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江蘇省淮北中學 江蘇 宿遷 22390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創新教學模式,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而促進時事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因此,高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內容將時事政治合理的添加到教學內容中,以此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而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對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是極具意義的。
1.1 有助于教師豐富教學內容。現階段,高中政治學科的案例主要從時事政治方面著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時事政治教學作為教學重點,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提升政治課堂的質量。另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的教材從傳統單一的教學內容改進為現在的較為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1.2 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及時的更新了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不再是單一的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更注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不會過多的涉及時事政治,不僅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沒有興趣,還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滲透時事政治內容,以此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2.1 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決定其未來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實際政治教學中占據課堂中的主導位置,采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重點內容傳授給學生,以此不僅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自主性,還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了政治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并未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只是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教師的教學內容單一。高中時期政治科目的理論知識較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將課本內容單一的傳授給學生,以此不僅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難,也導致學生對課本知識不能完全掌握,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正確引導,只是將課本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進行記憶,以此不僅導致學生對政治教學產生厭倦心理,還導致學生喪失了自主的思維能力,進而影響政治教學的效率[1]。
3.1 教師應積累足夠的時事政治素材。高中政治課本內容主要包含政治、哲學和經濟三個方面的知識,其內容過于抽象,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情創新相應的教學方式,以此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進而促進政治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在業余時間應搜集充足的時事政治素材,以此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促進政治教學的深度[2]。
3.2 教師在教學前應展開時事政治的教學活動。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并在實際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時事政治相關的教學活動,以此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學習《我國的社會保障》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農村扶貧的成就為活動主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教材等多方面途徑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對該問題進行探討,以此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感,還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如,在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讓學生針對中國夢所包含的內容進行講評活動,教師在學生講評過后可以針對學生的講評內容進行總結,讓學生對中國夢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此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可以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推進時事政治教學的穩定發展[3]。
由上文可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添加時事政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教材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然而,在目前高中政治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因此,本文為提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出了三條策略,希望教師可以通過積累足夠的時事政治素材、開展時事政治的教學活動,以此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政治教學環境,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進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