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公偉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永興第二小學 浙江 溫州 325024)
道德和法治,都是維系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行為尺度和衡量標準,但二者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是輿論譴責,一個是強制執行,且法治對于每一位公民都具有普遍約束力。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些新的產業,如電競行業、直播行業和電商行業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由于相關的法律機制還未完善,故爆發了一些集中性的問題。這也使得我們開始重點反思相關的教育問題,加強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建設,尤為迫切。以下是粗淺的策略分析。
1.1 教師對本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空有其表,流于形式。無論如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是本課程的教學領路人和組織者,教師若對本學科得過且過,以“應付式”的態度上每一課,可想而知其備課的質量和實際講課的效果,所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的教學思想直接決定了高年級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效果。
1.2 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性和交流性缺失,所謂的“課堂教學”成為了教師一人的“講故事”。教師的責任在于傳道、授業和解惑,但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每個缺少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都是很難達到的。教師的“教”只有與學生的“學”緊密貼合在一起,才能構建出師生互動下的有效教學,方可啟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實現的教學現狀并非如此。
1.3 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較弱,教師很難知曉學生的實際相反,使得一些學生的“言”與“行”無法合一。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達到“知”的水平,則單純依靠理論教學就可以,但如果想要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那么,缺少了實踐教學則無異于天方夜譚。比如,我們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大家要誠實守信,不要欺騙別人。”,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如果有家長反映某些同學在家庭生活中存在說謊話的問題,那么,這就是教學中的“行”出現了問題。這是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重點反思的。
2.1 構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是一所學校的教育軟實力,也是人才力量的保障。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可以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但一定要有經驗豐富和教學資質過硬的教師團隊,這一點對于實施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同樣是尤為重要的。正所謂,“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身先要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那么,如何構建專業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團隊呢?首先,要建立教師聽課、評課的制度,最好每個學期都要組織一次,擔任評委的教師和學校領導要認真聽課,從客觀的角度,給予對方最為公正、公平和真實的評價,對本活動中表現優秀的教師通報表揚,對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深度培訓;其次,要建立教師“繼續學習”制度,開放學校的閱覽室和微機室,供教師進行深度自學,使得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隨時接觸到最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再次,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到校外學習,在與多位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交流、探討中,實現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設計趣味探究問題,增加教學互動性。對于學生智力的啟發,以及良好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師需要巧妙利用教材,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發學生廣泛探討,并在與教師的交流、分析中,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在教學指導六年級上冊的《人大代表為人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回家問問父母縣級、鄉鎮人民代表是怎樣選出來的呢?市級、省級人大代表又是怎樣選出的呢?然后,在實際上課時聽取學生發表的意見,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導出“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概念,之后,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出示一些判斷題,引導學生對“是非”進行判斷。比如,“小亮的爸爸是一名稅務局的職員,今年40歲了,但因為他是藏族人,所以他沒有選舉他人和被選舉的資格。”由此,檢驗學生對“選舉”和“被選舉”的資格的理解和界定,最終理解到少數民族同樣具備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道理,更就此樹立人民當家做主的公民意識。
2.3 多組織校內和校外活動,豐富學習體驗。實施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不能僅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唯有實踐才能得到最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節日的契機,在中華傳統節日到來的前后,組織學生做一些有關文化傳統的活動,比如,包粽子、賽龍舟、猜燈謎、點艾葉、剪窗花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傳統節日的甜蜜。另外,校內,我們還可以組織體育競技、毛筆書法和詩詞朗讀等活動,這些都將有助于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促使小學高年級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
綜上,道德與法治教學在高年級階段的教育地位尤為重要。針對高段教學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本文綜合進行了相關對策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觀、法治觀,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