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宇 張向輝 黃 芳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國家為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自2019年啟動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1]。雙高計劃是繼2005 年國家啟動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之后又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建設工程,亦是推動中國特色職業院校特色創新發展的新舉措。在此“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開展高等職業院??萍紕撔履芰μ嵘呗匝芯浚瑢τ谕瓿蓢摇半p高計劃”建設整體目標,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人才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動能,推動行業企業升級改造,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具有重要意義[2]。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四對接四促進”科技創新能力可持續提升模式,為職業教育院?;凇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理念,提升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學院自2001 年合校以來,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持續強化學院科技創新體系和服務治理體系建設,實施“產教融合、組合創新、多元共享”工作機制,面向黑龍江省智能裝備制造類、現代服務商貿類等產業發展新需求,組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與團隊,匯集“政、行、校、企”四方社會資源,對接產業鏈、對接科技鏈、對接人才鏈、對接服務鏈,實行“促進平臺搭建、促進團隊組建、促進資源匯聚、促進專業發展”的四對接四促進可持續發展模式,在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效。
1.匯聚科技拔尖人才,組建科技創新團隊
(1)全面推進科技拔尖人才匯聚計劃
改善學院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營造科技創新文化氛圍,搭建“學?!墝W院—專業”三級高素質人才引育體系,引進和培育行業大師、企業能工巧匠、博士研究生和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才。構建橫向多層次、縱向多維度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布局重點專業(群)選派拔尖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學歷提升、出國訪學、短期研修,匯聚高水平拔尖人才,教學科研隊伍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梯隊結構遞進、年齡結構完備[3]。
(2)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創新能力
集聚智能裝備制造、現代服務商貿、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現代設計、生態康養等六個特色專業群的優勢資源,組織成立汽車雷達、BIM、機器人、家居設計、汽車營銷等8 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
(3)全面部署科技創新項目數量
以國家級、省級、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深耕厚植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技術、智能裝備應用技術、橋梁材料應用技術等5 個創新團隊,立項“難加工材料應用技術”“現代設計類專業集群”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2 個,“浪潮大數據技術”“校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每支隊伍資助相應科技研發項目啟動經費,重大公關項目給予專項經費資助。
2.“政行校企”四方聯動,構建政行校企協同創新平臺
以立項建設的國家級示范性職教集團為主體,創新開展“政行校企”四方聯動,以重點專業(群)杰出人才為核心,整合凝聚專業大類相關,培育項目研究方向相近的創新平臺,推動校企共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聯合7 家國內知名企業組建“華為ICT 產業學院”“浪潮大數據產業學院”“俄速通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哈電集團產業學院”“新道云財務產業學院”“京東供應鏈產業學院”“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學院”,聯合黑龍江博觀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1 個,開展協同創新活動和技術服務活動,滿足地方區域經濟和新興產業發展新要求,取得了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發展新成效。
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立足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開展“師帶師”“師帶生”“生帶生”協同創新攻堅團隊建設,擴大科研和技術服務合作范圍,實踐成果反哺教學改革,邁出了縱向貫通、橫向共享校校合作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步伐。
聚焦傳統行業升級改造急需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組建博士創新工作室團隊12 支、科技創新團隊8支、技術服務團隊25 支。面對企業實際需求,揭榜立項重大公關項目,設置團隊專項資金賬戶,團隊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榜單任務,實行多團隊協同創新發展新舉措。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匯集整合人員、經費、場地等科技資源,重點打造“省級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更新科技硬件設備和科研條件,對接省級重大公關難題,引育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實現校內外科技團隊融合共建,擴大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儀器設施、科技數據文獻、科技創新成果開放共享,進而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益[4]。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建有10000 平米的智能教學工場,設備100 余臺套,設備值1.2 億元,實際生產設備納入學院工業中心統一規劃使用,為全院教職工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活動提供重要保障。
1.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制度體系,規范科技創新工作
