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卉卉 何方 金珂屹 大連大學體育學院
2021全國兩會期間,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再度成了熱門話題,讓孩子贏下“未來的大考”不能只看重分數。將孩子們“未來的大考”凝聚起來,是國家和民族的“大考”,少年強則國強,從青少年的體質和健全人格抓起,是體育強國藍圖中的一個關鍵步驟。2020年8月,教育部、體育總局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①,提出了8個方面37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指出當前青少年健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提升提出了關鍵指導。
拋開臨近中考的應試年級以外,在平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積累真的非常重要,體教融合背景下新時代中小學學校體育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以及身體素質,從根源抓起,層層遞進。究其根本,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的最終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的培養未來終生運動愛好者,身心健康發展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有學者認為,體教融合在當前并沒有統一的概念定論,“體教融合”重點在“融”字,“體教融合”是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互融,兩者沒有誰領導誰的主次之分。如何讓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融為一體,是個極為關鍵的問題,是對教育體制的一次挑戰與創新?!绑w教融合”是在國家“頂層設計”方案下,對競技體育發展方式轉變,時以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為目的,運用全新的模式創新,以期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體教融合”的出現,國家開始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和管理,也對全體青少年的體質水平及人格提出了目標。我們要培養的不僅僅時能奪冠運動員,而是“全才”,既擁有較高水平的運動能力,又擁有全面的知識素養。隨著“體教融合”頂層方案的提出,各級行政單位開始轉變工作態度,教育部門重新開始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部門也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加強與教育系統加深相互之間的合作。但是在合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系列矛盾,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雖然在當前無論是國家還是學校都在大肆宣揚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于體育在升學中所占分數相對于其他科目處在較低的部分,學生更多被注入的思想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只有學習拔尖,才能上更好的高等院校繼續深造,所以學生的重心點大多放在語數英這些主力科目上。學校對于體育的關注使得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舉步維艱,再加上各種學習壓力,學生對于體育鍛煉也變得屈指可數,從而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身體健康方面的隱患。
目前的體育課,體育教師不關注學生身心需求,而是一味的追求體育(中考、高考)考試中的達標率,從而忘卻了的體育課程設置的最初意義,傳統的體育教學上,更多的是體育教師講完學生做,這種“投入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無趣,提不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缺少了互動交流,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對待體育學習的真實心理看法,以及他們的身心是否適應當前的體育課堂流程。
體教融合的本質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非提高學生的專業運動水平,當今中小學教師在中考體育的壓力下,強迫學生進行與中考體育相關的體能練習,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愛好進行因材施教,在這種錯誤的觀念指導下,學生并不能進行相應的至少一項專業運動技能的掌握。
現今,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體育課上必備的器材供需不足,例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簡單的運動項目,學校沒有意識到這些運動器材的缺失,給體育課的開展帶來了一些不便,許多學生在課上徒手看別的同學進行體育鍛煉,沒有親身體驗觸摸到球便對體育課提不起興趣。還有一些學校的體育課上,由沒有經過專門的課程培訓的其他科目老師任教,缺乏較高的專業素養,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操作,都十分的懵懂,這對實現新時代學校體育的全面發展,必定會造成一定的阻礙與困擾。
加強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要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將體育與健康科目納入中考考試科目。體育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要保證學生每節課的適當休息并進行適宜的身體活動,減少靜態行為。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在青少年體質低下的今天,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形成穩定的體育愛好和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發展學校體育的目的,同時還需多措并舉、對癥下藥。
當前的體育課也好,社會體育培訓班也好,都應該以培養運動技能為中心,根據不同的項目,按照“標準”開展教學、測試,并借鑒成熟的賽事運營模式,開展校園賽事,以此讓孩子學有所用,能夠參與到項目的激烈競爭當中,有所得,且真正愛上這項運動。體育作為教育中的關鍵一環,不僅僅體現在分數上,也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技能,而是其強大的教育功效,是其“健全人格、首在體育”的影響上。所以,中小學學校體育改革不是為了一次、兩次的考試,而是為了一生的健康和樂趣,是為了青少年能夠擁有完整的人格,能夠全面的成長,能夠讓體育成為每個孩子貫穿一生的良好習慣。在強化體育課、大課間的效果外,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好“三點半”之后的時間,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課后體育活動,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養成終身受用的體育鍛煉習慣。
做好校園體育硬件軟件設施的提升,維修損壞器械器具,補充課上所用的各種運動器材;對于體育教師緊缺的地方要及時排查,查缺補漏,增加體育教師編制,教師待遇要跟上國家相關政策;建設校園體育場館,設置體育設施,開足體育課;開展科學有效的教學,經常性的進行教研學習,體育教師間互相探討交流學習,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共同鉆研如何提高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愛體育也愛上體育課。
不管是“體教分離”“體教結合”,還是在“教體結合”向“體教融合”轉變的過程中,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一直是體育事業發展的訴求。學校—傳統體育特色校聯盟為體育項目后備人才作出了巨大貢獻,使命在肩。在學?!獋鹘y體育特色校聯盟相互合作,在學校—傳統體育特色校聯盟協同管理下,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形成體育項目后備人才培養的橫向輸送網絡,培養體育項目后備人才。通過對學校的指導、管理和控制以及組織 聯賽,促進在學校—傳統體育特色校聯盟發展的同時是對人才的培養。通過資源整合、賽事整合和師資整合,降低傳統特色校組織業余訓練和競賽的成本,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和教師的綜合素養,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體育項目后備人才。
到2025年,基本形成教學體系規范、訓練構架完整、賽事系統完滿、后備人才充足、后勤工作完善的體教融合工作機制和方案。中小學學生運動能力逐步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能夠自主的進行鍛煉,普遍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達95%以上;持續推進青少年體育訓練“5621”計劃,“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基本形成,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1500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達到1000所,教練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顯著提升。
到2035年,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心理生理健康狀況明顯改進,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65%以上,每人基本掌握2項及以上運動技能。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完善,體育后備人才梯隊和水平梯隊銜接合理,競技運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基本實現青少年體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提升。
體教融合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工程,將會面臨很多嚴峻地考驗,但同時還會遇到前所未有迅速發展的機遇,我們必須對其充滿信心,在體教融合的慢慢實現之下,學校體育將挑起建設我國體育強國的大梁。
注釋
① 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9/21/content5545112.htm.2020.
② “體教融合”內涵、演變及體制難點解析[J].孫紅偉,崔伊瑞.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