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遼河油田幸福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10)
計算是小學數學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小學數學,計算方面占得比重相當大。在當前的應試教育下,小學數學試卷的填空,判斷,選擇試題中,哪個也離不開計算。即使是圖形題、應用題等等,也是離不開計算。在100分的試卷中,明顯的計算題,就占了35-45分不等。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舉足輕重的。
談到計算能力,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準確,二是快速。如果只“準”不“快”,解答一張試卷的時間,全被計算拖住了,分數將無法提高;如果,只“快”不“準”,試卷就等于白做了。
如此,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廣大數學教師為之努力的方向,都在探索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
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興趣則無動力。學生對數字的計算原本就索然無味,枯燥而無法自拔,寫呀寫,算呀算,無聊極了。教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學生闖過這一關,從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計算的興趣,才能使如此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起來,則趣味橫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地效果。
1.1 在游戲中培養興趣。課堂上游戲活動因年級而異。例如,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可引入游戲“找朋友”,教師可以要利用數學卡片,可以一部分卡片寫算式,另一部分卡片寫相對應的結果(另一部分卡片也可以寫上算式,只是算式的順序不同)。學生在“找朋友”的游戲中,進行口算訓練,樂在其中,練在其內,饒有興趣。在樂趣中,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技巧,并形成技能。
1.2 在競賽中培養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的時間,開展競賽,訓練學生的口算。如在小黑板上出示一定數量的口算題,這樣的整體出示試題,一目了然,便于學生計算,但要限時;也可以利用卡片,一張一張出示,再一張一張扣掉,每張停頓的時間限時,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再如聽算,教師讀3遍試題,學生聽、算、寫結果。最后評比結果。
口算也叫心算,是一種不依靠計算工具直接憑思維算出式題結果的方法,其特點簡便、快捷。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忽視口算,筆算的正確率將大大降低,同時,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難以提高。口算更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助力。因此,要加強口算的訓練夯實計算的基礎。如小學低年級的2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必須讓學生掌握,并達到熟練。表內乘法更要爛熟于胸。這些才是小學數學階段計算方面的基礎知識。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則還要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口算訓練,持之以恒,口算訓練的主陣地應放在課堂,但每次的訓練時間不宜過長,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要,零打細敲,日積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口算訓練題更要有針對性,普遍性,并且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口算只要經常訓練,就能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良好的計算習慣在于平時的點點滴滴培養。它是計算中準確率的基礎,更是快速計算的先決條件。久而久之,達到既快又準,才能形成計算能力。
3.1 認真審題的習慣。在數學教學中,先看數學整個算式是第一要素。要看看這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仔細想想應該按照什么法則進行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這是審題。
3.2 認真書寫的習慣。教學中,要求學生作業和練習書寫工整,切不可潦草,格式要規范。特別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等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只有書寫認真,計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
3.3 養成在草紙上列豎式的習慣。在計算過程中,隨著年級不斷的增高,數與數的計算不能再用口來計算了,必須在草紙上列豎式計算。一些同學在計算中出錯的原因,就是不在草紙計算,而用口算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求每一個學生有一本草紙本,草紙本上書寫的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教師還要經常不定期檢查學生的草紙本,及時表揚準確認真的同學,促進學生養成在草紙本上列豎式的習慣。
3.4 養成認真驗算的習慣。驗算是學生計算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作業正確率提高的基本保障。為了讓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驗算。為了避免走過場,剛開始時,可給學生預留一定的驗算時間,學生驗算時教師要走下去巡視、檢查、督促,把驗算這一過程落到實處。在學生驗算過程中,要求學生做一步演算一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反復訓練,這樣隨時驗算,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方法諸多,但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認知水平而定。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和訓練。因此,我們要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并在形成一定計算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上苦下功夫,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