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霞
(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 新疆 和田 848000)
當前形勢下,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步加強,中國經濟水平發展速度之快受到其他國家的矚目,在這種環境中,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在飛速增長。近些年來,為了培養英語人才,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推行擴招政策,然而學生數量的大規模增加,給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這使得高職院校英語教育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推動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發展,對其問題和優化策略進行一個有效的討論是很有必要的。
1.1 學生數量增多給高職英語教育帶來的困難。近些年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各大高校都實行擴招政策,高職院校也不例外,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但是擴招卻給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帶來了諸如師資短缺、基礎設備不足等問題。
1.2 教學模式缺少創新。缺乏自然的英語環境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學習英語的一個不利條件。學生只能夠在中文環境下借助于課堂教學活動來學習英語,所學到的知識也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在許多高職院校中,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教學任務也很繁重,幾乎沒有時間組織第二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只能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1]。
1.3 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高職英語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不能完全只依賴課本,要結合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些老師沒有機會與外國人進行英語交流,也沒有抓住機會練習英語對話,導致自身英語交流能力受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也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2.1 加強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學校不僅要建立起科學的教學模式,也要擁有優秀的師資力量,師資隊伍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關鍵要素。高職院校可以引進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來擴充教師隊伍;也可以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來提高現任英語教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英語專業素養。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至關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把控,通過制定長期可行的培訓制度來不斷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2]。
2.2 營造適合英語學習的環境氛圍。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較差,他們在中學階段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學生對于英語沒有興趣,無論課本內容有多么簡單,他們都不愿意去學。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想辦法給他們營造一個適合學習英語的環境,如在教室里舉辦小型英語趣味競賽、創辦英語角等。另外,教師可以盡量使用英語來展開教學互動,給學生們提供用英語來進行的對話的機會;讓學生組成小組來表演英語話劇,培養他們的英語想象能力。對于高職生來說,只有對英語產生了學習興趣,他們才會真正投入進英語的學習活動中。
2.3 加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就要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圍繞學生來展開教學活動,而教師扮演的則是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可以對自己負責,在教師的指引之下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規劃自己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姿的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來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點上可以少花費些時間,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英語練習活動,讓學生把學習到的英語知識及時轉換成自己的英語能力,這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是大有助益的。
2.4 使用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該從實踐開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思考時間,且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考評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測試內容除了要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息息相關以外,最好也要體現出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標準。高職院校的英語能力測試,同時兼顧實用性和理論性,它不僅會考察到英語的基礎知識,也會檢測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第二,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潛能,了解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自己,推動他們的進步。最后,教師要在每次檢測之后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及時知道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哪些方面的技能。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對于英語人才需求的暴漲,高職院校也在努力培養英語方向的優秀人才,但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這些都不利于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職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工程,它需要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兼顧趣味性與專業性的課堂;也要求院校加大教學資金投入,建立優秀師資隊伍,提高英語的整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