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鋒
(廣東省英德市大灣鎮中心小學 廣東 清遠 513033)
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的發展,教師采用很多的方式來促進教學活動,這其中不乏有實踐活動的影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符合教育發展要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增加他們和其他同學交流的機會,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其他同學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有效地擴寬了他們的思維,在此之中學生還能夠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1.1 數學實踐活動認識不足。很多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他們利用很多的方式來豐富實踐活動的教學,但是他們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實踐教學能夠怎樣去做,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哪些知識點,運用到了哪些知識點,沒能夠掌握數學實踐活動的真正價值所在。而且有的教師在開展活動后并沒有有效地評價機制,這樣學生在開展活動后得不到客觀的指點,不利于他們在學習中的發展,也不能夠促進他們能力更好的提升[1]。
1.2 實踐教學活動開展不足。不管是低年級的學生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實踐能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有的教師就是因為考慮到這樣的情況而很少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因為在他們看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玩耍,而且教學秩序不好維護,影響正常的教學。再者在現有的教育理念下,大多數教師還是以分數論英雄,他們在教學上只顧著學生如何學好這門課程,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夠解答出相應的題型就可以了,并不在乎學生的能力發展。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時間大大降低。
1.3 學生參與活動興趣不足。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往往是根據自己主觀臆想設計的實踐活動,這樣安排的活動,并不是學生所想要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活動內容能夠包含所學的內容,但是這些并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足,從而影響到整個教學水平[2]。
目前教育所提倡的就是素質教育,何為素質教育,在數學中的體現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文化素養等,讓他們隨著數學課程的教學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就是實現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能夠開拓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數學問題中激發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在實踐過程總鍛煉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能力[3]。
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有效地改善這些問題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事情,所以本文從數學實踐活動方式和內容兩方面來進行優化。
3.1 創新數學實踐活動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創新數學教學活動首先就是要讓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他們將以往的被動式教學過程轉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學生的喜好,從他們喜歡的方式入手,這也在教學上就能夠起到一定的優勢,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就能大大的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面進行創新,一是要將學生的興趣點融進教學里,二是在教學上學會利用身邊的各種教學設備,讓這些教學設備真正發揮作用,讓整個數學實踐活動充滿活力,而不能和過去的教學一樣還是教師一人來控制整個活動的發展,要讓更多的新事物加進來,這樣也就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4]。
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這節的主要教授的知識點就是長方形、正方形等的面積的計算還可以讓學生結合之前學習周長,要學生學會利用乘法和加法的綜合運算,所以教師在用實踐活動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師利用教師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制作好的視頻,視頻中奶奶加的房子要進行裝修,房子是一個長方形的總長為20米,總寬為10米不規則的圖形,剛好奶奶想要將自己的房子外面砌一道圍墻,圍墻需要有一個大門寬3米,小門寬2米。讓同學幫助奶奶來設計怎樣去砌好這個圍墻,并在房子和圍墻之間種植草坪?然后教師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積木擺好圖形,小組內觀察討論之后再進行計算,求出實際中自己設計出來的圍墻周長是多少,圍成的面積有多大,房子本來的面積有多大,怎樣圍既符合奶奶的要求,又能最省材料?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直觀的展示出一座房子的平面圖,讓學生的感受更為直接,而且利用課前準備好的積木,能夠更有效的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學生踴躍展示自己成果,讓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濃厚。在教師提問過程中學生之間會參與討論,這樣拓寬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一種簡單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自身思維能力,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做好的成果中選擇一個作為最佳答案,然后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奶奶的圍墻后面增加一個籬笆欄作為菜園的圍墻,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籬笆欄的制作需要多少竹竿,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時候學生并不能有效在生活中利用數學,這樣在他們看來數學學習起來很簡單,運用在生活中無非是加減乘除的運算,但是他們并沒有深刻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所以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融進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實現真正的實踐,體現實踐活動的價值。這樣學生會覺得在生活中也要時常運用到數學的知識,就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從而有效地推動學生在數學上的提升。
比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打細算》時,可以將平常生活中的場景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實踐活動開展前,讓學生將自己的擱置很久的物品拿到學校里來,然后將教教室簡單布置成一個市場的情景,每位學生為自己的物品定好合適的價格,然后讓他們在這個活動中去購買或者等價置換自己喜歡的東西。設計這樣一個實踐活動就是樣讓學生感受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到數學知識,而且怎樣運用好數學知識,讓他們感受數學的魅力。比如說,某個學生在給自己的物品定價時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東西賣出更大的價值,這時就不是簡單地給物品定價了,而是要將這些東西的定價讓購買者感到物有所值,能夠將自己的東西在最短的時間里賣出去或置換出去,這時學生就要考慮到優惠活動的設計,賣幾樣送幾樣,怎樣賣,怎樣送都是學生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這里面。同時其他學生也要學會怎樣買自己不算虧,讓他們做一次老板,感受一下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怎樣運用,然后學會用紙幣來進行貨幣交換。通過這樣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的魅力所在,讓他們學會用數學計算來實現用最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將他們之前學習的數學知識全部運用在其中,也算是一次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中學會不少。
3.3 設計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與生活相關的情景,還要能夠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好他們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是實踐活動的意義所在。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實踐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要同時兼顧學生對活動的參與興趣,不能僅僅是為了提升能力,而選擇有難度的內容,這樣讓學生的整體水平得不到提高,導致那些成績稍微落后的學生得不到更好地發展。
比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時,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合理的秋游方案,首選教師可以先確定好一個地點,引導學生如何去設計一個秋游方案。讓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什么樣的事情,這樣工作起來效率更高,比如食品采購小組,運輸負責組,旅游導圖組等等,每一組都能利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有效地規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在食品采購小組,他們就需要規劃好自己的手中的資金,用這些僅有不多的去購買全班人能吃上的零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要會比較各個產品的價格參數等,運用數學知識為自己的降低成本,當然這中間合理運用表達能力也是能夠讓他們有所鍛煉成長的。在旅游路線導圖這一組,學生利用所學的四年級上冊《方位與位置》進行一個旅游路線的規劃,給班級的學生制作一個詳細的出行路線圖,讓那些對地段比較陌生的學生有了更好地出行方案。在制作旅游路線導圖是還能夠讓他們提前預習到六年級下冊第二章《比例》的知識點,讓他們學會主動去解決自己還未學習到的知識點,從而培養好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于運輸這一小組他們要用到四年級下冊第五章《認識方程》這一章節的知識,去計算用什么樣的車采用花費最少又能將全班的學生裝滿,讓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學會用方程來解決最優問題,提升他們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活動設計讓他們有足夠的興趣來參與,也能夠讓他們在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讓他們做一次自己的主人,規劃好將來自己秋游的地方。不僅僅是一次秋游活動的設計,讓他們感受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原來是能在生活中大有用處,讓他們學會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規劃好自己的未來。這樣的活動能夠承上啟下讓學生從活動中回望過去的學習生活,展望未來的初中學習生活,讓他們在這個活動中不僅培養數學思維能力,還讓他們的學會將眼光放長遠,眼界放開闊,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將教學理念改變從而有效地改善教學方式,讓活動的方式多元化,活動內容生活化,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