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峰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600)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今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大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因此,很多大學生忽視了體育鍛煉,甚至不愿意將時間浪費在體育鍛煉上。針對這種情況,國家頒布了大學生的運動能力達標準則,敦促學生為了達到相應的標準,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促進自身的體質健康。在高校教育中,體育課程的學習,正是提供給學生鍛煉身體,提升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重視體育教學的同時,必須要進行適當的教學改革,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體育學習的實際要求,刺進大學生健康體質的養成。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教育,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各高校要提高認知,開設充足的體育課程,讓學生們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到樂趣,形成健全的人格,錘煉他們的意志,幫助他們提升身體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對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更加的重視。在各地的基礎教育中,由于面臨沉重的學習壓力和升學壓力,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呈現很多不容樂觀的狀況,就拿我國學生的近視狀況來說吧,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近視率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不相符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難度性。這樣的現實狀況,使得我國的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培養大量的、契合國家各項建設事業需要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我國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要求不斷的調整和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為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切實滿足他們的實際發展需要,使得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能得到較快的發展。
在近些年的高校發展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一直是重要的改革內容,改革的重點是推動教育觀念的改革,依照社會發展規律,實現專業教育和體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發展。在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高校體育教學優化改革是重要的內容,應該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各高校要提高認知,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識,通過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推動學生體能素質的進一步提高,為大學生的日后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大學生一定要正確的認識體育教學,并逐漸培養自己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促進自己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成為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發光發熱。
當前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就業崗位,但是從實踐來看,高素質綜合人才依然是短缺的狀態,這就形成了龐大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和綜合人才相對短缺的尖銳矛盾,具體體現在數量方面和結構方面。其一,我國每年可以為國家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專業扎實、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少,存在一定數量上的供應不足。其二,從人才結構方面來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欠缺,復合型的、高素質的綜合人才還是比較缺乏的。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高校的體育教學被寄予了厚望,希望通過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滿足現代大學生體質健康對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針對當前的高校教育情況,要將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優勢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解決體育教學中的各種現實矛盾,需要從源頭上加強教學研究和探索,不斷優化高校的體育教學,提升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雖然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學中,體育課程往往不受重視,甚至很多高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和安排上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忽視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往往放在了體育基礎知識和基礎動作、技能的教學和鍛煉上,對體育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卻缺乏重視。當前的在校大學生,很多是家庭的獨苗,追求個性和自由,一些學生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晚上學習或者玩耍,白天睡覺休息,不會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這些學生往往比較玻璃心,抗壓抗挫能力較差,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加之高校缺乏對學生實施體育思想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全面的發展。
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體育課程并非重要的專業課程,因此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比較的隨意,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很多高校的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往往以教學大綱為主,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很少會考慮學生的體質鍛煉和體質健康。
當前的一些高校體育教學存在教學內容滯后社會發展的情況,不能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率和低質量,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培養和鍛煉,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因此,一定要運用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的發展。同樣的,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做好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轉變教學觀念,樹立起改革創新的意識,在開展的相關培訓學習中,逐漸引導學生建立起培養學生體質健康的的思維。同時,教師還要擴展教育思維,注重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樹立以德立人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當前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齊心努力下,確保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并且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的進行下去。
高校的體育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的設計和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立足當前的教材教學內容,依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適當的擴充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實際體育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的體育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認知,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教學。在注重傳統課堂教學優勢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需求,做好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和不足,積極探索有效的應對方法,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有序開展。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提升對學生的強大吸引,促進他們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例如,在球類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賽制上作出一定的調整和變化,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不應該一成不變,教師可以依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等適當的進行選擇和設計,將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第一位,有意識的促進體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立足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盡量體現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適當性,難易程度適中。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學方法的創新是非常關鍵的。在實踐中,教師要樹立起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依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意愿,在教學方法追求新意。大學教育階段,大學生正值青春時期,有的學生喜歡輕松柔美一點的體育運動,有的學生喜歡對抗刺激一點的體育運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開設健美類的體育課程、對抗類的體育課程等,例如,交誼舞、瑜伽、健美操、籃球、摔跤等體育項目。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方法上作出一定的創新,將極大的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其他階段的教學形式不同,當前很多高校都實行的是網上課程選擇,這其中就包括體育課程的選擇,一些體育課程深受學生喜愛,而實際的選擇名額有限,很多學生只能被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體育學習的實效。因此,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一定要做好課程名額的分配,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選擇上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提升他們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質健康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針對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一定要立足實際,客觀看待教學中的問題,不斷探索高效的應對方法,保障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