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英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禾倉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25)
繪本以圖畫為載體、以文字為輔助講述故事,相比于純文字趣味性更強,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合理利用繪本能夠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學生會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索活動中,更好地解決了小學生詞匯量不足、英語思維未形成等問題,教師也能夠以此拉近師生距離,和學生進行良性溝通,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認真探索繪本在教學中的多樣探索途徑,促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英語繪本是指以圖片為主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再用文字對圖片進行說明解讀的帶有較強故事性的圖畫書,其主要受眾是少年兒童,圖文結合的形式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具體特征有如下三種表現:圖畫直觀形象、故事性強,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在教學中利用繪本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相比于教材內枯燥的語言文字,英語繪本能展現出更多有效信息,有利于創設真實語境,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最后英語繪本色彩鮮明、圖文搭配,賦予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閱讀繪本后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力都有明顯提高[1]。
小學時期教師利用英語繪本展開閱讀教學時應著重注意材料的選擇,需要遵守以下兩點原則:第一,所選繪本必須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一來能夠為大家創設出一個熟悉且充滿趣味性的學習環境,無論是童話故事還是某一動畫中的情節,又或者是生活趣事的濃縮都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第二,故事結構清晰、情感表達明確,小學生受年齡因素影響,對陌生事物的認知水平還未達到標準,因此所選繪本難度一定要適中,讓學生可以在舒適的語言環境內額理解知識內涵,同時也能鍛煉思維能力,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1 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創作欲。故事性強是英語繪本的一大特征,小學時期的學生思想還未成熟,他們還帶有好奇心重、貪玩好動的性格特點,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所創設的學習情境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此時可以充分利用繪本的優勢,創設出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在不知不覺間將學生引入故事之中,從而能夠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自然地感知語言,產生探究欲、模仿欲與創作欲,他們會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各項課上任務,更好地參加語言訓練,強化整體英語水平[2]。利用繪本創設故事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師生間的互動,用生動的語言或肢體動作對故事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期間講解基本詞匯與常用句型,讓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開展豐富的想象,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故事并對其進行續寫或改寫,最大程度提高表達能力。
以教科版《My class》中“A small school”一文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全方位地對文本進行結合,教師可以將其中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繪本,以圖文結合的繪本形式創設故事情境,圖畫中出現兩個小朋友的對話,其形式為“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There are 45 students?”、“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computer?——It’s on the desk in the teacher’s room.”通過繪本展示的方式將復雜的文本內容故事化,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他們在此影響下也會嘗試著自己表達,向教師或同學提出相關問題,在理解文本內涵的基礎上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3.2 融入生活元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小學英語閱讀最大的教學難點就是英語語言距離學生過于遙遠,他們無法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與現實生活聯想在一起,只能通過對詞匯及語法知識的理解進行刻板翻譯,難以真正體會文本的內涵,同時由于閱讀文本材料內容較多,學生會不自覺地產生抵觸心理,無法從主觀意識上產生學習的興趣,導致閱讀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在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出普通人的生活形態,一方面可以降低閱讀教學難度,消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另一方面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會主動將教材內的語言文字和圖畫一一對應,從而熟悉閱讀內容,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在此期間教師也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思維的差異性,為他們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間,學生在闡述個人觀點的同時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理解,課后可以更好地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際之中,呈現出閱讀教學的全部價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3]。
例如教授教科版《Clothes》一板塊中“Look at the T-shirt”單元時教師可以用繪本展示生活情境,以學生“我”為主視角閱讀繪本,圖畫中“我”去商場中買衣服,分別看到了orange shirt、yellow T-shirt、brown hat、black cap、grey sweater等,這樣一來同學們能快速聯系到生活實際,如果自己去買衣服會怎樣和服務人員交流,從而對文本閱讀產生興趣,由此在主觀意識下能夠明確“Do you like it?”、“How much is it?”句式的含義,并學習使用“Yes,it’s very good XX,but it’s too small/big to me.”、“That’s too expensive,I won’t take it.”等常用句,再主動地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3.3 開展語言訓練,強化學生語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引入繪本能夠充分地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身心發展需求,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出英語教學的優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用能力,教師以繪本為引導在班級范圍內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閱讀文本的整體結構,此時教師配合繪本播放相應的音樂或視頻資料,讓學生產生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再以此為契機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在問答中自然展開語言訓練,學生可以自由地在繪本中尋找答案,再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期間所有人都會積極地思考問題,真正實現學思結合,同時也實現語言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從根本上提升語用能力[4]。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一點,必須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以及句式結構問題,但是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直接批評或冷淡改正,要以自身為示范,用交流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糾正學生的錯誤,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大量的語言訓練后明確詞匯的發音、句式的用法以及閱讀文本的內涵,最大程度上強化語用能力,在未來的學習與發展中展現出更好的精神面貌,實現整體英語能力的提升。
3.4 組織表演活動,實現情感的升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最終實現情感的升華,真正產生英語思維,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卻過于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導致大部分人只能被動地接受,對英語知識也只會產生機械式的記憶,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明確閱讀教學的價值,教師可以在課上以繪本為基礎組織表演活動,讓同學們可以在真正的對話交流中融入真實情感,避免出現教學形式化嚴重的情況發生,在此期間學生會認真觀察繪本圖畫,捕捉畫面呈現出的每一個信息,并將自身代入到畫面中人物的內心,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以及自身對社會的認知,充分地發揮出口語以及肢體語言的優勢,全方位地解放自己的天性,投入真情實感去演繹自己眼中看到的故事。
綜上所述,當下我國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時期,小學英語教師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其間要重點關注閱讀教學,充分利用繪本色彩鮮艷、故事性、創造性強的特點構建課堂,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創作欲與表達欲,同時引發情感的共鳴,讓小學生能夠在理解閱讀文本內涵的同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全面發展,為未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