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曉東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小北幼兒園,廣東廣州 510000)
教學評價體現的是一種教學藝術,幼兒園美術評價的目的在于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和調動其積極性,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1]。因此,教師的評價要從關注作品評價延伸到關注幼兒的審美評價,進而有效促進幼兒美術情感及個性創作能力的發展。
雖然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會進行示范性的引導和幫助,但不可否認的是,幼兒在美術創作或手工創作中肯定會遇到多種問題[2]。尤其在手工創作中,部分幼兒會出現不知道如何剪、不知道如何粘、不知道如何組裝的情況。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幼兒的鼓勵性評價,從而切實增強他們美術創作的自信心。
第一,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美術創作的情感激勵,即教師的評價要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為主要目標,要讓幼兒更多地觀察生活中的美,更多地創造美。例如,亮亮在繪畫秋天的樹木和落葉時,總是認為自己畫的樹葉不夠好,一邊畫一邊嘟囔著:“怎么就是畫不好呢?”發現亮亮的這一情況后,筆者走到亮亮身邊,告訴他:“亮亮,你畫的這片樹葉很個性,紋理性很強,非常獨特,老師非常喜歡。你想畫的樹葉是什么形狀的呢?你能跟老師簡單描述一下嗎?”在筆者的詢問下,亮亮說,他在室外看見了一種有著很多紋理的樹葉,他想畫成那個樣子,但畫出來的效果和記憶中的形狀不一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筆者對亮亮說:“老師這里正好有幾片樹葉,你認真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你想畫成的樹葉。”仔細觀看了一番后,亮亮從中選擇了一片樹葉,開始畫起來。看著亮亮認真的模樣,筆者發自內心地夸贊道:“亮亮今天的表現非常好,他認真地觀察樹葉的形狀,有著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畫什么。認真觀察是繪畫的重要基礎,希望我們班的每個寶寶都能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通過這次的鼓勵性評價,筆者相信,亮亮肯定會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
第二,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的競爭激勵,即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多樣化的競賽活動,從而讓幼兒以最好的狀態參與美術創作。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具體表現,評選出最佳色彩獎、最佳創意獎、最佳進步獎、最佳優秀獎等。比如,以飲料瓶與橡皮泥為材料展開的手工創作活動中,幼兒會結合電子白板中呈現的作品,模仿創作出酒罐子、小企鵝、小豬等作品。電子白板上顯示的作品創作過程雖然比較簡單,但對幼兒而言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因此,在整個比賽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鼓勵與引導,充分挖掘幼兒的創作潛力。
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發展性評價能夠引導幼兒展開深入思考,從而啟迪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更好地進行美術創作。
材料是美術區域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美術手工,更需要美術材料的支撐。因此,筆者引導幼兒準備了一些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讓幼兒經歷由材料準備到手工創作的全過程。筆者讓幼兒運用一次性廢舊紙杯制作卡通動物,幼兒結合自己想要創作的卡通動物,運用黃色、青灰色或者綠色的顏料,涂滿了整個杯身,試圖將這些紙杯創作成小黃雞、大象、青蛙。看著幼兒用靈巧的小手將原本普通的將要被當作垃圾的紙杯染成了黃色,畫出了小黃雞的嘴巴和小腳,筆者感到非常驚訝,于是對他們說:“小朋友們,你們都有一雙能夠變出‘魔法’的小手,一次性紙杯在你們手中都變成了藝術品。那么請思考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可以被當作美術手工的創作材料呢?”通過這一問題,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了出來。有的幼兒說:“我還見過一次性塑料杯呢。這些用過的塑料杯也會被當作垃圾扔掉,它們也能被當作手工材料嗎?”有的幼兒說:“飲料瓶也可以被當作手工材料吧?”聽到幼兒的答案后,筆者說道:“你們的思維真是太活躍了,通過一次性紙杯想到了一次性塑料杯,又想到了用過的飲料瓶。那么請再次開動小腦筋,一次性塑料杯子可以被用來制作什么呢?飲料瓶又可以被用來做什么呢?”在問題的啟發下,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獲得了實質性提升。
當然,幼兒在美術創作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發展性評價過程中,教師既要促進幼兒美術創作思維的發展,又要適時指出幼兒美術創作中的不足,并要運用“如果再……就更好了”“這里可以變成這樣……”等語言,引導幼兒做出具體的調整與提升。比如,運用一次性紙杯創作小黃雞時,有的幼兒涂色不均勻,教師就可以告訴他:“如果杯身的涂色更均勻一些,小黃雞就會更漂亮了。”又如,幼兒在用剪刀時沒有將硬紙片剪好,教師就可以進行正確的示范,并告訴幼兒:“如果你多加練習,肯定會剪得更好的。”當幼兒聽到這類語言時,就會注意自己在創作中的細節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
幼兒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美術作品的差異也非常大,無論美術繪畫還是美術手工,同樣的創作內容,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風格。有的幼兒的將顏色搭配得非常好,有的幼兒創作的線條非常有個性,有的幼兒制作的手工造型非常獨特。因此,面對一件件幼兒精心創造的作品,教師要加強多元化評價,從而有效發散幼兒的創作思維。
首先,結合幼兒創作的美術作品,給予不同的評價。在引導幼兒運用廢舊的盛蛋糕的碟子和彩色紙片制作不同形狀的魚時,筆者先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了海洋中不同形狀的魚,又呈現了用蛋糕碟子創作好的不同形狀的魚,并進行了一定的操作示范。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筆者發現,幼兒創作的“魚”真是千奇百狀,有的顏色是黑白相間的,有的是黃色頭部、紅色身體,還有的是彩色條紋的。筆者為每一件手工作品都寫出了評語:“這條小魚的眼睛真漂亮。”“這條魚的顏色真亮麗,我非常喜歡。”“這條魚的形狀好特別,我都沒有見過,你的想象力真豐富。”“這條魚的尾巴好精致,你繪畫時肯定很用心。”……當幼兒看到這些評語時,都非常開心,他們的美術創作興趣被充分激發了出來。
其次,結合幼兒在美術創作中的不同表現,給予不同的評價。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想象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幼兒動手能力非常強,他們總是能夠積極運用相應的美術材料,創作出不同的作品。而有的幼兒的創作能力比較欠缺,甚至會在美術創作中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注重幼兒個體的差異。比如,有幼兒不會用膠水粘貼、不會用剪刀,經過后來的學習和練習,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教師就要對其進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最后,結合幼兒的美術創作習慣,給予不同的評價。美術創作中會產生一定的垃圾,需要使用多種工具,有時候還需要一些染料。因此,教師的評價可以指向幼兒的美術創作習慣。比如,有的幼兒主動將用過的工具放到了工具箱中,那么,教師就要及時表揚他的這一行為。
總而言之,教師的藝術評價就像春風,能夠喚起幼兒潛在的正能量,能夠引導幼兒更多地感受美、欣賞美和創作美。因此,幼兒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鼓勵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多元性評價,從而切實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