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水
(福建省漳浦第五中學 福建 漳州 363201)
現階段,學生們在知識探索中逐漸表現出了積極性不高、缺少興趣、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歸咎于概念、原理等的教學過于直白,令學生難以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要積極采取生活化教法,用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知識探索欲望。
以往課堂上,傾向于使用模型化教具,令學生表現出了興趣不高的問題。針對教具使用不夠真實的問題,要嘗試貼近生活實際,自主制作教具。生活化教具,能讓課堂教學內容顯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具制作中,要盡量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再請學生透過生活化教具觀察相關物理現象,主動發現相關物理規律。期間,為喚醒學生學習積極性,要多與他們進行互動,嘗試共同制作適合的教具,以滿足生活化教學需求。日常學習中,許多知識無法直觀認識。針對這個問題,在《電阻和變阻器》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直觀認識變阻器的構造與使用方法。課上,可先帶領學生簡單認識電阻概念和符號R,學習Ω這個單位。接著,探究電阻器作用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然后,了解變阻器。期間,可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燈泡、燈座、電位器、導線、插頭等材料,與學生共同制作可調光臺燈。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將各種材料串聯到一起。包括燈泡、燈座和電位器,再利用插頭接入電路。待電路接入以后,不斷調整電位器,觀察燈泡亮度變化。在可調光臺燈教學用具具體制作中,學生們將增進對生活中變阻器的了解,直觀認識到臺燈設計中對變阻器的使用,從中拓展知識視野。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上,為了能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具吸引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學習中,要于新課引入環節運用好生活實例,以便為后續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課堂引入環節,為收到較好的效果,要多聯系學生們的真實生活經歷,借助他們的所見所聞引入新課,保證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知學習。另外,新知引入階段,要貼近實際生活,展開相對有趣的問答,于一問一答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期間,為避免學生出現相對散漫的學習狀態,要合理設計問題,不能使這個環節中的問題過大、過空。除此之外,可通過講述有趣故事、展示圖例、播放生活片段等多種方式導入新課。其中,在《汽化與液化》新課導入環節,可將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再將其放到投影儀上,請學生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這時,學生們將發現毛玻璃片變干了。接著,可請學生自主回憶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現象。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將談到:“夏天時把水灑在地上一會就變干了。”有的學生將談到:“把濕的衣服晾曬在太陽底下一會就變干了。”當學生談完自己的真實經歷以后,向他們詢問道:“玻璃上的酒精、地上和衣服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基于問題引導下,順勢引入這一節課新知,帶領學生學習汽化和液態知識,理解汽化和液化概念。在這里,聯系學生真實生活經歷導入新課,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知學習中。同時,激發了學生對課堂新知的積極思考,自然接受了新知內容。
面對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有顯著性提高。課上,為收到事半功倍生活化教學效果,要聯系學生們已有生活經驗,幫助他們理解相對抽象、復雜的概念,讓他們突破概念學習難關,深入把握相關概念。而在物理規律教學中,可運用一些實例進行解釋,以加強學生對規律的記憶。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于生活問題解決中深入理解知識,取得學以致用的知識學習效果。另外,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利用好魔術表演、故事、漫畫等創設生活情境,于生活情境下帶領學生學習課堂知識。但是,在整個生活化教學活動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舉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光的折射》一課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光的折射概念,向他們解釋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前準備好裝有適量水的碗,將一根直筷子斜插入碗中,請學生站在側面斜視觀察現象。接著,將一枚硬幣放在學生剛好看不到的碗底,再倒入適量水,請學生觀察。期間,學生們將積極參與到知識探索中,發現筆直的筷子在水中部分向上翹起。而在第二個現象觀察時,當水倒到一定高度,學生們將發現碗中出現了一枚硬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用生活實例解釋,學生們將加深對光的折射概念理解。接著,可繼續結合筆直的筷子在水中向上翹起的實例講解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總結光的折射現象。整個物理概念教學活動中,通過采取生活化教法,達到了光的折射現象教學目標。
實驗,是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日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要改變以往相對單一的實驗教學法,將生活用品運用到實驗設計中,請學生觀察、分析、總結貼近生活的實驗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將變得更為活躍,能主動參與實驗原理的探究。但是,在實驗內容具體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們已有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探究性實驗,以方便學生在探究性實驗操作中高效記憶相關知識和規律。同時,實驗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思考空間,以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質量》一課教學時,當學生理解了質量概念和單位,學會了用生活中常見的天平工具測量質量以后,將他們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他們進行分組實驗。分組實驗中,要求學生用托盤天平測身邊物體的質量。期間,提醒他們要看清量程,準確調節平衡螺母和天平平衡,正確讀數。最后,請學生選擇一名小組代表匯報本組測量結果。探究性實驗活動中,有的小組將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出一瓶礦泉水的質量是500g,有的小組將測量出一枚雞蛋的質量是50g,有的小組將測量出一枚硬幣的質量是6g,還有的小組將測量出一顆蘋果的質量是100g。通過設計生活化實驗,學生們的天平使用技能將得到較好地鍛煉。
作業,是了解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是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有效方法。課上,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知識探索空間,要重視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作業布置中,根據課堂所學知識,精心布置貼近生活的練習內容,鼓勵學生于課余時間內繼續探索相關概念和規律。這種作業布置方法,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讓他們牢牢掌握課堂所學知識點。如在《長度與時間的測量》一課教學時,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了長度測量方法以后,可結合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刻度尺的使用,精心為他們布置幾個課后作業。(1)正確填寫測量數據。一枚硬幣的直徑約為18_____;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0____;物理課本長約為25.81_____。(2)自主測量物理課本厚度、一個人的身高和家中窗玻璃尺寸。(3)結合日常經驗粗略估計幾種生活物品的長度。期間,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進行簡單的測量,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課后作業完成過程中,通過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遇到的測量問題,能讓學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使他們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有所提高。
綜上可知,為喚醒學生求知欲,營造良好教學環境,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精心制作生活化教具。同時,讓課堂導入環節回歸生活,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充滿生活氣息,以通過生活分析,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課上,還要用心布置生活化實驗和作業,讓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并喚醒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