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松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對于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當中緩解壓力,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將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滲透其中,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在立德樹人背景之下進行分層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改變教學方向,促進全體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1.1 學校及教師重視力度不夠。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當中,對于學科重視力度不夠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數學校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所有時間用在語數外教學之中,所以忽略了對學生體育學習的重視,因此造成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過低,往往在學習當中只是通過形式化完成教學任務,很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1.2 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欠缺。由于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不高,并且體育教師的數量很少,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往往一個體育老師擔任很多個班的教學工作,所以不能對全體學生進行仔細全面的培養(yǎng)。而且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接受專業(yè)的培訓次數較少。并且由于教學器材的資源缺乏,可以讓學生活動的場地以及教學輔助用具非常少,使學生很難激起的體育活動興趣,所以教學設施的不足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1.3 教學方式單一,內容不夠規(guī)范。小學體育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學生很難在重復枯燥的活動當中提高運動興趣,而且由于體育教師缺少相應的培訓經驗,因此造成教學內容不夠規(guī)范。導致學生無法正確的學習體育知識以及動作技巧,降低了體育教學的質量,不利于學生提高體育核心素養(yǎng)。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身體素質不同,對于體育動作的學習以及學習習慣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身體素質進行因材施教,利用分層教學的形式。要將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范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體育活動當中充分的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其次,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充分的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于體育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全面的了解體育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體育學習能力;最后,通過分層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將自身所學進行表達,同時能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幫助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當中做到身心放松,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通過分層教學,對小學體育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1 轉變教學觀念,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在傳統的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只是通過簡單的傳授體育動作與知識,讓學生進行模仿式訓練。但是學生并沒有充分的培養(yǎng)體育運動的習慣,沒有掌握一定的動作技巧,所以會對體育運動喪失學習興趣。因此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教學發(fā)展的趨勢,在進行教學當中對學生采取分層教學的形式來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且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huán)境之下進行體育活動,還要將道德教育融入到分層教學當中,從而為立德樹人教學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簡單的體育測試,[1]比如:在進行50米跑的測試當中,規(guī)定出具體評判標準,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以及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層,并利用分組的形式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結成一組。讓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通過小組幫扶的形式對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體育技巧的指導。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交流,同時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有利于立德樹人教學的開展。
3.2 利用信息化技術導入,進行分層教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當中的學習興趣,所以需要教師充分的運用互聯網技術,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培養(yǎng)道德素質以及體育綜合能力。并且要將信息化融入到分層教學的各個階段,不僅要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滲透,還要在課后以及復習階段,讓學生進行信息化的分層學習。首先,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可以在預習階段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2]比如:在進行隊列訓練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一些關于隊列的具體排列方式以及動作要求,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并且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從而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動作標準以及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站在隊列之前,為其他的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還要讓能力稍差的學生通過微課的形式對動作進行重復的觀看和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增強了體育教學質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從而挑選不同的微課教學資源,在信息化的資源當中挑選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內容,可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
3.3 在教學評價中實施分層激勵的形式。對于小學體育的教學,不僅要在課堂當中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通過課后的教學評價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活動自信心,同時也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方向提供正確的保障。所以,在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以后,老師要為學生進行分層式的教學評價,從而強化教學效果??梢宰寣W生對知識進行充分的鞏固與復習。因此對于課后練習階段也尤為重要。[3]例如:在進行籃球訓練過程當中,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籃球動作技巧的演示,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充分的練習,教師在進行成果檢驗中對于有基礎的學生來說,老師要進行簡單的評價,讓其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保持現有成績,而對于籃球基礎較弱的學生,老師要進行激勵式評價,讓學生在以后的訓練當中更有自信心,讓學生明白對于籃球的訓練要通過不斷的經驗累積,才能實現進步。通過老師的激勵可以有效的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體育活動當中也可以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教師將體育教學與分層教學充分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分層;另外,還要通過信息化的導入進行分層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還要再立德樹人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激勵式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立德樹人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