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福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洛門鎮牟坪小學 甘肅 武山 74130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英語教師若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構建高效型的英語課堂,首先應當對“有效教學”有科學合理的認識。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并非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應當尊重學生年齡發展階段所對應的心理、智力與認知發展水平,避免揠苗助長的情況產生。同時教師應當采取一系列方法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感受到學英語的樂趣,其學習效果自然不同于教師的灌輸式教學。
小學英語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前提是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預設,應當精心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方面對學生所能達到的高度進行合適的定位。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出了要求,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理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在備課中,就是應當立足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點來設計教學環節,而非憑借教師的主觀推斷[1]。另外,教師的備課應當緊緊圍繞著課本進行,分析各個章節的具體教學目標,對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進行揣摩和研究。同時,教師還應當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搜集大量的教學資源,并加以篩選和整合,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課堂變成學生展望世界的窗口。
2.1 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應當緊密圍繞擬定的教學目標進行,避免由于拓展過多、活動耗時過長等原因導致學生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認識不足,英語課堂未能達到應有的深度。所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固然重要,教師應當明確,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掌握本節課內容而設計,避免舍本逐末。
例如教師在教學《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一課時,就應當首先關注基本的知識目標。即掌握關于周末活動的動詞短語,學會使用一般過去時來描述自己做過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一些健康的周末活動,讓自己的課余時間能夠真正放松身心,自由而有意義。最后,教師還可以安排一個隨堂練筆,使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2.2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應當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之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夠事半功倍[2]。英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用言語講解法對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解釋與論述,也可以利用模型、圖片、視頻等使得英語學習中涉及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
例如教師在講授陜旅版六年級上冊《I'm healthy》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How often do you…? I… every day/once/twice/three time a …”等句型,圍繞“如何保持健康”的主題談論做某事的頻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任務型教學法、探究學習教學法、互動合作學習法相結合,并使用多媒體課件、課文錄音、單詞圖片來輔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句型“How often does…?”做個小調查,了解自己身邊的人有怎樣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2.3 科學組織課堂環節。教師施行有效教學應當科學組織課堂環節,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能夠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進行,實現從知識能力到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充分利用每一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這樣的課堂當中,學生所面對的任務難度適中,且層層遞進,學生能夠感受到挑戰性和成就感,從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3.1 作業布置。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應當對其完成時長、題目難度等進行控制,讓學生能夠真正從作業中有所收獲,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從而查漏補缺,而不是單純將其作為一個沉重的負擔[3]。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的課后練習更加有趣,避免學生對于課后作業產生抵觸感。例如教師在教學《What's Your Dream?》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將自己的夢想用英語寫在便利貼上,并貼在班級后方的“Dream Tree”板塊。
3.2 及時反饋。教師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對于學生在課堂上、作業中體現出的進步和松懈都予以及時反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受到老師的關心與監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當用心斟酌遣詞造句,既要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又要讓其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教師應當用鼓勵性的語言,并發自內心地相信學生的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開展六年級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有效的英語課堂之上,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形象,教學內容脈絡清晰,且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讓學生能夠順利突破學習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還應當對學生抱著欣賞、信任的態度,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其不斷進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體現出動態性和開放性等特征。另外,英語有效課堂絕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應在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