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敏
(吉林省通榆縣實驗中學校 吉林 白城 137200)
深度學習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生物教學中需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由淺入深,促進學習策略的實施。深度學習是學生思維方式的過渡和升華,不是學習內容的基礎羅列,挖掘學習過程中的深度思想,對知識進一步的分析和理解。高中生物理論知識比較多,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需要時間比較長,在學習生物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進行記憶,這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對生物的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如此長時間的學習,導致教學效率下降,不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1.1 教學方式與新課改相背離。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將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新的教學目標,也是深度學習的切合點,但是很多教師的理解過程中,對于教學的認識只是在教學內容上,至于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弱比較少,教師對價值觀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自己作為“教書匠”,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思想的教育,很多教師認為家長的責任大于教師。即使一部分教師明確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性,但是教學的重點仍在教案內容上,教師教學仍然是“填鴨式”教育,指導學生的學習停留在基礎學習上,沒有進行深入的學習,學生無法領悟知識的內涵。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意義。
1.2 教學方式過于傳統。隨著教育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下,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多種教學方法教育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課堂教學還是只注重教學形式,忽視教學思路,沒有意識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弱,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不夠系統,無法熟練進行深層次教學,很多教師在課堂中成為主導,教學時間不充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深度教學的開陣,不利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強化知識的學習。
2.1 科學的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完善基礎知識構架,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還需要對一系列的生物問題進行剖析和解答。提高學生自我體驗感,總結出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探究生物科學的價值,生物知識具有嚴謹性,可以利用多種生物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到更多的學習方式,進而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對于學習知識的能力,每個學生能力不同,因此需要小組內教師進行組合,可以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教師只是梳理框架,由學生填充內容,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回答生物問題,這個過程可以使學生積極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并且教師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生活的方法教授學生學習,培養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的需求培養人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根據學生學習的進度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2.2 寓情于景教學方式。在高中學習生物過程中,很多生物課內容的學習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究和理解,可以通過很多生物學家的心路歷程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對于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課堂中展現出來,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有的問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設置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悟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科的價值。
2.3 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教學方式的變化,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因此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處于高高在上的角色,學生對教師的感覺是敬畏的。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教師和學生平等的相處才有利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對待學生也需要公平,每個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于學生的學習要細心的教導,從細節入手,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多鼓勵學生學習生物。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尊重學生的學習心態,掌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性。
深度學習的過程需要教師科學的教學規劃,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整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知識的深度,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學生形成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生物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需求提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