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燕 秦志華
南京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1800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也處于行為習慣塑造的重要階段。因此,高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以發展健康理念、培養體育興趣、塑造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為目標不能變。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倡導不外出、居家鍛煉,而現實往往是“居家”卻因為沒有鍛煉的習慣,變成了真正的宅家不動。加之疫情無法外出,居家期間“全民廚師”風的刮起,多數家庭的伙食數量、質量都得到大幅提升,不可避免的使居家的學生群體出現了明顯的體形肥胖,吃多動少的現象。更有甚者,部分學生因為居家不能外出而整天沉迷于手機和網絡游戲,伴隨明顯的視力下降、肥胖和身體運動機能下滑。因此,在這期間使學生能夠在體育線上教學的學習和指導下進行規律、有效鍛煉進而形成持之以恒的習慣,就顯得比以往更重要。然而疫情之初,在各類開放可供搜索的在線教學平臺資源中,輸入“體育課在線教學”等關鍵詞時,結果皆為“0”,這意味著在各類高校開始進行體育課線上教學時,幾乎沒有任何可借鑒和模仿的課程資源可用,一切都有待于各類學校自我研發和探索。
傳統教學在課堂上能夠面對面地與學生展開交流,能夠讓老師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情況,以及時做出調整和響應。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網絡教學,以視頻替代了課堂授課,少了面對面講授的直接性。從教學理念、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向任課教師都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在線課堂與傳統課堂的顯著區別,教師們必須改變原本的教學設計與組織模式,將教學內容、教學資源與學習支持、教學評價、信息反饋等方面的具體特點進行重新整合設計,實施集中資源、搭建平臺、創新形式等多項舉措以適應新的教學形勢,構建以師生雙向互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
在線教學,時間和空間存在的差異使教與學變得更加靈活便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或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線上自主學習,不需要(或不一定)按時按點的上課,可以滿足不同地區、居家實際情況不同樣的學生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借助平臺“班級管理”功能,隨時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交作業和測試等完成的具體情況,及時予以警示和督促。以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真正起到支持學生學習的作用。
面對新事物,所有人都是陌生的,尤其是上慣了線下體育課的教師和學生,更熟悉于面對面的指導、模仿和交流。因此,針對這一情況,首先師生都需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從內心接納網課。其次,教師要完善和熟悉在線教學的設備、網絡、操作、上課內容的規劃,站在教學的角度做好充足的準備。作為教師,只有自己提前適應這樣的模式,了解如何開展,并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管理班級。學校專門成立體育在線教學指導小組,幫助每位任課教師提前做好以下工作:(1)明確教學和交流平臺。教師根據學校的要求,統一使用部門和教務便于監管的“優學院”在線教學平臺為體育教學的主陣地,在統一的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源、課件、理論資料和相關視頻。教學需要師生積極參與互動,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作業平臺討論區等作為師生實時溝通的輔助工具,保障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學與互動兩個平臺的建立與功能明確,在正式開課前與學生達成共識。明確平臺功能,提高信息傳達和接受的效率,使學生能更快進入學習狀態。(2)摸清學生情況,做好體育在線教學安全預案。體育課實踐性較強,常態時期較少采用線上教學,其學科的特殊性、居家鍛煉的環境不統一、缺少教師現場指導保護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學生身體傷害風險。因此,在線上課開啟之前務必做好在線安全教育;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盡量選取安全系數較大的練習內容,并做好在線指導、鏈接相關體育安全理論知識。結合前一學期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備案,排查每個班的特殊學生(主要指身體患有基礎疾病的學生),不同學生的鍛煉環境、家庭情況等教師都要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有的放矢,提前針對個體做好運動安全預警。(3)結合考核要求制定班級在線學習制度。提前告知學生考勤打卡要求、鍛煉作業提交的次數及規范。發動學生參與討論,注重網絡禮儀,收集意見并最終達成共識??罩姓n堂,少了面對面的交流,在虛擬的空中,一切似乎看不著摸不到。但我們需要做的,是師生間充分信任,并盡力做到最好。
(1)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因疫情發展趨勢的不明了,高校學生暫時無法正常返校,做好較長時間進行線上教學的預案,并制定好針對疫情在線教學計劃。學校具體做法:先以周為單元每周日在公告欄準時推送教學目標,為學生制定每周的鍛煉計劃,目標是什么,任務是什么,明確練習時的重點和難點。包括練習的內容,運動頻率、時間和組次的安排。讓學生每周都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做到學有抓手學有目標。(2)統一安排教學內容。體能的提升也是各類專項項目練習的前提和保障。線上體育課,受場地器材的限制,無法像常規教學一樣開展各專項技術教學。結合每學期國家教育部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硬性要求和規定,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上采用以易于居家開展的體能練習為主、專項課內容為輔的指導思想,由校體育課在線教學指導小組統一制定安排施教班級的教學主要內容。專項班教師做好線上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配合適量的專項素質進行練習。(3)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監督和反饋。教學目的是為了支持學生學習。體育教學不僅是傳授動作技能、概念,還要讓學生明確運動相關知識和原理。在教學中要圍繞“理論+實踐”兩條主線,結合教師線上發布的練習和講解視頻、理論知識介紹,學生利用原有的體育知識儲備進行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教師在施教過程中采用每周收發鍛煉表的形式進行有效監督、幫助學生實現預期成效,通過每周表格填寫反饋研判學生是否已經達到預期適切的水平。每周對學生提交的所以視頻作業都進行仔細點評,結合學生自評給出指導意見和調整方案。(4)建立合理的評價系統。在線教學有別于常規的線下課,因此如何更科學合理的評價學生的在線學習成果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線上教學線下練習的特點,學生在線學習成績可以利用平臺各部分學習活動的權重來計算。如每周視頻作業占30%,測試占30%,訪問次數(考勤打卡)占10%,理論線上考核占20%,課堂互動討論占5%,提交在線體育學習心得占5%,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5)組織線上比賽,激發學生鍛煉熱情。學生因隔空教學,缺少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持續時間長,容易產生鍛煉怠倦感。以賽促練,利用在線平臺,嘗試舉辦云端體能和趣味體育賽事,設置普及性強、受眾面廣的參賽項目,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持續激發學習動力,線上比賽的開展既是激發學生堅持鍛煉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檢驗在線學習效果的重要平臺。(6)完善督導機制,確保教學質量。在線教學,校、院兩級督導組正常開展線上督導工作,熟悉教師在線教學流程,深入平臺和班級。對教師在線教學工作進行監督、評估和指導,做好教師和學生在在線教與學過程中的問題梳理與指導,確保在線教學質量,實現在線教學的平穩運轉。
(1)高校學生經過小學、初中、高中多年的線下體育教育,穿插一段時期的自主在線體育學習是必要的補充。通過教師的在線引導,借助互聯網和在線教學平臺教師提供的優質學習資源,可以有效幫助具備一定運動基礎和運動知識儲備的學生實現線下自主學習,從而實現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真正實現大學體育教育“課內外一體化”。結合以上教學設計的精準實施和推廣,南京工業大學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工作取得的較好的成果,師生反饋滿意度較高。這樣的在線教學模式,適用于高校所有專項教師和學生,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2)在新冠肺炎的防控特殊時期,高校教學積極探索,迅速找到應對之策,盡全力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帶回正軌,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堅韌與靈活。不管是現在,還是疫情后,應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的在線教學,必將會成為高校教育教學形式的新常態。好的在線教學經驗應當從當前疫情期間的居家模式中,發展成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