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團隊建設工作,強化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提高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專利申報、橫向課題等科技活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科技創新工作從供給側向需求側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可持續健康發展。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頂層設計實施了科技團隊培育工程,瞄準科技服務團隊遴選、橫縱向科研課題立項、協同創新中心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科研工作量績效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工作流程,形成制度體系。
2.優化完善科技創新績效考核管理機制,提升科技創新熱情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將行政人員充斥到教學單位中,把“雙高計劃”建設項目科研和技術服務目標和任務納入一線教學單位、科技團隊、全院教職工的年度考核和績效獎勵指標體系,全方位調動和激發全院科技創新熱情,全力完成科研和技術服務“雙高計劃”目標和任務。學院組織出臺了校內科研工作量績效改革實施方案、薪級工資改革實施方案、崗位選調與聘用改革實施方案等,在全院教職工大會和學院工會代表大會充分討論,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學歷提升、績效獎勵等與教師科研與技術服務完成情況掛鉤,實現薪酬工資浮動化管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5]。構建多維復合的評價體系,打破“唯帽子、唯論文、唯學歷、唯課題、唯獲獎”舊五唯評價指標,重塑“唯效率、唯水平、唯貢獻、唯影響、唯質量”新五唯評價指標,對科技平臺建設、技術開發、專利授權、成果轉化、技術應用與推廣等成果效益實施重點獎勵。
高等職業院校的科研大多起步晚、基礎差、平臺低、團隊弱、資源少、成果少,對科研工作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不足。高職院校在科研經費方面的投入還不到本科院校的1%;在科研硬件設備方面更新緩慢,明顯滯后于本科院所,特別是高端精密儀器嚴重缺失;在縱向科研項目方面上級指導單位大多不對高職院校開放;盡管近年來高職院校為吸納高學歷科研人才推出了利好政策,仍難以改變科研人才數量較少的總體局面,影響了“四對接四促進”模式發揮效用,制約了高職院??萍紕撔履芰μ嵘?。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對科研工作存在意識偏差,眾多高職院校教師追逐職稱晉級的“加分項”,為量化分數達標才被動開展科研工作。核心期刊、發明專利、重大課題由于周期長、難度大、投入多、標準高難以短期見效,大多數科研工作者只求數量達標,而忽略質量達標,這種科研意識嚴重制約了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科研意識偏差,影響“四對接四促進”模式發揮效用,制約了高等職業院??萍紕撔履芰μ嵘?。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實施科學發展的主線,協同創新平臺是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壯大的基礎,是匯聚整合“政行校企”四方資源的重要渠道。如何確保多方渠道暢通,吸引資源可持續投入,推動平臺發揮效益,成為現代職教領域的重大關切。目前,學院專業(群)發展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有共識,但協同創新有效機制缺失對壯大科技力量帶來不良影響,例如:高端成果轉化與應用、技術服務與到款、知識產權授權與轉讓、科技創新文化建設、政行校企資源匯聚與共享、產學研用創新發展等方面協同創新機制始終有瓶頸,科技創新動能難以釋放,制約了高等職業院??萍紕撔履芰μ嵘?。
為提升高等職業院??萍紕撔履芰?,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優先加快引進和培育行業大師、企業能工巧匠、博士和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才,柔性引進高端科研骨干和杰出人才,優化科技人才隊伍層次結構。應加強科研投入力度,拓寬科研合作渠道,用好高端科研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參加橫縱向重點課題合作,聯合解決一批政府和企業發展技術難題,聯合培養一批高水平科研領軍人才[6]。在專業負責人和專業帶頭人崗位配置上,選取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科技創新能力強、應用研發技術佳的骨干教師,積極對接企業真實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生產難題的專精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還應提高科研方面的經費投入比例,升級改造必要的科研硬件設施,開發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發明專利博覽會、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充分展示現代職業院校科技成果,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廣應用技術成果轉化成效,打造良好的科技創新人才基礎[7]。
為提升高等職業院??萍紕撔履芰?,糾正當前急功近利的科研意識,引導和督促科技人才走向正確的科研道路,在職稱評審、年底考核、績效獎勵等方面強調創新性和實效性,加大專著、譯著、智庫咨詢、發明專利、研究報告、調研報告、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實踐成果鑒定和評價標準。用好制度創新指揮棒,對缺乏實質內涵的科研課題和論文加以限制,對建設中取得標志性成果清單定期公示,營造“科技助企、科技興?!钡目萍紕撔挛幕諊?,釋放科技強?;盍Γ鰪娍萍既瞬艅撔挛幕J同感,激發全院教職工科研熱情,形成科技創新文化共同體。
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雙方合作前提是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企業往往注重經濟效益,學校則關注人才培養質量。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合作主體應符合企業經營的市場規律,科技團隊與企業同頻同向協同發展。校企雙方在科技成果所有權界定、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才選拔、合作產生經濟效益分配等方面加強機制建設,充分調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科技資源,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技術咨詢、產品升級等活動,持續釋放校企協同創新平臺創新力。通過科技信息共享、科技資源共享、科技人才共享、科技成果共享實現校企協同互補共贏,擴大校企協同創新平臺知名度,產出一批校企合作特色科研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四對接四促進”可持續發展模式為示例,探索提升現代職業教育科技創新能力新模式,分析了這個模式及高等職業院校科技創新工作基礎和現狀,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面推進科技人才匯聚計劃;糾正功利性的科研觀,營造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完善協同創新機制,持續釋放校企協同創新平臺的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對高等職業院校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