采取統一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一致的教學進度,無法充分滿足信息化教育視野下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而基于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將武術文化融入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體驗與需求作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體育基礎,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積極互動,以信息化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更好地突顯武術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的心智能力,在兼顧學生整體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同時,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與創造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將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是將體育發展和人的身、心狀態、終極價值等有效統一的過程,從信息化教育理念來看,是以培養現代人、全面發展的人為目的的創新實踐,在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與智慧,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學,有所成。
教學方法的優化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內容,將武術文化融入體育教學,必將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增強體育教學的發展動力。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實現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創新發展,必須將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教學方法的優化有機結合,以教學方法的創新作為在主要驅動力,通過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在領悟武術文化的過程中,實現創新思維的不斷拓展,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強化發展。武術作為民族體育項目,是技術形態知識與人文素養的集中體現,其傳達的內在價值觀是推動體育教學素質化發展的內驅力量,可以有效平衡體育教學的外在形式與內在精神,實現體育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師生共同發展。
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協同發展依賴于體育教師隊伍的能力水平,基于信息化2.0視域下,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要求體育教師隊伍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以教學相長的職教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增強自身對武術文化的不斷探索,在提升體育專業能力的同時,需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力,學會建立信息化思維,提升共情、分享以及激勵教學等能力,使體育教學更具溫度與深度,彰顯一定的人文情懷,更好地發揮育人作用,促進體育教學的不斷創新與智慧發展。
文化是增強情感認同,促進思想交流的有效方式,基于教育信息2.0發展視域下,武術文化是有效推動體育教學發展,豐富其精神內涵的重要內容,二者相互融合,必須充分把握武術文化的本質,注重體育武術教學,以武術的技擊作為與體育教學的契合點,將武術文化作為保障體育教學思想層次的基準點,通過合理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使武術文化的內涵得到有效傳承,真正發揮體育教育的最大價值。
將武術與體育教學有效融合,可以將武術中的散打、套路等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調整教學的順序,盡可能使學生充分領會到武術中的時代特性。可以按照邏輯順序,將套路教學教材進行合理劃分,使教學內容成為循序漸進的小步子,利用微課、視頻等信息化技術,向學生展示完整的套路組合動作,并以文字標注等方式,對動作中所涉及到的手型、步型等進行說明,搭配慢放效果,組織學生以自學形式掌握攻防組合等相關動作。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開展套路組合練習,提升動作的規范性。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每一個動作進行詳細地技術拆解,并詳細介紹動作中所蘊含的武術文化內涵,使學生深入理解動作所傳達的文化思想,并親身體驗感悟武術動作中所體現的氣、神以及獨特的意境。最后,教師可以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積極營造與武術相適宜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反復跟隨音樂練習組合套路,通過調整自身的呼吸節奏,使其與武術動作之間形成完美配合,更好地體會動作中的勁力,從而增強學生對武術文化中氣韻、形神等內涵的理解,使其在教學熏陶中不斷升華精神境界,增強對哲理思想的領悟能力。
為了實現武術文化與體育教學的高效融合與創新發展,需要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秉承體育武術教學技能與文化并重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既講究體育教學動作的規范性,又需要做好武術文化的傳意,有效突顯體育武術的教學特色,使學生在掌握運動技巧的同時,達到修身養性的教育效果,更好地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基于教育信息化升級發展視域下,實現體育武術創新模式轉變,可以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組織體育教學的專家于學者,深入交流并探討武術的文化內涵,積極創新武術文化、技能并舉的體育教學模式,充分整合武術的理論教學、武德武魂等文化以及武術專業技能動作等教學資源,有效豐富武術動作的文化內涵,并結合當前現代生活的發展實際,適當創新或者改編武術動作,賦予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精神,使武術教育作用得到有效外延。另外,在體育武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3D影像等技術手段,以立體化的方式展現武術動作,將時間線作為坐標軸,結合武術動作中所傳達的文化精神,將與武術技能動作相關的演變過程以意象化的形式進行呈現,不僅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視覺沖擊效果,使學生對武術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將抽象、枯燥的武術文化以動態化、藝術化的方式表達,更加多元化地反映武術文化,展現武術動作中的文化精髓。通過體育武術教學信息技術的創新轉變,可以為體育教學過程增添趣味,幫助學生開拓學習視野,優化學習的過程體驗,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形象思維的不斷發展,從而提升體育與武術教學的實效性。
武術融入體育教學,是實現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創新發展,以武術動作為載體,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承載著豐富的武術文化內涵,傳承廣博的民族精神。基于教育信息化視域下,體育武術融合、創新發展需要積極構建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立足教學、訓練以及評價等全部過程,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優勢,暢通信息反饋渠道,通過科學、合理調控體育教學內容與進度,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不斷優化。
立足體育武術融合、創新的教學過程,可以積極構建信息化的體育武術教學體系,以互聯網為基礎,搭建集合體育教育機構、學校、教師等為一體的信息平臺,通過自主上傳或者下載相關的武術教學知識,實現武術文化資源的共享,同時,基于統一的信息平臺,可以使教師、學生自主選擇武術名師,學習專業化的武術動作,豐富武術文化的知識儲備,或者在線閱讀武術圖書,及時獲取豐富的武術教學資源與最新訊息,有效拓寬師生對武術文化認知的深度與廣度,促進體育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顯著提升。另外,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編制相應的體育武術教學軟件,借助虛擬技術代替課堂授課與互動交流,使學生可以有效形成獨立學習的精神,由被動式學習逐漸轉變為智慧學習狀態。針對武術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可以隨時以信息化方式向體育教師請教,增強了體育教學的互動性與有效性,同時,教師可以定期發布對武術技術與文化內涵等階段性考核內容,以此準確了解學生對武術動作的掌握情況和對武術文化的領悟程度,實現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動態化監測與合理評價。
教育信息2.0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為了加速武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創新轉變,需要體育教師能夠增強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學會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武術教學發展,增強體育教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要求。
以體育武術中長拳的教學過程為例,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音樂伴奏等方式,指引學生根據口令的動作要求,逐步開展長拳的動作練習,使學生初步建立對長拳中招式的固化記憶與意蘊理解。在學生基本掌握規范動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與長拳相關的人文故事或者電影電視劇等視頻片段,結合對視頻中的動作分析,提升學生對武術動作由來與發展的深入理解,使其能夠增強動作使用的靈活性。為了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在課前以自學或者參與專業培訓等方式,有效增強自身對視頻剪輯、課件制作等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在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同時,自身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持續、深入學習并領悟武術文化,全方位提升體育武術的教學指導能力,增強對體育武術創新發展的適應能力。
[1]張慶超.高校武術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76-78.
[2]李晶.全納教育環境下高校武術多元化教學模式創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2):135-136.
[3]李紀承.移動信息化教學條件下中職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中國培訓,2019,360(3):72-73.
[4]黃賢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29):217-218.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Mode of Integrat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DUAN Lian’e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研項目(編號:2020YJ014)。
段煉娥(1983—),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