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江蘇省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湖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領域所面臨的風險,首先要明白語文這門課程它的性質是什么?“語”指的是語言,“文”指文字又指文章,很多人樂于探索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資料,通過這種方法尋找和探索語文這門課程的歷史由來,在很多檢索資料上也提到,語文會分為兩種形式,大致為口頭化和書面化,但實則語文還包括的是文字中的文化魅力和文章中的文學知識,漢語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對每一個人來說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可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字構成的過程和語言文字形成的結果都是一種文化,都是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領域所要了解的知識。
九年義務教育在語文的課程教學中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理念,在新時代中,語文課程教學被人們理解成一種精神信念、一種物質追求、一種時代精神。新時代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有了新的定義和倡導,學語文課程要杜絕教師課程化書面化,提倡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語文課程教學提倡的是學生和老師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環境中積極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提倡的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學課堂。這種課程教學相對于傳統的課程教學那賦予了它不一樣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解。它所要告訴教師的是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育?如何讓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把握什么樣的語文重點?
社會上還存在很多人認為對于小學語文的教育是極其簡單易行的,他們認為小學語文教育只是對字形的記憶和對拼音的教學。但是這些人應該仔細去思考,小學生的接收知識的思維和大人的接受知識思維是不一樣的。小學生在對知識的接受過程中是十分緩慢的,但如果小學生對知識接收后對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又是十分靈活的。我們所說的童話教學和游戲教學,也正是因為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他的思維發散力是十分強的,他很難去理解一個事物,如果我們真正意義上的讓他去理解透析了一個事物,我們就會很明顯的發現,小學生在理解他們之后,會聯想起一系列的事物進行學習理解和對比。比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比尾巴》中,課文很容易理解,主要比了幾個動物的尾巴。比哪個動物的尾巴長?哪個動物的尾巴短?哪個動物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不要看下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誰的尾巴更像一把傘?然后再進行下面的閱讀,教可以讓學生一邊閱讀下面的課文一邊進行思考,猴子尾巴到底長不長?兔子的尾巴到底有多短?松鼠的尾巴是不是更像一把傘?學生可能在學習這三句話之后,興趣就會被提上來,大家會露出驚訝的表情繼續下面的閱讀。誰的尾巴彎一些?誰的尾巴扁一些?當學生思考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發言,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問學生在動物世界中他們認為哪個動物的尾巴是最好看的。還有在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中,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上課本,然后老師通過給學生們的朗讀,讓學生在腦中有這樣一幅雪地情景。教師可以說冬天雪地里來了一群可愛的小畫家,當學生們在思考來了一群小畫家到底是誰的時候?教師可以帶有驚奇的語言說,他們不用顏料,不用筆,走幾步就可以成一副畫。這時候學生的思維更集中,他們心理上也更加好奇。他們意識中要有彩筆才能做出一幅美麗的畫,然后教師這時候就可以說,有畫竹葉的、有畫梅花的、有畫楓葉的、有畫月牙的,或許這個時候學生們才能恍然大悟。原來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是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在課文最后教師可以發出疑問“大家可以回家思考為什么雪地里來了這么多小動物,偏偏青蛙沒有來呢?”
老師在語文課程指導中,要有很強的思想性和針對性,對語文教材進行信息檢索,檢索過程中要知道課程教育中應該給學生講哪些知識?應該讓學生對哪些知識只有一定的閱讀過程即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重難點。要是在語文教學中的詳細部署,是語文教師打贏防范小學語文課程教育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有力保證。例如,在小學五年級《草原》這一篇課文中,教師在進行這篇課文的講解時,首先整理好自己的課程教案。明白自己在一節課40分鐘之內應該向學生講草原這篇課文中哪些知識點?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把握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中有很多比喻句,這個比喻句就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正確的應用文章寫作時的比喻。還有文章中對動態和靜態相互結合的寫法,這種動靜結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按什么樣的順序對草原景物進行描寫?教師也應該勾勒出一些文章中的重點句型,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文章中有一段是很形象的描寫羊群上山丘的美麗畫面,這時候教師應該引導讓學生去欣賞這種墨色線條勾勒出中國畫的那種味道和魅力。閱讀完之后,老師也可以引導讓學生去想,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他的視角順序是從哪里到哪里?從遠景到近景、還是從近景描寫到遠景?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課文中重難點和一節課所要講述知識點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對于小學語文一節課四十五分鐘的課程來說,學生對于上一節課的課程知識記憶點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在下一節課堂開始的時候,已經對上一節課堂的知識很模糊了,小學語文課程教育也是讓教師引導學生把記憶過的知識由模糊變為清晰的一個過程。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正是因為很多人對于小學語文的基礎教育有很多誤解,導致教師在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領域中面臨著許多教育困難和風險。如何將這些風險及時的防范和化解?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工作中要努力去總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