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中學 福建 龍巖 364100)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也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資源。但是就目前的歷史教學情況而言,很多教師在歷史故事的應用上還非常的欠缺,使得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沒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所以筆者將根據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從課堂導入、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總結三個方面對歷史故事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以此來提高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質量,幫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通常來說,帶有懸念的故事往往能使人們更加期待后續所發生的一切,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可以應用一些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來進行新課導入,以此來提高歷史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1]。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為了提高歷故事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所選取的歷史故事雖然要帶有懸念,但也要保證歷史故事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不能為了懸念而選擇一些歪曲歷史事實的野史,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另一方面,教師所選取的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應該與學生的認知相符合,通俗來說就是選擇學生可以理解且能迅速掌握的懸念故事,因為只有這樣歷史故事的新課帶入價值才能得到發揮。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遠古傳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盤古、女媧等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人物進行新課導入,教師先給學生講述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傳說在遠古時代,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創造了一個美麗世界,但是世界上卻沒有人,據說人是女媧用水和泥土仿照著自己捏的,同學們怎么看待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回答,然后再繼續給學生講故事“當然,前面這個故事是傳說,那么世界是如何有人的?我們國家的人一直都是今天這個樣子嗎?接下來,就要同學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內容《遠古傳說》?!蓖ㄟ^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新課教學,如此能夠達到一種引人入勝的感覺。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不像小學時期那樣毫無自制力,但是依舊很少有學生能夠高度保持整整一節課的注意力,所以為了將學生已經溜走的注意力吸引回課堂,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以此來調節課堂節奏,吸引學生目光,讓學生可以專注的上完一整節課[2]。在歷史課堂中穿插歷史故事時,首先教師所選取的歷史故事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并且要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注意歷史故事的穿插時間,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適時適當的穿插。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秦王暴政時可以穿插“焚書坑儒”這一歷史故事,在講到陳勝、吳廣起義時可以穿插“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等歷史故事,在講到楚漢之爭時可以穿插“鴻門宴”等歷史故事。這樣不僅可以通過這些歷史故事,讓歷史教學變的更加豐富有趣,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于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歷史人物的理解,使得這一節歷史課的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應用歷史故事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本節課所學歷史知識的記憶程度,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課程留足懸念[3]。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秦統一中國》這部分內容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商鞅變法后,嚴格的法律制度使得秦國一直凌駕于六國之上,而商鞅最后卻被處于車裂之刑,這樣嚴厲的法律到底是好是壞?我們下一節課再講解。”通過這樣一則歷史故事,不僅可以對秦統一六國做出了總結,同時也為下一節課《秦末農民起義》埋下伏筆,讓學生對下一節的歷史課充滿期待,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歷史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點,讓學生的歷史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同時還能保持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歷史知識一直充滿興趣,這樣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時也會更加自覺。而作為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為了讓歷史故事的這些教學價值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就應該從歷史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入手,通過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進行課前導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歷史故事;在課堂總結過程中巧妙應用歷史故事,以此來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