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燕
(浙江省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慶同小學 浙江 諸暨 311800)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枯燥乏味的“排序”生動有趣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并將繪本故事與數學知識、生活經驗完美地結合起來。小動物長頸鹿、鱷魚、犀牛、小猴子、小兔子、毛毛蟲為了吃到大桃子,紛紛按照自己的長處進行排序。從個子的高矮、體重的輕重、嘴巴的大小、耳朵的長短、尾巴的長短進行正向、逆向的排序,最后,小毛毛蟲以最矮、最輕、最小、最短獲得了全部的第一名,并最先吃到了大桃子。
封面的閱讀,是對整個繪本故事有個大概的了解,封面上往往會出現故事的主人公或主要情節,通過對封面的閱讀,是激發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因此在教學起始,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
(1)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本數學繪本——《讓誰先吃好呢?》。在書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們都在干什么呢?
(2)請你猜一猜為什么毛毛蟲先吃到了桃子呢?
請孩子們自主閱讀繪本,初步感知和了解故事內容。因為閱讀基礎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孩子所收獲的信息量也不同,興趣點也會不一樣。但只要是能夠獨立的閱讀,不管是只讀圖,還是既讀圖又讀文字,都是好的。因此,課一開始試著留給每一位孩子自主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2.1 同桌一起閱讀繪本。聽清楚要求,先請同桌兩位小朋友一起看繪本,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想一想你看懂什么?
2.2 分享初讀繪本后的收獲,怎么讀的,讀懂了什么。
師:請你先說說你是怎么看的?都讀懂了什么呢?請你拿著你的繪本,舉高,和大家分享。在這一頁,我讀懂了……
生:在這一頁,我看到了他們在比身高,長頸鹿最高。
生:他們在躲貓貓。
生:不對,是在量身高……
師:同樣是看這一頁,你還有不同想法嗎?
生:長頸鹿最高,然后是犀牛。小猴子踮起腳犯規。
師:他們是按什么順序在排啊?
生:從高到矮的順序依次是:長頸鹿、犀牛、鱷魚、小猴子、小兔子、毛毛蟲。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呢?
生:他們在比體重犀牛最重,從重到輕依次是:犀牛、長頸鹿、鱷魚、小猴子、小兔子、毛毛蟲。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這一頁里有說明:犀牛有29塊石頭那么重,長頸鹿相當于23塊石頭那么重,鱷魚相當于21塊石頭那么重。
生:猴子比4塊石頭要重,估計有7塊石頭那么重,因為小兔子手上還拿著3塊石頭。小兔子相當于3塊石頭那么重。
生:毛毛蟲比一塊石頭還要輕。
生:他們還在比誰的嘴巴大,嘴巴從大到小依次是:鱷魚、犀牛、長頸鹿、小猴子、小兔子、毛毛蟲。
生:他們還在比誰的耳朵長,尾巴長,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他們的順序是怎么樣的呢?
師:最后毛毛蟲先吃到了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師:是啊,小朋友們真的好厲害啊,從圖中就讀懂了這么多的內容,真棒。以后在看其他繪本故事的時候,如果你認識的字不多,我們也可以看圖,從圖中去讀懂故事。這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圖中詳細的介紹,孩子們都能夠看明白,甚至還關注到了常常被成人所忽視的細節。一些比較簡單的且有邏輯性的,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數學繪本,我們可以先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初讀,試著感知與已有經驗產生的共鳴。
初讀時,孩子們接收到的可能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畫面,或者說是比較直接的信息,而要完整的了解故事情節和理解故事蘊含的本質,還是需要圖文結合,再次細讀。與此同時,教師對閱讀方法也需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孩子們可以在今后在閱讀繪本時嘗試讀圖讀文,了解到更加全面的信息,真正讀通故事,提升理解能力。
師:孩子們,如果要知道故事的全部,除了要看圖,還得看文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請小朋友們把書合上,靜靜的聽老師講這個故事。
長頸鹿說比身高。【教師讀】
師:在比的時候有沒有人耍賴啊?我們在讀的時候,只有文字和圖結合起來,才會看得更明白。現在你一定也關注到了這個細節吧?只有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量腳到頭之間的距離,才算公平。
犀牛說比體重。【教師讀】鱷魚說比嘴巴。【學生讀】小兔子說比耳朵。【學生讀】
小猴子說比尾巴。【學生讀】師:鱷魚的尾巴到底是哪一部分呢?
毛毛蟲說比誰最小。不管是比什么,如果從最小的開始比,第一名都是毛毛蟲。于是它第一個吃到了桃子。【教師讀】
師:怎么毛毛蟲變第一名了呢?
生:因為毛毛蟲在比誰小。生:把比的標準換了。
師:為什么長頸鹿要比身高、犀牛要比體重、鱷魚要比嘴巴、兔子要比耳朵、猴子要比尾巴,毛毛蟲要比小呢?
生:他們都在拿自己最厲害的和別人比呢。
生:只有拿自己最厲害的和別人比才能贏。
師:是啊,孩子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讓自己的優點更優,同時也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
精讀繪本后,孩子們就能通讀整個繪本的大意,讀出繪本故事的寓意。知道了毛毛蟲為什么最后能第一個吃到桃子,因為他改變了評比的標準,拿自己小的優勢和別人的重、長、大、長的優點比。同時結合自身,孩子們也明白了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得拿自己的優點去和別人比。其實,每個人都是優點和長處,我們也應該試著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像這些深層次的意義,只有精讀繪本了才能全面了解。
通過《讓誰先吃好呢?》這一繪本的教學,從讀封面到初讀繪本再到精讀繪本,學生讀圖到圖文共讀,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理解,從中也習得了閱讀繪本的方式方法。今后遇到類似的繪本時,也是嘗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從而喜愛閱讀,最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終身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