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光 徐州市科技中學
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培育新時期學生全面發展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點任務,因而初中體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關注,學校與教師都有責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優化與完善,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與此同時,更應當從傳統教學模式下掙脫出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建出高效、高質的體育課堂來。如此方能夠平衡學生各方面認識與實踐,在全面發展道路上砥礪前行,而學生也能夠帶著興趣主動的參與到體育理論知識學習與鍛煉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概念指有限教學時間內對學生情感及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在這樣基礎上應用的有效性教學,能夠花費更少的時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系統、科學的學習理論知識,進一步拓展課實踐訓練,保質保量的完成適量運動。新時期以來,教學的有效性也應當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引導下拓展訓練,鞏固中學生體育基礎,提高中學生身心素質。在擴展體育教學有效性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不斷實踐與反思才能夠提升中學生體育教學水平。
就目前初中學校來看,每周安排兩節體育課居多,但實質上這樣的課時安排遠遠不夠,僅僅兩節課時間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并不能夠起到深刻教學影響,讓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且深入探究科學、合理的體育理論知識。然而,現階段仍然存在小部分學校及教師更重視升學與文化課教學,而不時占用體育課程進行文化課教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初中生課業負擔加大,在中考壓力下還承受著來自學校及家庭的種種壓力。這一現象在初中二年級與三年級中十分頻繁,對初中體育有效性教學有著關鍵影響。在新時期的體育教學改革與探索中應當切實加大體育課程比例,從根本上重視體育教學對中學生的影響。
傳統觀念影響下,體育學科被視作“副科”教學,因而在資源支持、場地環境等方面有著諸多限制,其發展受資金、人力、物力影響較大。目前,體育器材陳舊、體育教師管理與培訓不夠完善等問題都是創新改革需要解決的剛需問題。體育器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而教師的專業度也將影響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實踐與反思,因而資源支持是新時期教育創新改革中的大問題。加強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應當針對資源支持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學校方面應當加大現實資源投入,并在教師管理與培訓方面做出有效調整措施。體育教師也應當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加強自身的認識與專業程度,在教學方法、課堂構建等方面思考與實踐。
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影響著中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長期的“副科”理念影響下,學校及教師不重視,導致中學生思想認識出現偏差,認為體育課堂是放松和玩耍的課堂。然而,這樣的觀念與新時期教育理念不符,往往提起對體育學科重視程度時也常忽略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所以,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意識,尊重學生基礎,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思考認識部署改革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推動初中體育教學水平的發展。文化課與體育課不再是主科與副科,而是相互協同、相互促進,培育新時期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系統性課程。
新時期背景下,教育教學已經邁向全新階段,同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構建高效課堂不僅僅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基于其他學科的高效課堂研究十分廣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提供了可參考與發展的基礎。只有我們的思想與認識轉變到教育本身上,才能夠全心全意推進教育改革,讓中學生從中受益,而摒棄過去“填鴨式”“題海戰術”等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思想,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發展。體育課程能夠鍛煉中學生大腦及身體各項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效提升中學生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初中體育教學存在育人價值,我們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開發,充分發揮體育教學育人作用,并在改革與探索中融合“德育”“思政”等理念,推動體育教學新發展,這也是本篇文章研究的重要立意。
有效性教學還體現在充分利用有限時間上,因而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十分關鍵,只有收獲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進步和發展才算得上有效利用了體育課堂時間。就目前發展來看,體育教學資源與文化課資源支持已難以平衡,增加課時安排、精細化教學是我們應當重視發展的。有效利用短暫的課堂時間才是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重點措施,對此進行研究與實踐能夠充分了解體育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以辯證、理性的角度提出切實有用的創新改革措施。
中學生的素質培養與體育教學模塊息息相關,因而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其各方面思維能力。體育課與文化課的難以平衡是系統性教學的問題,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難以一概而論,時間、精力分配不合理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效果不明顯。增強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助力學生綜合素質成長的重要途徑,因而也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影響,使得中學生身心充分鍛煉,拓寬其視野,優化其成長之路。針對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也逐漸豐富起來,能夠為中學生的成長指明方向,堅實新時期素質教育的基礎,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
語言藝術在實際教授過程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將影響著中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體育學習信心。體育教師的表述也考驗著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感悟能力,僅僅靠口頭語言的傳授不足以將體育常識、體育概念等等闡述清楚,因而需要語言藝術生動形象的解釋才能夠完善教授模式,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認識與理解。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可在理論知識講述時融合語言藝術,增強與學生間的互動連接。
進入初中階段,體育教學內容與動作規范方面要求增加,因而也對一線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考驗。實際教學中應當重視演示教學重要性,給予中學生動作參考,讓其根據模板學習動作,再一步步掌握動作要領。由此方能夠通過確切的動作指導輔助學生練習,讓學生憑借自身的感官和肢體語言傳遞體育精神,一步步深入項目實踐。實際演示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提前確定動作規范,并在示范過程中按照統一標準演示執行,與此同時,更應當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進而在初學時按照規范學習與思考。蹲踞式起跑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就可以進行動作示范,讓學生自覺了解田徑運動中起跑動作規范,進而能夠按照統一姿勢完成本節課學習內容。
基礎課程需要的是知識訓練和能力訓練,而體育教學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根據理論教學指示完成實踐引導,同時應用新時期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展開實踐探索。諸如游戲活動、競賽活動的融合都是十分高效的教學方式,其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遵循統一原則,能夠達到鍛煉學生身心素質的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執行規則方面,體育教師需要考慮游戲與競賽的應用實況,并且了解自身班級與學生的認識程度與能力水平。排球活動組織過程中,體育教師就應當采取分組形式引導對抗,針對排球發球、墊球、傳球等制定游戲或競賽規則,將班級里的學生分為兩個輪流小組或幾個小組參與活動,在游戲與競賽中完成體育學習活動。
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升中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因而初中學校應當建設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學習與交流環境。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在備課與教授過程中注重課堂環境構建,讓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都能夠發揮重要指導作用。首先,應當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確保每一個教學環節緊密連接,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次,教學設計應當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引發學生思考,在基礎觀點和內容教學上進一步拓展,而中學生也能夠一步步提升認識與理解,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教育者應當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給予中學生充分的尊重,而構建出符合中學生思維與行動的教學流程。而互動與交流也能夠創建一個有效溝通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表達觀點,拓展認識與思考,站在不同維度去理解體育知識,在訓練中深入實踐,掌握體育運動項目的技巧。
完善的評價機制能夠促進中學生思考,讓其以綜合性的眼光看待體育學習,進而在鞏固與訓練中加以完善。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成績”評價方式限制了中學生的反思與進步,以成績定能力更是讓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迷茫、焦慮等心理,不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所以,教育者應當引入過程化的評價系統,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量化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在豐富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完善的評價機制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勇于實踐創新的重要方式,教育者應當在教學中拓展實踐,采用多元、豐富的評價方式給出參考,針對中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給予評價,并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訓練中按照系統課程和終極目標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夠體現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讓更多初中生在體育活動中深入探索實踐。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體現在教學環節的方方面面,學校及體育教師需做到面面俱到,堅實學生基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增強體育教學有效性方式多種多樣,語言藝術的應用能夠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給予關懷與指導;演示教學實用性較強,能夠按照統一標準規范的動作;游戲與競賽活動的拓展鍛煉學生身心素質,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良好教學氛圍與完善評價機制能夠優化教學環境,激發中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讓其在今后體育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