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男
(江西省景德鎮一中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以目前的英語教育背景來看,高中生了解國外英語文化只能通過閱讀的方式,很少有與人交流的機會。學生也只能利用大量的閱讀來感受西方國家文化,因此,閱讀成了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教師在高中教學的重點。教師在進行閱讀的教學時,不能意味的講解閱讀內容,應該在講解的過程中逐漸為學生滲透其國家的文化,讓學生了解文化背景和知識點相互融合,更好的理解英語學科的學習。教師應該正確引導中西方的文化差距,培養學生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
1.1 學生對國際認知不足。在高中英語課程中,學生缺少對國際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西方文化的講授。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在語言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在教師展開教學時,更應該重視西方文化的教育。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以理解詞匯、句式意義作為學習目標,但是缺乏對文化的認知和了解,無法真正理解閱讀意義,在進行后續學習時也很困難。
1.2 缺乏國際教育和理解意識。大部分高中生和教師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學生學習過于機械化。教師的講課方式還過于傳統,缺少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高中生對英語學習的目的沒有正確的認知,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高中英語教師把英語當做了必要的課程,沒有讓學生做到學習和應用相結合。
2.1 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應該重視在閱讀中滲透文化的重要性。閱讀學習并不是僅僅理解英語的詞匯,它滲透著西方的文化,一旦只重視表達,便失去了對文化的理解,從而出現難以理解的現象。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表達了個人的教育思想,教師想要改變教學方法,就要摒棄以知識為主的思想,意識到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只有教師意識到文化滲透的重要性,才能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
2.2 運用多種文化導入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導入法進行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閱讀中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案,根據教學內容提前準備教輔材料,在課前將準備好的圖片、視頻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豐富學生的認知,將學生原有的認知和將要學習的知識相融合,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思想。在閱讀中,還會有許多隱藏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化知識,教師要將隱藏的知識進行挖掘,以靈活的分方式進行補充,對于明了簡單的知識,教師可以進行口述,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查閱資料,進行歸納,教師的教學面向整體,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參與,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課堂觀察發現,導入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學會在課堂中讓課堂更活躍。例如:學生對有文化特色的情景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深入的體會文化的差異,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英語電影,舉辦英語演講,這樣不僅能帶動學生英語學習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加語言的理解。
2.3 挖掘教材內容。高中英語教材傾向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少有文化知識,教師應該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根據文化底蘊豐厚的閱讀來彌補教材中缺失的文化部分。在進行教材改革后,當前高中英語的教材雖然有所變化,豐富了文化內容,但也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內容過于老套,基本都是了解的層面。教師可以根據已有內容去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了解近幾年該領域的創新,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擴展學生的文化知識。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陳舊的話題并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文化灌輸時應該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教學。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對傳統的語言教學進行摒棄,挖掘閱讀材料中的文化知識,添加課堂的色彩,讓學生對文化內涵感興趣。
2.4 學校提高閱讀資源。在閱讀中滲透學生文化素養,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資源。書籍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的作用是豐富學生知識,鍛煉學生能力,為社會培養人才。不能讓學生只能在課堂接受知識,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都能鍛煉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閱讀書籍能夠直接豐富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內涵,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書籍是獲得閱讀機會的重要方式,學生大量閱讀書籍能夠彌補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因此,學校應該加大投資,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
在進行閱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為學生滲透文化差異,提升學生文化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中為學生滲透西方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感覺,還能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從而加強對語言的認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理解中展開文化教學,能夠根據真實材料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接受新的文化知識后,感受語言特有的魅力,能夠在英語學習中豐富自己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