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婷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 江蘇 蘇州 215121)
道德品質作為一切行為的基礎,是做人必須具有的根本原則,隨著國家對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大力提倡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的政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語知識,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在無形中享受到道德的渲染,從而為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英語課堂中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凌空出現的,而是教材中所體現出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找出學習內容與德育教育的聯系點,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Unit6 Colour”時,重難點是要求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讀red/yellow/green/orange/green等詞匯,并能利用所學知識用英語表達物體的顏色等。一般情況下,教師只要求學生完成這些目標就結束了教學活動,其實不然,教師進行深入挖掘就會發現,其中red、yellow、green這三個單詞正是交通燈的顏色,若教師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對學生實施交通安全教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教師可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如:“聽單詞,做指令”,具體規則如下:教師先設置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大約間距10米左右,中間畫幾條線當斑馬線,教師站在終點,學生站在起點,教師喊出red light時,學生不能動;當喊green light時,學生向前走;當喊出yellow light時,學生站在原地并作出左右看的動作。不難看出,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找準英語語言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聯點,做到內容與形式相統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在鍛煉反應能力的同時,還進行了德育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育不太成熟,活潑好動,相較于枯燥乏味的課堂形式,他們更樂于接受有趣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以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為依據,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借助學生喜聞悅見的導入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時,教師可這樣進行課前導入:“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小動物,可是現如今,有很多動物都在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小動物獲取利益,看下面的視頻”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雜技團,用鐵鏈拴著猴子進行表演;老虎、獅子等關在鐵籠被人參觀等視頻,教師繼續引導:“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不應被當作賺取利益的工具,要保護它們,下面我們來學習幾個動物類的單詞。”當學生對一些單詞如“monkey/tiger/lion/panda”等詞有一定了解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animals?”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陳述觀點,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要善待周圍生命的道理。通過這種導入形式,不僅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條件,還極大的激發了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從而實現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較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模式,情境教學對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意識,教師可借助情景教學的優勢,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營造情境,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氛圍中,享受良好道德的熏陶,從而在不知不覺間養成道德品質,與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相比,效果明顯要好。例如:在教學“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單元時,重難點是要學生掌握一些日常用語如“clean the car/ clean the table/made the bed/sweep the floor”等,在學完本課的對話內容后,教師可邀請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照片,并回答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學生會根據照片中具體情境展開回答,如學生甲:“My father and I are cleaning the car ,My sister is sweeping the floor,”,學生乙根據他展示的照片,做出的回答是:“My mother is cooking breakfast”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堂所學詞匯及短語進行鞏固,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到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要關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這種感受是學生在情境中的切身體會,發揮了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始終秉持立德育人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借助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從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實現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