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平
(山東省昌樂二中,山東濰坊 262400)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帶動了教育行業教學方式的變革,數字化學習、翻轉課堂、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不斷出現,在教育活動中發揮了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對體育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掌握信息化教學的規律,以此帶動體育教學更好地發展。
首先,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的課程,體育教學具有身體活動性和教學空間開放性的特點,使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面臨著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多的困難。在體育教學中,無論是體育教師獲取各種教學信息的能力,還是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信息化水平都不高。尤其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體育教師仍需要進行大量的技術動作示范。而教師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特點,以及教師本人對技術動作的領會和掌握程度、心理因素和其他條件,都有可能影響教師對技術動作的示范效果。
其次,由于體育教學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教學,在教師進行技術運動講解示范的過程中,無論怎樣調整隊列、隊形,都必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角度問題難以清楚地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
再次,在傳統課堂中,學生的運動強度不容易檢測,而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實現這一點。因此,利用現代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技術優化體育教學過程中信息交流與傳遞的方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教師開展信息化體育教學亟待研究的課題[1]。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重視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引導學生深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理解運動的價值。對于信息化體育教學在課前階段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依據以下流程:錄制與體育教學相關的動作視頻,制作課件,上傳至體育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可以根據視頻、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課前自學的教學目標可以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并使其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2]。對于課前自學部分的相關視頻資料,教師需要精心準備,可以采用自己錄制視頻和找優秀教師錄制視頻的形式,在自學的視頻資料中進行動作講解與動作示范,并結合動作設計多種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自學中產生想學習和想練習的欲望,同時配以音樂、文字說明和Flash 動畫演示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收集學習資料之前,教師應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來實施課程,同時結合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及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整理教學內容,提取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及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將整理好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并將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中。教師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視頻的時間不可過長,5~8 分鐘即可。視頻太短教學內容不全面,視頻太長則會使學生失去耐心,后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教師在視頻中的講解,應簡明扼要,在講解過程中穿插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這樣便可以在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讓學生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同時相關視頻資料要有連續性,教師應制訂好模塊教學的課時計劃,讓學生明確課程實施方案。
信息化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習慣和體育品德,向學生教授必要的體育專業知識,鍛煉學生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及協作能力等。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簡單講解體育專業知識,與學生共同鞏固課前自學知識,然后建立課堂教學導向。因為學生對課堂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總結知識點,所用時間不應超過總課時的四分之一。另外,教師可以借助體育實踐活動這一形式對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進行鞏固和強化。
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慢動作、三維呈現、模擬實戰等形式,對體育原理進行多樣化的展示,讓學生能夠發揮身體感官的不同作用,更好地理解體育知識。例如,教師通過模擬模型的方式展示體育項目的戰術內容,為學生播放以往經典的比賽視頻,讓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團隊意識和精神的重要性。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不能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點,很多知識和內容也不是靠語言就能描述清楚的,而現在,教師借助信息化技術便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出體育訓練課程的實踐性。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可運用運動手環檢測學生的心率,利用智能手機鏈接及時傳送數據,通過大屏幕展現學生的運動強度,及時了解學生的運動狀態。課堂上,教師可利用手機錄制學生的動作,并給學生展示出來,便于學生之間相互糾正錯誤的動作,節省糾錯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糾錯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除此以外,教師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突破訓練環境的局限性,為學生構建出現實比賽場景。虛擬現實技術具備的細節性,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現實場景中溫度、濕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這樣便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3]。
在我國教育形勢及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體育教學的重點發生了改變,原來的教學重點為教師向學生教授必要的體育知識,現階段的教學重點為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習慣。在課后,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指導,可以借助體育教學平臺中的互動模塊來實現,這樣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遇到疑難的問題,可以隨時通過平臺向教師求助。同時,結合課上的運動數據,教師可建立學生運動檔案,用于對學生的體質監測和學期健康評價。這樣,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很好地交流和溝通,讓體育教學延伸到課外,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創造了條件。
總而言之,在當前形勢下,體育教學融合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信息化技術將對體育教學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身為體育教師,首先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摒棄陳舊的教育觀念,借助信息化技術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最后還要不斷學習,吸納國內外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從而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