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譽昌 趙鵬飛 蘭州工業學院
極限飛盤運動為投擲型運動,于20 世紀60 年代起源于美國,是飛盤運動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該運動在西方歐美的快速風靡,近年來逐漸傳入我國,并且在一些城市當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群眾基礎。該運動是一項團體性質的運動,是需要團隊協作完成的,所以能夠很好地展現出體育運動的魅力。并且極限飛盤運動還在一定程度上綜合了各種運動元素,不僅操作起來十分簡單,還能夠鍛煉身體,可謂是一種極其優美的藝術表演,所以深受大學生的認可和喜愛,因此將其融入高校體育課堂當中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極限飛盤運動能夠有效地增強大學生體質。對于極限飛盤運動來說其所有的技術動作需要由全身動作協調配合作為基礎,通過不同的技術形式展現出來[1]。所以經常開展極限飛盤運動不僅能夠提高心臟的運動功能,還能夠提高身體負荷能力,是集人體力量、速度、協調、靈敏度以及耐力于一體的綜合性發展,具有極好的強身健體作用。
其次,極限飛盤運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一般來說終身體育觀念的樹立和形成需要受多方因素的影響:一是,興趣愛好,實際上大部分學生對于極限飛盤運動都有著一定的興趣;二是,客觀條件,極限飛盤運動對于場地、訓練器材等硬件方面的要求極低,雖然是團隊運動,但并不會受到人數的限制,所以開展起來非常容易;三是,實用效果及價值明顯,極限飛盤運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并讓其在運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感。
1.趣味性
極限飛盤運動一般分為兩隊,每隊為7 人,在具有一定規格的場地內進行,主要是以隊友之間的相互傳遞及達陣獲取分數,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技巧、配合以及體能等多項因素的融合,具備極強的趣味性,特別是一方通過良好的配合獲得勝利時,其趣味性體現的會更加集中。
2.競技性
雖然說極限飛盤運動的操作較為簡單,但也有著極為嚴格的規范和規則需要遵守,例如:場地、人員、裝備、得分、禮節以及違例等。與其他對抗性球類項目比較而言,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彼此間的身體接觸限制,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對抗性與精彩性,還能夠提高運動安全性。
3.身體鍛煉性
該項運動的場地范圍與足球場基本相似,所以在運動期間需要有大量的奔跑、變向等身體活動,而這些活動恰好可以很好的激發人體中的各項運動技能[2]。所以對于運動員來說,既可以在練習或者比賽期間實現鍛煉身體的目標,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反應、速度、靈敏、耐力以及力量等各項因素,可見極限飛盤運動具有極高的鍛煉價值。
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發展十分迅速,在體育設施建設、場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但是從運動項目的視角來說,仍然存在極大的缺口,導致大學生的體育文化需求始終沒能得到滿足。目前,大部分高校雖然增加了網球、健美操等項目,但始終以排球、足球、籃球等傳統項目為主。這些運動項目的設置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高校的發展腳步和建設速度。并且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美國大學生體育組織在NCAA 注冊及管理的運動項目大小不一多大上百種,包括:高爾夫、賽艇等,十分的豐富多彩[3]。但反觀我國高校體育項目來說單一且枯燥。
與中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相比,高校的體育課堂已經變得十分寬松且靈活,盡管如此也未能很好地滿足當下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的環境下,體育課堂文化缺失、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手段單一,有效的體育社團和活動內容較少等因素均成了大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各大高校為了能夠招收到更多的學生,開始重視校園建設,而體育場地的建設更被學校當作名片一樣進行強化建設,所以與硬件設施相比,高校的軟件水平略遜一籌。一是,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文化需求越來越高,并且對體育場地及相關設施的需求較為強烈;二是,高校體育館的使用效率較低,閑置的現象普遍存在,雖然說機制的影響非常明顯,但觀念的限制才是最根本的。
當前,隨著大學規模的擴大,學校體育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完善。對于極限飛盤運動來說并不需要昂貴的器材或者場地,并且具備投入少且簡便易行的特點,一般來說只要在一個大型的草地上就可以展開對抗比賽,對于比賽人數來說彈性較大,可以是5V5、6V6,也可以是7V7,男女比例一般是根據兩隊的實際情況來決定[4]。場地的兩端通常劃有長線,長線外側為分區也就是得分的區域,進攻方需要在的分區接到分盤就算得分。實際上極限飛盤的場地類似于一個足球場,但矩形的草坪且兩邊各有一個分區最為理想。
高校的極限飛盤教練大多是體育專業的畢業生,不僅具有較好的體育基礎,還掌握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扎實的運動技術,在運動當中有著一定的特長。并且體育教師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思想的轉變和更新速度較快,能夠及時、深刻地了解和體會學生的心理變化,所以在開展極限飛盤課程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對于極限飛盤運動來說,單純依靠體育課堂進行學習和鍛煉是遠遠不夠,想要形成良好的技術水平和戰術能力,業余時間的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大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學習,所以刨除上課時間外,還有較多的業余時間,所以只需要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極限飛盤訓練,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水平,還不會耽誤學習。而且極限飛盤是一項可以自由訓練和競技訓練的項目,比賽方式是三場兩勝,第三局是以每球得分制為主,并且具體的分數可以自主決定,意味著該項運動具有極強的自主性,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決定所能夠承受的強度和運動量。
高校是培育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因為綜合性大學中各種學科的知識相互融合、信息更加公開,青年大學生既注重流行,也注重全方位的全面發展。而極限飛盤運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展示自我風采,所以當之無愧成了大學生所熱衷的一項體育項目。較高的人氣成了極限飛盤運動開展的重要前提。同時,由于學校對大學生的各項規章制度比較完善,具有高度的組織和紀律,也為高校的極限飛盤項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極限飛盤運動在高校體育課堂的順利開展,學校方面特別是體育學院或者體育部應該以設置專欄的方式來宣傳和推廣極限飛盤運動的內在文化。爭取讓高校中的每一位學生、教師及領導都能夠對該項運動有著一定的了解,掌握該項運動的方法、技巧與魅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接受和教師理解,從而得到領導的支持,推動該項運動的順利開展。
各高校的體育管理機構要定期組織高校體育教師舉辦“極限飛盤”培訓班,并積極主動地派教師參與到極限飛盤運動開展效果較好的學校中進行交流與學習,吸取總結其中經驗,結合自身學校的教學現狀加以完善,從而提高自身的極限飛盤教學水平。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使自己的教學逐漸合理化[5]。同時還要重視和加強對極限飛盤運動的探究,盡可能多的參加極限飛盤比賽的組織工作,積累經驗結合本校情況開展相應的比賽或者表演賽。
目前,極限飛盤運動在各個國家實現了快速發展,儼然已經成了當下青少年所青睞的一項體育運動。而對于學生較為集中的高校而言,更應該充分利用當前的現有條件,成立極限飛盤社團或者是協會,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極限飛盤運動的發展和推廣[6]。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社團的輔導,協助他們組織各種類型的極限飛盤競賽,以競賽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測試其教學效果,為今后在大學中推廣極限飛盤提供有益的借鑒。
總而言之,極限飛盤是一項有著極大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體育健身活動,同時也是一項非常適宜在大學進行推廣的新型體育活動。只要在組織得力且方法得當,勢必會在高校中得到快速的普及和蓬勃的發展,可以在充實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有效地豐富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所以通過對高校體育課堂開展極限飛盤運動的可行性展開研究,不僅能夠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