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米曲 李娥



摘 要 通過比較“情節直線圖”與“情節曲線圖”引導學生讀懂故事,感知密集的情節沖突;通過研討文本和創寫“少時”使學生理解、感受“狼”貪婪、兇狠、狡詐的本性;通過“寫屠戶日志”“換寫主旨”使學生領悟人應擺脫懦弱、猶豫、被動等性格弱點,努力修煉讓自己智慧、果敢、勇武、有力的道理。以此用語文工具性帶動語文人文性,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狼”性;人性;深度學習
《狼》位于統編教材《語文》七上第五單元,是文言寓言體小說,教讀課文。怎樣跳出教學文言文只重文言與文章知識的常態,落實“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怎樣讓七年級學生形成改造缺點,發揚優點,力求人性善好的意識?怎樣達成“加強對人類自我的理解和反思”的單元目標?遵行“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為了反襯人的渺小,還有的則在人與動物的對比中揭示人性”的課文提示?筆者嘗試用深度學習來概括統整。
深度學習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創新思維模式的建構,通常借助高階思維深入教學核心,促進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狼》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的心理、行動的變化。深究文本內容,發現狼與屠戶的對戰其實是由“狼性”和“人性”推動的,其“你來我往”的必然經過是由“狼性”和“人性”決定的,“狼性”和“人性”是本文的根,是最本質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教學探討;又因為“狼”不是文章主體,且“狼性”幾乎不具變化性,所以將教學核心放在“對人性的觀察、體驗、判斷和審視”上。
本設計以“狼”為視點,通過感知狼的步步緊逼與人的相應變化,窺探人的懦弱、恐懼、猶豫、趨吉避兇,在危難中接受、克服、主動、奮起的本性,啟發人們要敢于與困難做斗爭,要勇于修正性格中的弱點,如是終會獲得勝利的道理。
在學習活動部分,設計了填圖表、自由談、想象寫、補寫、換寫、時評等活動,立足語言文字,激引學生融入沉浸,深度體驗與理解內容,訓練學生比較、分析、綜合、評鑒等高階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認識狼貪婪、兇殘、狡詐的本性;判斷、審視、完善人的本性。
教學前情:第一課時:能流利朗讀文章;了解基本文學常識;理解文意;對“狼”有初步感知。
教學過程如下:
一、拆字板書,引入新課
導入語:比“狠”多一點是“狼”;“良”心在“狼”這里是不存在的。讓我們走進小說《狼》,嘗試解讀狼性,進行自我的理解與反思。
二、比較圖表,讀懂故事
1.概括段意
朗讀課文1-4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要求以屠戶為主體視角,突出屠戶的行為與心理。如第一自然段可概括為“遇狼屠窘”,“遇狼”是從屠戶的角度說的,“窘”是指處境困迫,為難,文中“晚歸”的“晚”“肉盡”“止有剩骨”“兩狼”“綴行”“甚遠”等聯合刻畫了屠戶的窘迫處境。
2.填寫圖表(見圖二)
3.比較圖表
比較圖一的直線圖和圖二的曲線圖,說一說哪種路線更好?為什么?
預設(1)曲線圖好。能表現故事的沖突感,情節有波瀾。
預設(2)曲線圖好。表明狼是主動的,屠戶是被動的,與文本內容契合。
預設(3)曲線圖好。屠戶的心理介于兩個行為之間,表明此心理既是上一行為的附麗(必然),又是下一行為的推進(應然)。
4.讀懂故事
達成共識:狼想要吃掉屠戶,屠戶在退讓、躲避無果的情況下,求生本能被激發,最終憤而殺掉狼。
三、聚焦“狼”象,品讀“狼”性
1.探討:這是怎樣的狼
學生能自主讀出“貪婪、狡猾、欺詐”,且能在文本中找到依據。但有些性格,諸如“怯懦、兇狠”等,學生可能會忽略,或者不能讀出其中的精彩來,教師需在學生學情有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或提醒,以豐滿對狼的形象認知,如:
(1)怯懦——“狼不敢前”
(2)兇狠——“眈眈相向”
(3)詭計多端——“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板書:貪婪、狡猾、欺詐、怯懦、兇狠、詭計多端
2.想象寫
課文最有張力的是第4自然段,此段中狼的狡詐表現得十分典型、突出,而首句中“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的“少時”,作者用兩個字略去了狼如何謀劃、如何交流等信息,言簡意豐,頗有咀嚼之需。如何幫助學生深入領會狼的性格,可設計相關活動:請聯系上下文為“少時”想象一個合理的描寫,注意體現狼的性格特點。
預設(1)前狼對后狼舉了舉前爪,眼睛向柴堆后方瞟了一眼。
預設(2)前狼搖了搖脖頸,好像在說:“硬攻不可行,只有智取了。”
四、悟讀主旨,反思自我
1.完善日志
此環節意在讓領悟“屠戶給人的啟示”。為了讓學生有參與興趣、有更真切的體驗;也為了幫助學生領會深沉的、深刻的啟示,教師巧疑激引,設置了如下活動:
