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瀟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第二小學 山東 菏澤 274000)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離不開趣味教學的引領。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氛圍也較為沉悶,教學效率不高。趣味教學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行為和習性,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趣味中學習,使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
趣味引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首先需要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做些改進,打破障礙,才能順利實施。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教學理念上,突出表現為教師的主體地位過于突出,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灌輸式意味較濃,學生的學習潛力得不到發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佳,致使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效率不高。在教學方法上,趣味引導體現不夠,課堂氛圍較為沉悶,而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只把語文知識的獲取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忽視學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和閱讀品味能力等,勢必限制語文的教學價值,也就更談不上教學效率的提升。
2.1 在識字中彰顯趣味。識字教學是貫徹趣味教學的重要陣地。但是目前來看,仍有一些教師局限于讓學生對生字生詞一遍一遍抄寫,希冀達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這種方法只會加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畏懼心理,也和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背道而馳。事實上趣味識字是最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比如“天”字,其對應的謎語是“大丈夫不出頭”,那么教師就可以以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猜,誰先猜出來就給誰獎勵。再比如“出”字,“人”字,“田”字等,教師都可以開展猜謎游戲,既寓教于樂,同時這種拆字方法能夠以一帶多,認識一個字就會認識很多字,不但能培育學生的漢字感知力,而且因為是在快樂中學習的,所以記憶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2.2 在閱讀中彰顯趣味。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是契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的,很多都妙趣橫生,適合在小學生中以趣味教學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才能彰顯課文教材的編排理念,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比如在閱讀《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有的學生扮演鯉魚媽媽,有的學生扮演烏龜,有的學生扮演青蛙。各個學生不但要分別模仿各自角色的語氣和神態,最好在服飾上還要有所表現,比如把紙條一條條粘在身上做鯉魚媽媽的鱗片,或者戴上烏龜帽,這種方法既能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順利進入課文情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多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足,既有文化基礎不足的原因,也和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把趣味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是引領學生走進語文世界的重要手段。
2.3 在形式中彰顯趣味。小學語文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因此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需要對各種形式進行嘗試,找到最適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比如《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在小組中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評選出朗讀最洪亮,交流最活躍,闡釋最深刻的小組給予獎勵。還可以讓學生依據課文內容進行小品或話劇表演,提升學生的文藝素養。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動畫給學生講一講大禹這個著名歷史人物,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升學生的文化基礎。同樣的一篇課文,就可以有三種方法。而每一篇課文又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形式,多加嘗試,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不是目的,只有真正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切實幫助的形式才能凸顯語文教學的價值,這一點務必要加以重視。
2.4 在創新中彰顯趣味。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當然離不開教學的創新。事實上也只有在創新中,趣味引領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彰顯。否則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只會束縛趣味教學的發展。但創新并非易事,需要勇氣,更需要教師多思考,多實踐。比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學生互換角色,讓語文素養較好的學生上講臺扮演老師,給其他學生講授課文內容。這種以人為本的創新形式會讓學生感到新穎,因為不再是老師擔當主講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就會打破,學生們的交流興趣和提問興趣會大增,課堂氛圍會很濃厚。而對于“旁觀者”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從一個側面觀察和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學習潛力和認知水平,有利于因材施教,科學教學的順利推進。另外,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和小學生之間的互動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教師可以把趣味橫生的微課,語文知識短視頻,識字游戲app,人物小故事等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或課下觀看學習,都能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
小學生處于認識語文,學習語文,感知語文的重要階段,趣味引領對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意義重大。趣味在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中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本著高度的責任心勤加實踐,多加總結,做到因課而異,因人而異,養成在趣味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