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如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2019年,國家體育總局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指出:“大力發展武術產業是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的客觀要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和健康中國戰略逐步實施,武術運動消費需求日益增長,武術運動發展的經濟社會基礎日漸成熟,武術產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協會改革以來,經過不斷地摸索和改變,逐步形成了“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和體育協會”共同參與的新理念、新模式。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這種體育組織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限制了體育協會的深化改革和發展。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協同聯動,持續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求全力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更好地發揮體育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重要作用,滿足群眾對體育生活的需求,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
1958年中國武術協會成立,國家體育總局是中國武術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民政部是中國武術協會的注冊登記單位,同時接受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繼續深化改革,加強中國武協組織建設突出服務理念,加強中國武協會員制建設全面推廣普及,加強中國武術段位制建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速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有效擴大武術習練人口,進一步完善中國武協會員制和中國武術段位制,促進武術事業發展和武術產業壯大。2004年中國跆拳道協會在北京成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領導。中國跆拳道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拳跆中心按照國家體育總局改革的總體部署,推進項目協會實體化改革。2008年,中國空手道協會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表明拳跆中心落實了國家體育總局改革舉措,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空手道協會實體化改革,對落實“以備戰促改革,以改革強備戰”要求提供了體制和機制保證,對我國空手道運動整體水平提升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體育社會化要求充分發揮體育協會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優勢,開展多種社會體育健身活動,滿足群眾對體育健身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打通多種的籌款渠道,鼓勵全社會投資辦體育,促進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體育,促進體育事業產業化。截至2018年底,中國武術協會認定的武術之鄉已達到100個,武術競賽表演、健身休閑、培訓研修、用品制造、武術旅游、影視動漫等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武術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規模持續擴大,以武術運動為載體,以參與體驗和教育為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要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健身休閑產品和服務。
唯有創辦依靠社會對客戶和大眾負責的體育協會,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要。推進武道項目協會制,有益于運動項目的管理以及更好的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推進體育社會化,增添運動項目發展的生機和能源,有利于運動項目專業化管理的民主決策,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武道協會改革就是以武道項目范圍的供應側為起點,聚焦結構性問題,轉變政府職能,解決影響體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形成管辦分離、各盡其責的新機制,以體育協會改革促進體育經管體系創新發展。
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理念的提出,社會大眾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度也明顯提高,衍生出為社會大眾提供體育產品、體育服務的新興體育產業。以上海為例,從2017年度以來上海市居民體育旅游消費、體育信息消費等數據分析顯示,新興消費對體育消費結構的影響仍較為有限。從全國和地區體育產業統計情況,2017年與居民體育消費關聯緊密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類別的增加值占比僅為3.4%和1.2%,占比均明顯偏低。體育協會進行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使體育服務于社會,其最終目標是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和社會生產力,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一直以來,各體育項目協會都依附于國家體育總局,場地器材與訓練設備、運動人才引進與培養、教練員薪資以及支持協會發展的所有資金均由國家體育總局和項目管理中心承擔。協會在脫鉤之后,這些費用需要由協會獨自承擔,資金來源受限于項目社會市場的影響力和群眾的喜愛程度。在中國空手道協會2019年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協會全年的總收入為230萬,難以滿足房屋租金、人員工資、日常辦公等協會正常運行的需要。空手道協會現處于擬脫鉤狀態,社會大眾缺少對空手道運動的深入認識和了解,但目前協會的主要資金收入受限于會員,對于空手道等這類小眾項目或受地域、經濟限制的項目,其社會市場比較薄弱、群眾基礎較差,在脫鉤之后會出現因資金不足導致協會日常運營困難等問題。
