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云
(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 天津 北辰 300402)
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當中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閱讀則是寫作的基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得提高,所以說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二者是互助共贏、息息相關的。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重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方式的指導,在寫作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綜合且全面地發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一般會出現四種不同的情緒,這四種不同的情緒分別為:焦慮、好奇、畏難和興趣,其中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說小學語文高年級教育工作者在為學生展開閱讀教學時,首先應當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學生才會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涌現出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而且閱讀是一個需要內化的過程,在閱讀過程當中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思維,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積極地把自己讀到的一些優美的句子以及巧妙的寫作手法逐漸地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為學生后續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這個階段當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地引導他們去閱讀一些優秀的國內外名著。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很多課文都節選自一些世界名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點,對學生展開有趣的課文內容教學,以此激發出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興趣,利用名著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完成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完成《景陽岡》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同樣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完成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的《魯濱遜漂流記》的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整本原著。諸如此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和內容作為媒介,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名著的閱讀。使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當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閱讀筆記本,在閱讀筆記本當中寫下自己的閱讀過程當中的見解和看法,或者是心得,加深應當定期去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本,并且評選出最優的閱讀筆記本,予以獎勵。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很多小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十分干癟、枯澀、沒有味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小學生在寫作文時,沒有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傾注于自己的文章當中。大部分的小學生對于寫作都沒有一個正確且端正的態度,他們僅僅將寫作當成了是一個教師所布置的必須完成的任務,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小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進行寫作,所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就十分的空洞,質量低下。還有的學生在寫作是就是在網絡上尋找范文,在一篇范文當中抄一個段落,東拼西湊完成一篇作文,這樣的態度不僅僅不利于學生自身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還嚴重阻礙著學生的健康發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閱讀、體驗和感受這本活教材。語文教師可以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筆記本的名稱叫做備忘錄,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所感,全部寫在這個備忘錄當中,比如說可以把自己在今天所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記錄在備忘錄當中,也可以把自己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物的觀察記錄在備忘錄當中,還可以將自己隨時隨地迸發出來的靈感記錄在備忘錄當中等等,這個備忘錄就是學生的寫作素材本。利用這樣的寫作訓練方式,學生不會再將作文當成是一個一個的任務去完成,而是能夠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全部融入文章的寫作過程當中,以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言以蔽之,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綜合、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