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霞
(湖北省巴東縣神農中小學 湖北 巴東 444300)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能力發展以及知識掌握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展開高效的數學教學,讓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意識,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將數學課堂呈現出和諧、溫馨的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滿足當下素質教育目標。
生活中有許多與幾何圖形知識相關的內容。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將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形象轉化為幾何圖形知識,使學生更好的認知空間觀念,并在腦海中呈現出清晰的圖形表象,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生活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正確的認知空間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1]。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正方體》這一內容時,便可以打造出生活化教學,使學生找到班級內的正方體。教師讓學生們觀察粉筆盒的外觀,并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圖形繪制出來。通常情況下,只有少數同學能夠正確繪制出正方體的平面圖形。接下來,教師可以把粉筆盒展開,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正方體的結構,初步感知空間觀念,從而加深對于這一內容的印象。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把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模式發生轉變,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應充分了解圖形的主要特征,掌握區分圖形本質的能力,從而初步形成空間觀念。因此,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實物觀察,先讓學生了解圖形的具體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應用能力[2]。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認識認識三角形》這一內容時,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使學生初步感知這節課的具體內容。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播放是三角形形狀的實物,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觀察時間,讓學生自主觀察學習內容嗎,加深對于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變換三角形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狀,并引導學生細致的觀察這一變換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感知圖形變化,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進行。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想象力以及創造力處于發展的最佳時期,很容易對周圍事物產生聯想。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發展特點,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在腦海中進行聯想,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被激發[3]。比如,在開展人教版教材《平行四邊形》這一教學點時,教師應提前準備多種形狀的卡紙,如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卡片等。接下來,讓學生們通過拼接、剪裁、折疊等方式將其變化為平行四邊形。
由于數學知識較為復雜,使得學生們學習起來十分困難,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不愿加入到數學課堂中。因此,教師可以靈活的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呈現出清晰、具體、形象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輕松的了解所學內容,深化學生的空間觀念。例如,學習人教版教材《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激光照射所形成的集中點,并通過這一激光點照射出另外兩條激光。接下來,教師借助激發為學生講述角的概念,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
綜上所述,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空間觀念,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科學的完成教學設計,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針對性教學,發展小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意識,使學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需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成為教學中的引導者以及指導者,從而讓學生能夠獨立解決數學難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