體育協會進行改革意味著權利、利益和責任的再分配,打破了原有的管理體系,會造成協會日常管理決策和實施的不協調、責任和利益不均衡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競技體育爭金奪銀的目標受到巨大的考驗。脫鉤改革帶來的問題:一是單項體育協會與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項目中心的管理弊端;二是單項體育協會與大眾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帶來的利益沖突問題。由于我國跆拳道運動員吳靜鈺、鄭姝音等在奧運會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和優良成績,跆拳道運動也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喜愛。全國跆拳道道館達到了數十萬家,學員人數達到近百萬,為跆拳道協會改革打造了良好的社會市場環境。但同時也存在收費標準混亂、教練員素質不足、學員流動大等影響市場正常秩序的因素。跆拳道協會進行改革將面臨如何整頓市場、如何管理道館以及如何將學員轉化為協會會員的嚴峻考驗。
國家級協會改革由民政局負責落實,為完成脫鉤改革工作,國家發改委、民政、機關工委、國資和國管等十部委聯合推進了脫鉤試點,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文件,關于人員任職、經費來源、辦公場地、資源設備等情況進行管理和規范。2019年,國家十部委發布《關于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促進行業協會商會成為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社會組織,提出“五分離、五規范”的改革實施要求。省級和地市體育協會由各級脫鉤聯合工作機制負責,缺少具體的指導性文件,協會之間的銜接問題難以解決,導致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體育協會改革步調不一致、發展不均衡,從而影響體育協會的全面改革和發展。
部分項目協會在進行實體化改革會聘請該類運動項目的優秀退役運動員以及教練員擔任協會負責人,以著名運動員李玲蔚當選中國奧委會副主席為例,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出身的專業人士也開始投身于體育社團組織的領導隊伍中。據資料分析,中國武術協會在促進會員踴躍參與上仍然存在管治方法老舊、單調等問題。同時,在協會整體管理、各部門之間銜接配合以及服務協會會員等方面缺少相應的文件指導和規章制度。目前,我國運動員、教練員大部分時間都用于運動訓練、提高運動成績以及取得比賽勝利等方面,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和管理技能培訓,體育協會進行脫鉤改革后的管理對教練員和運動員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協會改革初期,新成立的部門缺少相應的管理方案和工作制度,對于各部門內部的權利、責任劃分不明確,會導致工作人員的職能缺失。部分職員和職能部門對體育協會的本質和定義存在認知誤差。忽略了體育協會的公權力特質,不愿或不會實施協會監督管理。部分體育協會及其工作人員在看待和接收監督管理問題上不主動、不配合,存在“自由人”的情況,對協會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缺乏深入的研究、考慮,對實際情況不了解、具體實施計劃不明了。體育協會制度化、規范化建設落后于協會改革和發展的進程,相關條例、制度、機制的缺失等都會導致協會在實際運營時出現計劃、方案等實施困難的現象。
一方面采用多種方式加大武道項目的宣傳力度和推廣范圍,打造良好的項目形象,使社會大眾對武道運動得以深入的了解;建立合理、可行的市場運營方案。由淺入深,逐步擴大社會市場,打造堅實的群眾基礎,營造良好的社會市場氛圍。另一方面采用校企聯合的機制,企業負責投資,學校負責挖掘和培養運動人才。從學校出發,充分發揮院校的學生力量,打下夯實的學生基礎。在推廣項目的同時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得到良好發展。借此,樹立良好的協會形象,提高人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使協會在大眾社會市場中得以生存和持續穩定的發展。
進行改革必定會對原本的管理模式造成巨大的影響,武道項目協會應根據自身改革的現狀與需求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和詳細的管理方案,以滿足目前協會的穩定運作。此外,由深化改革帶來的權利、利益等分割問題,協會內部需對其進行合理的再分配,明確權利與責任成正比關系,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促進協會更好的改革、發展。對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清晰的職務劃分,闡明各職務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創建和完善相應的協會規章制度及獎罰機制,促使協會各部門人員為協會長遠發展提供能量。健全協會內部運作機制,避免內部協作出現問題;進行市場運營風險評估,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相應的解決方案。
全面落實省級和地市級體育協會的改革工作,根據地方協會的實際情況、實地改革及大眾環境問題等制定相應的指導性文件;明確各級協會之間工作職能,解決國家級協會、省級協會和地方級協會之間的溝通、銜接問題,調動各級協會人員的積極性,改善省級協會和地方級協會改革面臨的困境,使國家級協會、省級協會等各級協會能協調、統一的進行改革和發展。
協會良好、長遠的發展動力大部分來源于協會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這對協會的領導層和負責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協會進行實體化改革更多地是面向社會并服務于社會,這就要求協會主席和負責人具備了解社會市場需求并帶領協會順應市場的能力、處理好協會和大眾社會市場關系的能力。因此,對于出任協會主席和負責人的,必須提升其領導和管理能力以及其各方面綜合素質。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同時印發《關于對體育協會實施監察監督的意見》,明確表示:全方位加強對體育協會的管理,依法對協會行使公權力的人員進行監察,實現國家體育總局系統監督監察全覆蓋。這就要求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等相關職能部門承擔起對體育協會監督管理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改革和監管同時進行,確保體育協會改革順利完成。同時,利用社會大眾的力量,設立專門舉報電話和信箱,對改革工作中不作為、胡作為、貪污受賄,謀取私利等違法亂紀行為依法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