預設(1)幸得我運氣好,田野上有個柴草堆。
預設(2)幸得我善于觀察,借助有利地勢,逃過了一劫。
預設(3)幸得我刀功不錯,“一劈數刀”就將狼斃掉了。
預設(1)如果我能極早丟掉幻想,我也不至于喂了肉骨頭,還被嚇得半死。
預設(2)如果我最開始就爆發我的本能,我早就把狼殺掉了,哪至于命懸一線。
預設(3)如果我表現得剽悍些,如果我早主動進攻,說不定狼也會被嚇走。
板書:主動? ?不要恐懼? ?丟掉幻想
2.換寫評論
品析主旨評論句“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分析前兩個單句從狼的視覺概述故事,后兩個單句用諷刺的語調凝練“人力勝禽獸,變詐被打敗”的主題。要求學生完成換寫任務,強調兩點。
(1)變換角度(對象)
狼→屠禽獸→人
(2)變換基調
諷刺→贊揚反問→感嘆(選用)
預設(1)屠亦少也,而頃刻斃兩,人之英武幾何哉?不可限量耳。
預設(2)屠亦弱也,而少時斃狼,人之威力幾何哉?激發本能耳。
預設(3)屠亦小也,而俄而斃兩,人之智慧幾何哉?善假形勢耳。
預設(4)屠亦懦也,而最終斃兩,人之技能幾何哉?平日習得耳。
板書:智慧? ?果敢? 本能? 努力
3.反思自我
結合板書(見表一),著重從人類、人性的角度談你所懂得的道理。
學生自由談,然后圍繞板書小結:人有時會猶豫、會搖擺,不夠堅定,也不夠果斷,但我們要注意修煉,用后天的修煉讓自己智慧、果敢、勇武、有力。
五、聯想遷移,收束課堂
1.提出建議
請給這位15歲的少女提一點建議意見。
近日,德國一名15歲的少女趁母親外出時,連捅熟睡著的3歲的弟弟28刀。據警方公布,事發現場血跡斑斑,墻上還留下了少女用弟弟血液寫下的血書。
被警察逮捕時,少女顯得很平靜。她說很嫉妒同父異母的小弟弟,覺得自己被母親冷落了,所以才做出了如此沖動、喪盡天良的事情。
——《新京報》
2.教師寄語
PPT出示:讀小說其實就是經歷一段你不曾經歷的人生。
結語:懲性格的惡,揚人類的善,從我做起,讓我們的人性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
[作者通聯:余米曲,重慶市開州區教師進修學校;李 娥,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五小學]
弘揚陳鶴琴思想 播撒“活教育”種子
虞永平
陳鶴琴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和兒童心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現代學前師范教育的重要開拓者。1923年,陳鶴琴創辦了南京鼓樓幼稚園,這是現代中國學前教育的實驗基地。
就是在這里,誕生了在中國幼教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單元課程,也為“活教育”思想的形成積累了實踐依據。就是在這里,形成了專家和教師共同協作構建和實施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模式。就是在這里,陳鶴琴及其團隊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張,開創了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新篇章。
鼓幼是具有世界眼光的。鼓幼的教育實踐借鑒了世界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和實踐。陳鶴琴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了西方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歷程和趨勢,借鑒了當時教育領域的一些先進思想,系統構建了鼓幼教育實踐的基本路線。尤其是把兒童心理學理論運用于幼兒園的課程實踐,指導幼兒園的課程建設。
鼓幼是注重中國現實的。鼓幼與當時教育領域存在的“外國病”不同,陳鶴琴堅持立足中國的現實,研究中國社會和文化,強調從大自然、大社會中尋找教育內容。他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認為教育是為了兒童的,應該關注兒童的需要和興趣,兒童的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注重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中國人。
鼓幼是堅持科學方向的。陳鶴琴在這里開展了以“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幼兒教育研究,采用近似于行動研究的方法論,利用教育現場展開研究。他提出幼兒教育“必須經過比較普遍的、比較長久的試驗”。這是陳鶴琴教育思想和實踐同以往舊教育的分水嶺。正是通過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指導下的實踐,與在實踐過程中的發現和反思,幼兒教育才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科學軌道。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