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勤雯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江西 南昌 330200)
名師工作室是一個能夠有效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的教育模式。一般地,名師工作室基于全體成員共同的意愿,主要采取教學研究、自主閱讀、課題研究等學習組織形式進行活動,引導團隊成員基于問題導向開展教學研討、課題研究等活動,培育共享文化,構建民主對話氛圍,開展行動研究,從而促進教師能力提升與專業發展。
“學習是需要內動力的,如果沒有自身發展的意愿,學習的行為就不會發生”。目標是行動的引領,只有確定明確的目標,才能保證行為的方向。因此,名師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根據工作室成員的年齡組成、學科特點、教學特長、科研水平等方面確定各成員的發展目標及工作室的發展總目標,并通過工作室成員集體討論、聘請學科專家進行科學論證的方法制定切實可行有效的發展規劃,通過目標引領激發工作室成員的主動性和進取性,同時有效引導規劃的逐步實施,確保教科研效果。
在確定發展目標的同時,工作室摒棄傳統的教科研評價方式,創新性的運用了多元評價機制,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工作室每次研討活動中的各成員所準備的材料、研討過程參與度、研討效果進行階段性量化評價,對每學年各成員的思想道德成績、教學常規、教學成績、教學能手優質課等各項教學評比、論文課題等教研開展情況進行年度評價,發展目標完成好的要及時給予肯定、獎勵,完成不好的要進行反思,并發揮工作室的集體優勢集思廣益,幫其整改補足。
目前,社會信息化飛速發展,教育部門“三通兩平臺”初步建成,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創新。在這一背景下,名師工作室的發展遭遇瓶頸。傳統的教師教研培訓需要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放在往返交通、租用場地、查找培訓地點等方面,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給教師造成很大的負擔。
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為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軟硬件基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交流,突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節省了時間、精力和資金,打破了名師工作室發展的瓶頸。網絡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和交流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名師工作室成為名師工作室發展的必然產物。
要提升個人修養和專業水平,讀書是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室定期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對中華經典名著、教育教學專家著作、學科專著等進行共同學習,對書中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摘抄,并對各成員的讀書筆記、思想感悟進行量化評價,并在每期讀書活動結束時對讀書心得進行交流,就書中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模式進行討論,共同促進思想升華,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理論水平。
另外,工作室積極申請各級教育教學課題,根據各成員學科特點和工作特長合理安排分工,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定期邀請知名教研專家進行階段性研究成果論證和培訓指導,不斷提升成員教研理論水平,豐富教研知識儲備。同時,工作室定期舉行課題研究討論會,對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不斷提高團隊的合作水平和協調能力。
課題研究對網絡名師工作室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網絡名師工作室要有自己的課題,要鼓勵教師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在課題的前沿性、開放性、利用率等方面進行充分引導,合理分配任務,推動網絡名師工作室成員在共同研究和個性發展上的進步。課題從準備申報到研究過程、中期報告、論文發表,再到結項等一系列過程,這也是整個網絡名師工作室發展進步的過程。
課題的開展是推動網絡名師工作室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創新理念的指導是對網絡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教學理念的學習和梳理,是對其教育教學理論的總結和升華。課題研究必然會有實踐過程,其督促著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名師親自實踐。課題的成功是整個網絡名師工作室的成就。
網絡名師工作室以名師工作室為基礎,以名師為引領,以骨干教師為核心,以網絡為支撐,以跨地區學習為進步途徑,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可以快速有效地發展并形成規模。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極大地提高名師工作室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更多教師提供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幫助,一定會成為各學科教師進行教學教研交流、培訓的有力平臺。
基于名師網絡工作室的聯學助教,充分應用網絡的強大功能和新媒體技術,能更好地發揮名師工作室的輻射、示范與引領作用。在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和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在培養師生信息素養、發展高階思維能力和真實情境下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