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花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小學 甘肅 平涼 744000)
分層教學法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但小學語文作業模式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無法激發學生潛能,這也導致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大。分層作業顯得更加重要,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實現小學語文作業分層的高效性,是當前語文教師所共同探討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布置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運用作業分層方式。
1.1 把握學生基礎情況。在相同的班級內學生對同樣的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也有所不同。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可以更加科學的分層布置作業。許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欠缺,經常會受到生字詞以及自身語言能力的限制。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困難重重,如果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缺乏科學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分類。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將很好地掌握課堂知識,擁有良好語文學習能力,在上課時積極提問題,也可以自主解決問題。并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豐富知識,擁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的學生劃分為A層次。對于可以良好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句子的學生劃分為B層次。而對于生字詞、句子學習存在困難,缺乏良好表達能力的學生劃分為C層次。
1.2 把握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由于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力也有所區別。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時,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初次接觸生字詞就可以牢牢掌握,有的學生可能記憶了多次,也無法記住。當問到《山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時,有的學生迅速的回答出來,還能說出自己讀了這首古詩的感受。但也有學生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提問。學生學習能力與掌握知識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語文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學習能力比其他學生更強。當然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學生學習能力,以此為基礎設計語文作業,提出合適的要求,讓學生適當努力就可以獲得豐碩成果。
1.3 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家長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由于家長文化水平的不同,學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所區分。在不同教育水平影響下,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有所不同,教師了解家庭教育情況,可以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提升。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設置親子互動類的作業類型,調動家庭的力量,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高效的完成作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習慣。
2.1 合理設置課前預習作業。當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自我學習意識。例如,學習《爬山虎的腳》,在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對于A層次的學生,要求初讀課文摘錄課文當中描述爬山虎腳的細節句子,了解作者的寫作方式。要求B層次的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清楚標點符號的運用,解決生字詞。要求C層次的學生,查閱資料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嘗試通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預習課文,為后續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2.2 給學生設置口頭實踐類的作業。例如,學生在朗讀《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的基礎之上,A層次的學生本身全文,并且嘗試描述作者的寫作特點和意圖。B層次學生背誦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段落,了解全文大意。C層次的學生解決“疊”、“操”、“隙”、“萎”、“瞧”等生字詞,嘗試背誦細節描寫的句子。
2.3 設置觀察類和收集類作業。通過此類作業的設計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豐富寫作素材。例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文中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要求A層次的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樹木、花草等仔細觀察,記錄其特點,嘗試描寫一篇與觀察植物相關的作文。B層次的學生,可以在觀察生活中的植物時,嘗試描寫植物的細節,進行小練筆。C層次的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植物,尋找相關的文章積累其中的佳句,嘗試仿寫。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學生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
雖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有著很大的差別,但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都有著較強的好勝心。教師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且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成就感。對于A層次的學生,要在鼓勵的同時多一些鞭策,讓學知道自己的不足,發奮學習。B層次的學生,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向A層次學生看齊,擁有奮斗的動力。C層次的學生應以表揚和激勵為主,讓學生自信心倍增,夯實基礎,提升學習能力。學生都處于不斷成長和發展之中,教師在學生有所進步時,要及時的表揚,優化作業設計方案,增加學生的信心。
總之,作業是考驗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并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