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輝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中學 福建 上杭 364201)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一直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初中作文寫作與以往的作文命題大大不同,不僅命題更加開放,并且寫作題材也更加自由。為了使初中作文教學更加有效,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初中教師需要重視卒章顯志的重要寫作手法,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運用有效措施,為初中學生作文寫作提供有利條件。
簡單地來說,卒章顯志是一種寫作手法,適用于所有寫作文體,在散文中比較常見。其主要是應用在文章的結尾處,通過一兩句深層次的語言,從而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的主體更加鮮明,“卒”的意思就是完畢,這種手法就是卒章顯志,也就是在文章結尾處的“畫龍點睛”,在作文寫作中比較常見。這種寫作手法的應用,能夠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深刻,呈現出文章的結構美,使作文整體更加有說服力。
2.1 結尾處要照應作文開頭。作文的結尾十分重要,好的結尾能夠為整篇作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現階段的初中作文中,一些學生雖然在作文的開頭上比較吸引人,但是經常會有一些學生的作文寫作結尾處過于應付,草草了事,不知道該如何收尾,從而破壞了作文的結構美。語文教師要使學生能夠意識到,作文的結尾要與開頭相互照應,并不是與作文開頭簡單地重復或者照搬,而是需要將作文的主旨進行升華,使整篇作文的結構更加嚴謹,感情更加真摯。
2.2 在結尾處進行深層次的感悟,突出文章主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不少關于敘事類的文章,結尾處通常會進行深刻的感悟,從而使整篇文章的主旨不僅更加鮮明,并且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境界。敘事類的文章是大部分學生寫作中的難點,很容易出現與主題相脫離的現象。對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敘事類文章的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在結尾處突出主題,運用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九年級語文《故鄉》一課時,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性的短篇小說,以“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為故事情節,描寫了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寫道:“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文章的最后一句可謂是點睛之筆,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寄托了作者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為了追求新的生活,而去努力奮斗與實踐的思想感情,運用到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經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語文教師可以展開敘事類作文的教學,可以挖掘身邊發生的事情給自己帶來的感悟,使學生能夠將卒章顯志運用到敘事類寫作中,使學生的敘事類作文充滿真情實感。
2.3 寫景類或者抒情詩的結尾。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需要掌握的作文寫作文體較多,其中有抒情、散文、議論等等。初中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而作文寫作在語文成績中的占比較高,對于作文寫作的要求較高。初中教師要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寫景類或者抒情類的作文寫作,不僅要在內容上真實,并且要通過寫景或者抒情突出文章主題。語文教師可以使學生運用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使作文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岳陽樓記》一課時,這篇文章是一篇寫景、抒情類的名篇。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這篇文章的開頭說明了寫這篇文章的原因,然后對景色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文章的結尾處以議論和抒情的方式進行收尾,突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章的結尾處將整篇文章進行了升華,提升了文章的境界,運用到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隨堂練筆,模仿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根據生活中自己喜歡的景色寫一篇寫景抒情類文章,要保證感情真實,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中運用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十分重要。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理解卒章顯志的具體含義,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摸索中探索出適合初中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合適的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夠使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不斷提升,從而為初中學生作文成績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