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學 福建 漳浦 363200)
優化作業設計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為當前的作業設計存在疑難問題,使得新課標作業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學生還是在機械地枯燥地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教師要將作業設計的優化改革重視起來。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呢?下列提供了三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學科與學科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并不會注重這一點,只是一味地布置單科的作業,而且還是以生搬硬抄為主。鑒于這樣的作業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師要布置綜合性作業,要借助作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加深對化學之了解[1]。
例如在教學“食品中所含的有機物”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白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根據這節課的主要內容來看,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加深對乙醇知識的了解,要讓學生掌握乙醇及乙醇在生活中工業上的運用。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的書籍進行翻閱或者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給學生提供這樣的任務:(1)演講中國酒文化。(2)說一說酒的不利影響。(3)表演小品酒后行車。這樣的作業較為生動有趣,所以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過在設計綜合性作業的時候,教師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觀,要想辦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能對課外學習時間的耗時,安全性等有所預見與備案。通過這樣,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的激發出來,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學習之中,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效率。
化學知識經常被用于實際生活中,可以說化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針對這一點,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布置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參與到化學實踐活動中[2]。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態度,還可以有效的掌握化學對生活和社會產生的影響。
例如在教學“化學能和電能的互相轉化”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將電解實驗過程中所會用到的物品和用具列好清單,讓學生提前準備好水果等電解需要的物品。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后,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獨立的電解實驗。在進行獨立的電解實驗的時候,學生會進行深入思考,并嘗試改變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思維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思維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而且這個實驗是與生活有關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被快速地激發出來,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體現。這樣一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不過在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時候,教師首先要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去選擇適合的實驗。另外,教師一定要做到課后實驗的風險安全評估,讓學生安全健康有效的進步。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學會自學。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自學呢?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總結性作業達到這一目的。因為在完成總結性作業的時候,學生可以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明白什么是重難點知識,并快速將其掌握吸收。
例如在教學“苯酚”的時候,教師在教學完后就可以布置這樣的小結性作業:分析苯酚和乙醇的性質與結構,比較它們之間關于溶解性、色態、與NaOH、與Na、與HBr、與FeCl3溶液、與溴水反應等的異同。在教學“晶體結構”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總結性作業:對晶體類型與性質進行判斷與猜測,對晶體所對應物質的化學結構進行判斷。在這樣的總結性作業中,學生學習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學生也可以有效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新課標準下,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上述提供了三種簡單有效的設計作業的方法:布置綜合性作業、布置實踐性作業、布置總結性作業,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通過這樣,就能將作業的優勢發揮出來,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過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尊重,因為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的,都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所以教師要想辦法將題海戰術限制擺脫,要給學生布置針對性地系統性的作業,從而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