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晶
鑒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與其他學科比較,很多同學都錯誤地認為體育課堂就是放松的課堂,在體育課堂可以任意地玩耍,而對于體育學科的考核,沒有特殊的限定,考核結果每位同學也大致相同,這樣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很多教師缺乏規范化的教學要求,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課堂教學質量低下。作為教師,要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將傳統的學生在操場自由地玩耍、放縱自由的局面更改過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孩子的參與熱情,遵循課堂教學的常規,規范體育課堂教學的秩序,最終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本文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闡述了小學體育課堂的規范化秩序,保障體育課堂高效運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體育課堂一般的都是在室外開展,沒有基礎學科課堂那樣的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講話、違法課堂紀律是經常發生的,所以,給學生的思想意識就是體育課堂可以任意地玩耍。因此,必須有科學合理規范的課堂程序,提高學生的課堂規范化的意識,只有課堂規范了,才能保障學生的安全,讓學生在規范化的課堂中獲取知識,提高體育素養。比如,無論課堂上學習什么運動項目,必要的熱身運動、常規的隊列訓練等必不可少,從學生的四列橫隊密集站好、人數的清點、學生體育服裝的檢查、特殊體質學生的咨詢等等,這些要求必不可少。例如,籃球教學時,基本的課堂規范化要求結束后,從本堂課教學的項目要求開始,教師揭示課堂學習內容即“原地運球”,接著籃球熱身訓練,復習基本的運動技巧,明確課堂的基本要求,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然后再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籃球運球游戲、分組練習競賽等,這些都是課前活動的安排環節,通過教師精心組織與安排,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課堂才有條不紊,學生從中受益。因此,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須讓課堂從規則中開始,在整齊中從容結束,絕不可以稀稀拉拉,亂糟糟的,而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規范課堂常規,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保障課堂順利地開展,必須在規范課堂常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指導。對于教師的課堂指導,既要體現動作的規范化,嚴肅性,還需要注意體育課堂術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將之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只有通過教師的規范化的課堂指導,才能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化,達到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學生。尤其是針對社會經驗不足的小學生,教師的規范化動作是學生模仿的主要參照物,學生的體育項目訓練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師言行舉止等,這些正能量的影響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好基礎。教師不僅要求動作干凈利索,語言還應該簡潔明了,易于學生理解,準確把握每一個細節,只有這些規范的語言、規范的動作,才能確保學生能夠規范化訓練。如針對“蹲踞式起跑”這一節課教學時,教師從介紹這一項目訓練開始,必須抓住三個緊密聯系的環節,即“各就各位”“預備”“跑”從這幾個環節,教師要逐一提出要求,每一個環節之間時間非常緊湊,學生需要在這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從觀察教師的演示到學生的親身體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專心致志。從“各就各位”開始,每位學生都觀察教師的規范化動作,“兩腳一前一后,后退膝蓋跪地,兩臂伸直并支撐到起跑線后一點點,兩臂的寬度應該與肩同寬……”只有通過教師自身的規范化動作,才能掌握要領,提高訓練的成績。
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生能掌握必備的體育知識,提高運動素質;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形成優秀的體育品質。客觀上說,針對體育課堂,由于在室外開展,教學內容有時選擇比較自由,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訓練活動,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如果不提出嚴格要求,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往往會產生課堂不能控制的局面。因此,教師必須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從課堂秩序開始,要求學生禁止做什么,明確課堂完成的學習任務,并通過學生一兩項體育專長,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讓學生懂得體育課也是課,必須遵守一定的體育課堂常規,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等。比如,課堂教學的第一節課,教師必須嚴格要求,不能遲到,按時到操場整隊集合,校服和運動鞋必備,課堂上愛惜體育器材,堅持每一項體育訓練,課后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通過這些具體化要求,規范學生的言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體育課與其他基礎學科同等重視,從課堂內到課外作業,一樣不能少。
總之,針對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教師要突出學生主體參與性,通過嚴格課堂常規,要求每位學生積極參與,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實現課堂上“快樂體育”,提高體育課堂的質量。因此,針對體育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從規范體育課堂入手,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現體育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