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群
(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學校 湖南 湘西州 416000)
特殊教育學校聽障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的目的就是為了簡化學生語言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從而幫助聽障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為了更好地提高聽障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恰當地創設情景教學,有效地借助實物、圖像、動畫等形式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真正有效地調動起聽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聽障學生的語言理解、思維觀察等多種能力,構建出靈動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經典的繪本語言簡潔、易于理解、形象奇特、情節生動、設計規范。繪本適合全民閱讀,但不是所有繪本都適合聽力障礙兒童。聽覺障礙兒童由于聽力的缺陷,從而導致聽覺障礙兒童聽、說、讀、寫方面比正常兒童較弱。普遍存在認知經驗少、詞匯量不足且豐富度不夠,口語表達欠連貫等問題。篩選適合聽障兒童閱讀的繪本,首先要充分考慮聽障兒童的年齡及認知水平,選擇富有趣味性、富有形象性、富有啟迪性且與聽障生活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繪本,吸引聽障兒童閱讀;其次繪本題材要多樣,讓聽障兒童通過繪本閱讀拓寬知識面。
低年級聽障兒童因為生活經驗、知識積累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選擇繪本時要傾向于以圖畫為主、文字簡短或純圖無文字、趣味性強的繪本。例如:《咦,怎么又變了》是法國索菲·法圖斯的洞洞立體繪本,繪本沒有文字,通過閱讀繪本欣賞小洞洞變魔術,讓孩子體驗神奇與炫彩,充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中高年級聽障兒童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教師可選擇主題深刻、文字優美、故事情節豐富的繪本。如美國赫德的經典繪本《逃家小兔》,故事講的是兔寶寶和兔媽媽玩捉迷藏,媽媽永遠跟隨在它身后并給予它力量和幫助。繪本中采用“如果……就……”的句式對話,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抽象化形象,讓聽障兒童學生理解“如果……就……”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關聯詞。
聽障學生情況各不相同,他們在聽覺能力、語言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要依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各層次學生都有提升的機會。教師要制訂多層次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時,可依據教學整體目標設置分層目標,即A層學生在文章中找出與描述性有關的詞或者句;B層學生利用文章語句精準概括文章內容,并正確回答教師問題;C層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結合文言文內容深入閱讀,圍繞文章分析文筆特點。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也可使用分層手段,如文章講解結束后要求學生表達感受、進行細節賞析,幫助聽障學生擴展課外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或使用面批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并引導其主動改正。同時聽障兒童往往由于自身存在的身體缺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表現缺乏積極性,因為聽障生十分關注他人對自身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內心脆弱。在良好的環境中讀書,容易使讀者產生輕松愉悅的心情,對讀本內容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教師應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營造溫暖、和諧的環境氛圍,使聽障生放松下來,在閱讀學習中更積極,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提高聽覺障礙兒童的語文閱讀能力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這需要教師不斷鉆研、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改革教育模式,改變教育思路。教師需要傳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和技巧不斷提升,讓聽障兒童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得到發展。例如,在進行中長篇文本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對文中的主旨要義進行選擇,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閱讀,仔細思考,而可以采用一眼帶過的方式對不太重要的閱讀內容進行閱讀,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效掌握閱讀材料側重點,學生的視野也會自然得到提高,知識儲備也會不斷豐富,完整,更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有效、方便、快捷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授課時,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思考也十分重要。讓學生學會思考閱讀材料內容,可以使聽障兒童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得到有效提高。所以,教師在面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時,需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讓學生對自身積累的閱讀儲備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面對閱讀時輕松、愉悅,讓閱讀有方向、有方法。
特殊教育學校聽障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尊重聽障生的特性,要立足于聽障語文教與學的有效性,從聽障生生活情景中的言語水平出發,真正提高語文學科素養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